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37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1.
李炜  范路  齐光峰  周亮 《节能》2012,31(3):57-59
在经过现场大量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变频器输入、输出端电参数的同步测量并录波,分析了变频器对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测试准确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变频器后,常规的测试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抽油机的平衡情况。总结出使用变频器的抽油机平衡度测试的一般方法,对使用变频器抽油机的平衡度测试以及机采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范植华  范路 《电子学报》1999,27(8):120-122
诸如PASCAL里的CASE,C里的SWITCH,FORTRAN里的计算GOTO等等语句所代表的多岔控制转移,是程序设计语言中最复杂的控制结构之一,其本身,或者与无条件GOTO的配合使用,迄今在国内外均被并行性识别排除在外,亦即无条件地保持串行,从而丧失硬件惊人的并行潜力,本文通过并行化重构,在等价地消除各种多植逻辑的基础上,进而实施对它们的并行性分析,把隐藏于其中的潜在并行性全部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多层木框架房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主要的工业化城市都面临着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而3-5层的木框架房屋因其施工速度和材料花费上的优点成为提供经济住宅的可能。在多层木框架房屋的设计中,防火和结构问题需要依据房屋规范进行考虑。另外,木材收缩和隔声也需要特殊的考虑。在这里提供了3个多层木框架房屋的实例,这些实例的共性表明:木框架房屋因其施工速度和材料花费上的优势已逐渐成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程泰宁:作为建筑设计师来讲,首先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就是我们做设计时要有世界语境。我提倡公平竞争,也提倡双向交流,但我们要有自信,这非常重要。我觉得我们有些建筑师不太自信,把西方的东西看得高不可攀。我觉得应该尊重西方建筑文化,看到他们好的地方。但你不能不假思索地用他的思路,跟着他往下走。用我们自己的思路来走,也许也会出一些好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上篇李兴钢:我问一个关于建筑和场地的关系问题。从城市的街道看到这样风格的一片房子,同时会看到远处的山,又是处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面,我想知道王昀是怎么考虑建筑跟场地、跟城市的关系的? 王昀:我想这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第一实际上在这一带,现在看到的马路是新修的,原来周围什么都没有。当时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市为背景,城市特色交通为起点,对交通体系与城市地域性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特殊交通体系既依赖于城市的地域特征,同时又影响城市发展,最后列举了其他城市的代表性交通形式,并指出特色交通赋予城市独特魅力,使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的城市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范路  易娜 《建筑师》2006,(2):36-44
提到传统聚落,人产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它给人一种自由、丰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随之杨到的是光滑的白墉,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关甚远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要介绍路斯及其《言入空谷》文集之后,选译了该文集中的两篇主要文章一一《建筑材料》与《饰面原则》。  相似文献   
19.
徘徊在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之间——建筑师王昀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传统聚落,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它给人一种自由、丰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随之想到的是光滑的白墙、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两种类型。然而在建筑师王昀眼中,它们却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早年的求学岁月里,王昀跟随老师学习古建。留学日本期间,他专门从事聚落研究。在多年世界聚落的探访调研旅途中,他又深深地被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所打动。自此,这两种差别甚大的建筑类型便相互交融, 共同作用在王昀脑海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理解。回国以后,王昀一边在北大进行研究和教学,一边积极地投身建筑实践。从自宅室内改造到新近建成的庐师山庄会所及住宅,他延续着一贯的建筑思考,探索着当前语境下中国现代建筑的可能。本访谈可算是对王昀从早年建筑学习到今日创作的一个回顾性整理。这样做一方面希望能梳理、介绍他建筑创作的背景和脉络;另一方面也希望由他个人的探索反思中国当代的建筑状况。根据主题,编者将访谈的内容分成几部分,以便阅读,此外,在适当的地方编者还增加了一些批注,这些批注有的是对文中精彩部分的强调,有的是背景资料或相关的引申,其目的在于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范路 《建筑师》2007,(3):27-38
本文通过追溯1927年魏森霍夫住宅展的详细实现过程,探讨了它对于现代建筑运动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