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18篇
  免费   17924篇
  国内免费   12055篇
电工技术   14061篇
综合类   17381篇
化学工业   18544篇
金属工艺   10914篇
机械仪表   11278篇
建筑科学   11747篇
矿业工程   6881篇
能源动力   3819篇
轻工业   18222篇
水利工程   5052篇
石油天然气   5508篇
武器工业   2509篇
无线电   153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915篇
冶金工业   5933篇
原子能技术   2599篇
自动化技术   21140篇
  2024年   759篇
  2023年   2429篇
  2022年   6264篇
  2021年   7912篇
  2020年   5762篇
  2019年   3759篇
  2018年   4099篇
  2017年   4835篇
  2016年   4064篇
  2015年   6978篇
  2014年   8826篇
  2013年   10217篇
  2012年   12840篇
  2011年   13410篇
  2010年   12915篇
  2009年   12514篇
  2008年   12793篇
  2007年   12126篇
  2006年   10422篇
  2005年   8262篇
  2004年   6094篇
  2003年   3953篇
  2002年   3647篇
  2001年   3281篇
  2000年   2647篇
  1999年   824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0篇
  1959年   27篇
  1951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非晶态Fe_80B_(20),Fe_(17.84)B_(16.81)Si_(3.49)C_(1.36),Fe_(65.66)Co_(17.3)B_(15.84)Si_(1.2)和Fe_(6(?).92)Co_(17)B_(19.29)Si_(1.59)C_((?).(?))P_((?).(?))合金用单辊急冷法制备.测量了饱和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得到0K时的原子磁矩(?)都在2.03—2.07μ_B之间.非晶态Fe_(80)B_(20)和Fe_(77.84)B_(16.81)Si_(3.49)C_((?).(?))合金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σ_s(R.T.)和Curie温度Tc相近,而含Co样品的σ_s(R.T.)和T_c分别高于Fe_(80)B_(20)约6%和13%.由热磁、电阻率、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的测量结果分析了样品的晶化转变.含Co样品的晶化温度T_(cr)与Fe_(80)B_(20)相近,而Fe_(77.84)B_(16.81)Si_(3.49)C_(1.86)的T_(cr)高于Fe_(80)B_(20)约80K.用化学键、T_(cr)与e/α的关系以及晶化过程的复杂性讨论了影响高饱和非晶态合金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热压变形对灰口铸铁石墨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灰口铸铁(HTl50)在900℃大压下量塑性变形后石墨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加,石墨片逐渐趋于平行分布;变形过程中发生了碳的回溶,同时伴随着石墨片的断裂;石墨片体积分数及片间距随压下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93.
采用ST50润湿实验仪完成了钎焊并研究分析了Sn-9Zn-3Bi/Cu接头在170℃下长期时效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Sn-9Zn-3Bi/Cn接头时效至200 h后在界面处形成单一连续的Cu5Zn8化合物层;时效至500 h和1000 h后,界面处形成了3层化合物层,从铜母材侧起,分别为Cu-Sn化合物层,Cu-Zn化合物层和Sn-Cu化合物层;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整个金属化合物层变厚,而Cu-Zn化合物层减薄,表明Cu-Zn化合物层在时效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官英平  赵军  苏春建 《锻压技术》2006,31(4):103-106
在弯曲成形智能化控制过程的4个要素中,材料性能参数的实时识别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实时识别的精度和效率,根据宽板V型自由弯曲成形的特点,建立了宽板V型自由弯曲成形智能化控制过程材料性能参数实时识别的LM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结果表明,与改进的BP网络模型比较,LM网络模型的收敛精度和收敛速度均有明显的提高,为实现弯曲成形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提高混输泵的做功性能,降低能量损失,在不同导叶叶片数下,对多相混输泵的外特性及其内部能量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导叶叶片数为10时混输泵的外特性明显比导叶叶片数为7和8时更差,且最高效率偏向小流量工况;不同流量下,导叶叶片数为8时混输泵叶轮内的收缩损失和湍流耗散损失最小,而导叶叶片数对导叶进口的冲击损失影响很小,可不考虑其影响;在所选3组导叶叶片数下,当导叶叶片数等于8时混输泵的性能最优且流道内能量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996.
赵东升 《物理测试》2007,25(1):23-0
 传感器采用的28 μm厚的4层结构PVDF压电薄膜制成,传感器表面电极形状的制作采用剪切加丙酮腐蚀的方法,保证了传感器有一定的非金属化的边缘。对于电极的引出是将传感器上、下电极面引脚错开,引出电极比较容易做到穿透式,采用压接端子压接和空心小铆钉铆接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7.
Alumina-doped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ADYSZ) nano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microwave-assisted peroxyl-complex coprecipitation (MAPCC) using ZrOCl2-8H2O, Y2O3 and AICly6H2O as starting materials, NH2-H2O as precipitant and H2O2 as complexant. The effects of adding H2O2 and microwave drying on th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DYSZ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ecursors and nanopowders were studied by EDX, XRD, SEM and TEM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formity of component distribution within ADYSZ nanopowders is improved by adding appropriate dosage of H2O2. Complexing reaction between H2O2 and Zr^4+ ion restrains the hydrolyz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Zr^4+ ion. With the addition of H2O2, Al^3+, y^3+ and Zr^4+ ions can be precipitated synchronously in a relatively narrow range of pH value. H2O2 also improves the filterability of the wet precipitate. The highly hydrophilic precipitates can b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separated from aqueous solution. During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the moisture of wet precursors is selectively heated. Quick expansion of steam vapor within the wet colloidal particles causes the aggregations burst into numerous tiny lumps. Compared with oven drying, microwave drying can not only shorten drying time but also reduce aggregation intensity of the resultant ADYSZ nanopowders.  相似文献   
998.
全自动四边形有限元网格生成-Ⅰ:区域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金属体积成形有限元分析的全自动四边形网格生成算法区域分解法,对该算法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几何形状的表示、关键点的确定、网格密度的生成、节点的生成、边界单元的生成、剖分准则、模式匹配、光滑处理以及半带宽的优化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该算法为基础,成功开发了全自动四边形网格生成软件AUTOMESH.并给出了一些网格划分的实例,验证该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石化行业腐蚀监测数据管理方面的现状,并指出了腐蚀监测数据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