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4篇
金属工艺   109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发展新型贝氏体钢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概述了发展新型贝氏体钢的意义,贝氏体钢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贝氏体研究领域里的基础工作,以及新型Mn-B系空冷贝氏体钢的研究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42.
铝热反应制备Al-Ti-C中间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铝热反应是工业生产实践中制备Al-Ti及Al-Ti系中间合金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相分析、扫描电镜(SEME)、能谱(EDS)分析以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铝热反应法制备了Al-Ti-C中间合金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初期非常剧烈,后期达到平衡。铝热反应由3个具体的反应构成。反应初期,生成了TiAl3,并出现了TiC以及亚稳态的TiAl9相;反应后期TiAl9相消失,出现了少量Al4C  相似文献   
143.
一种新的复相组织——仿晶界型铁素体/粒体贝氏体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本文在回顾几类典型高强度低合金钢强韧化途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复相组织-仿晶界型铁素体/粒状贝氏体9GBA/Bg),并测试了此类复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与轧态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试验钢可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得到这类GBA/Bg复相组织,且强韧性配合良好。在未利用贵金属元素、炉外精炼、控轧控冷及热处理的条件下,工业试生产得到的12mm中厚钢板的力学性能为σb=850MPa,σ0.2=540MPa,  相似文献   
144.
1 500 MPa级经济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清华大学贝氏体研究及推广中心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1500MPa级经济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该钢奥氏体化后空冷,就可获得具有较复杂精细结构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经低温回火后,其σb≥1500MPa,σ0.2≥1200MPa,δ5≥14%,ψ≥57%,αku≥100J/cm^2,并且组织细化,可进一步改善钢的氢脆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三种高强度或超高强度高韧性空冷贝氏体钢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接触疲劳行为。发现引起麻点剥落的疲劳裂纹不仅可在接触表面 ,也可以在距表面一定深度下的亚表面萌生 ,亚表面萌生裂纹的深度比理论计算最大剪切应力所在深度小近一个数量级 ,裂纹萌生由塑性变形和剪应力共同作用产生 ,一端向接触表面扩展 ,到达表面后润滑油被挤压进入裂纹中产生支点效果 ,另一端向最大剪应力深度扩展 ,最后在外力和润滑油支点共同作用下 ,由裂纹包围的金属屑被折断 ,形成疲劳剥落坑。钢的初始硬度或强度在低接触应力下对接触疲劳寿命影响不明显 ,在高接触应力下影响显著 ,初始硬度越高 ,接触疲劳寿命越长。  相似文献   
146.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了Fe-0.37C合金中魏氏组织铁素体的表面浮突,发现其浮突形状为帐篷型和复杂形态,切变机制不能解释魏多组织表面浮突的形成过程,而扩散控制的台阶机制可合理地解释,魏氏组织的浮突高度为70-450nm,最大形状变形约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