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804篇
  免费   37896篇
  国内免费   25806篇
电工技术   29579篇
技术理论   8篇
综合类   32259篇
化学工业   39137篇
金属工艺   21968篇
机械仪表   23050篇
建筑科学   24997篇
矿业工程   11331篇
能源动力   8326篇
轻工业   34028篇
水利工程   10870篇
石油天然气   10702篇
武器工业   4395篇
无线电   344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572篇
冶金工业   11609篇
原子能技术   5488篇
自动化技术   49745篇
  2024年   1348篇
  2023年   5240篇
  2022年   12240篇
  2021年   15954篇
  2020年   11546篇
  2019年   8214篇
  2018年   8690篇
  2017年   9728篇
  2016年   9070篇
  2015年   13993篇
  2014年   17675篇
  2013年   21303篇
  2012年   26181篇
  2011年   27502篇
  2010年   25856篇
  2009年   24851篇
  2008年   25281篇
  2007年   24641篇
  2006年   21696篇
  2005年   17765篇
  2004年   12987篇
  2003年   8624篇
  2002年   7819篇
  2001年   7121篇
  2000年   5841篇
  1999年   2635篇
  1998年   1171篇
  1997年   933篇
  1996年   829篇
  1995年   623篇
  1994年   499篇
  1993年   439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102篇
  1979年   58篇
  1975年   12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60篇
  1951年   5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2 毫秒
61.
62.
以FeS和CuSn8Ni1粉末为原料,利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和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FeS/Cu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载荷情况下所制备的FeS/Cu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及润滑膜与转移膜特征。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提高了FeS与铜合金基体界面结合性能,进而提高了材料减摩耐磨性能;当载荷较小时,摩擦副表面接触不稳定,复合转移膜不连续,摩擦因数波动大;载荷较大时,复合转移膜易破损,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变差;当载荷为150 N时,载荷适宜,材料表面软化,复合转移膜更加完整,摩擦因数较小。  相似文献   
63.
针对国内45 t门座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平衡梁裂缝问题。分析平衡梁裂缝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维修方案,并对维修关键技术中的顶升方案设计,采用Ansys软件对其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同时对维修前后的平衡梁进行分析并对比。将维修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该顶升机构修复方案设计符合工程实际,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以二氧化硅为硬模板,采用碳化和硫化工艺制备出具有三维碗状结构的CoS_2/C复合材料.利用XRD,Raman和XPS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相组成,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和价态.利用SEM和T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CoS_2/C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维碗状结构CoS_2/C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以达到466 F/g.将CoS_2/C和N-rGO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组装的水系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器件的电压窗口可以拓宽到1.6 V.该器件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3.6 wh/kg,功率密度达到374.5 w/kg.在3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87%.  相似文献   
65.
分别采用白炭黑或埃洛石填充4种橡胶树品系(72059,PR107,73397和RRIM600)天然橡胶(NR)以制备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白炭黑或埃洛石填充NR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受橡胶树品系的影响较小;两种填料填充的RRIM600复合材料均表现出最大的溶胀平衡交联密度和最优的物理性能,且50~70 ℃范围内的损耗因子最小,表明RRIM600复合材料的滞后损失最小,RRIM600满足低滚动阻力轮胎的用胶要求,而72059复合材料的相应性能较差;白炭黑填充72059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最优,埃洛石填充各橡胶树品系NR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差异不明显;PR107复合材料和73397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居中。  相似文献   
66.
为了建立适用于书画打印宣纸印刷质量的预测模型,本研究测量了14种书画打印宣纸的粗糙度、白度、不透明度、定量、光泽度和针对宣纸特别设定的帘纹深浅以及帘纹疏密度等表面物理参量,并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喷墨打印设备输出并测量印品色度值,利用总变差模型构建去除帘纹色差的测定方法,得到与人眼视觉特征相符的色差。运用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结合书画打印宣纸表面物理参量与宣纸去帘纹后的色差值,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仅测量书画打印宣纸表面物理参量的情况下,便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书画打印宣纸印刷质量,为书画打印宣纸印刷前的选纸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7.
68.
69.
Polymer‐grafted inorganic particles (PGIPs) are attractive building blocks for numerous chemical and material applications. Surface‐initiated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CRP) is the most feasible method to fabricate PGIPs. However, a conventional in‐batch reaction still suffers from several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time‐consuming purification processes, low grafting efficiency, and possible gelation problems. Herein, a facil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to synthesize block copolymer–grafted inorganic particles, that is, poly(poly(eth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methacrylate) (PPEGMEMA)‐b‐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PNIPAM)–grafted silica micro‐particles using continuous flow chemistry in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queous media. Immobilizing the chain transfer agent and subsequent SI‐CRP can be accomplished sequentially in a continuous flow system, avoiding multi‐step purification processes in between. The chain length (MW) of the grafted polymers is tunable by adjusting the flow time or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the narrower molar mass dispersity (Р< 1.4) of the grafted polymers reveals the uniform polymer chains on the particles. Moreover, compared with the in‐batch reaction at the same condition, the continuous system also suppresses possible gela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70.
王朕  吴刚  董鹏  张英杰  曾晓苑 《化工进展》2020,39(9):3677-3684
锂-二氧化碳电池通过捕获、转化二氧化碳为储能物质,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可以作为创新的储能装置,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锂-二氧化碳电池的工作机理、发展历程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难题,通过对研究工作的总结、电池性能的对比,将不同类型的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简单的概括,综述了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难题与挑战,并展望了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针对锂-二氧化碳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高效的阴极催化剂是促进锂-二氧化碳电池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降低充电平台和过电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