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二苯苦味肼基自由基体系及还原力测试等方面研究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VC脂肪酸酯)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将其添加到猪油和大豆油当中,评价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VC脂肪酸酯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还原能力也较强,并呈一定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活性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相当.VC脂肪酸酯在猪油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2%,100℃下强制氧化20h时,猪油的过氧化值为42.8 meq/kg,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在大豆油中添加质量分数0.2%,强制氧化14 h时,大豆油的过氧化值为11.9 meq/kg,其抗氧化能力大于TBHQ,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接近,说明VC脂肪酸酯是一种有潜力的食品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其固态发酵过程中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主要有酿酒酵母(Sac.cerevisiae)、扣囊复膜孢酵母(Sac.fibuligera)、伊萨酵母(Iss.hanoiensis)、黑曲霉(Asp.niger)、草青霉菌(Pen.oxalicum)以及不可培养真菌(Uncultured fungus);主要细菌有嗜酸乳杆菌(Lac.acidophilus)、葡萄糖醋杆菌(Glu.oboediens)、巴氏醋杆菌(Ace.pasteurianus)、甲醇酸单胞菌(Aci.methanolica)、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不可培养芽孢杆菌(Uncultured Bacillus sp.)和不可培养乳杆菌(Uncultured Lactobacillus sp.)。PCR-DGGE技术可鉴别醋醅中多种不可培养微生物,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优势微生物种类多、丰度高,菌系十分复杂,多种微生物交替生长,但整体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熊杰  王学强  孙新云  王威林  彭杨  朱昆 《钻采工艺》2012,35(4):60-61,125,126
为满足川渝气田井深、井温高、地层压力系数低、复产后井口压力高、排液量大等特点,开展了深井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自主研制的电潜泵专用井口装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新了工艺设计方法和现场施工工艺技术,成功应用于TD90、QX12等井。泵挂深度、连续运转时间均创造了国内电潜泵排水采气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围堰束窄河床水流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流动现象.束窄河床的水流条件不仅与围堰坡脚冲刷与护固关系密切,而且还会影响施工期围堰河床的行洪和通航,因此束窄河床水流条件的变化和影响历来是施工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分期导流围堰束窄河床水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体积法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其运动进行模拟.根据试验观测的水面线和断面流速分布资料,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比较了4种束窄度下围堰附近的水流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围堰束窄度越大,其上游的壅水程度、进口附近的水流跌落、束窄段水流流速以及下游回流范围也越大,下游水深恢复到不受围堰影响的位置也越靠近下游,但束窄段水流却随着束窄度不同呈现出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维泥沙数学模型维数高、求解耗时长以及水沙联合调度模型多目标难以求解的问题,结合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特性,以发电量最大和有效库容最大为基本目标,构建了水库水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利用约束法和权重法,将多目标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采用加速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其中泥沙冲淤量使用自适应BP神经网络进行拟合预测。三峡水库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运行20 a,与原设计运行方式相比,采用该优化调度模型优化运行年均发电量增加7.732%,泥沙淤积量增加0.044%,在淤积量增加很小的情况下能大幅度增加发电量,模型能较好地解决水库水沙联合调度问题,在工程实际中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多目标优化算法大多采用基于线性链表结构的有界Pareto存档策略,其存在迭代过程中Pareto前沿震荡衰退等弊端以及相关参数难以预先确定等技术难题.为此,构造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存档集合的树形结构,并利用其取代线性结构以保证存档维护与管理的高效性,进而提出基于树形结构的无界存档策略.在此基础上,将基于正交设计的种群初始化、基于树形结构的存档更新以及基于树形结构的最优个体选择引入多目标粒子群优化,提出基于树形结构无界存档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最后,通过测试函数上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策略与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降雨和水位变化对排涝河道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温州市鹿城区丰门河的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取样试验结果,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河道岸坡的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在降雨和排涝过程中岸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岸坡土体的渗透性较小且岸坡周围有建筑遮蔽时,降雨对岸坡渗流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降雨时间而非雨型,整个过程中岸坡并未发生大幅渗流,河道水位和河道周围的建筑是影响河道岸坡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水位越高时的岸坡稳定性越大,建筑距离河道越近、荷载越大时,岸坡的稳定性越小。虽然密集分布的建筑会降低岸坡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减小了岸坡稳定性对水位变化的敏感度。在所有工况下,丰门排涝河道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临界稳定安全系数1.20,说明当前的岸坡处于安全状态,无需额外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云南含钪赤泥原矿含TFe 25.68%、Sc_2O_3 70.66 g/t,钪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于金红石、辉石、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等矿物中,铁、钪分离困难,提出了氯化钠离析焙烧—弱磁选—盐酸浸出的选冶联合工艺处理该含钪赤泥,使铁从赤铁矿转为以金属铁、磁铁矿为主的新物相,破坏载钪矿物的晶体结构,为铁、钪分离创造有利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离析焙烧温度950℃、离析焙烧时间60 min、氯化钠用量10%、焦炭用量15%、焦炭粒度–0.5~0.25 mm、弱磁选磁场强度H=0.12 T、弱磁选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95%、盐酸用量30%、浸出温度55℃、浸出时间120 min、浸出液固比R=2∶3的综合工艺条件下,获得了铁品位为73.99%,含钪5.22 g/t,铁回收率为88.99%的铁精矿;钪浸出率为96.78%,浸出渣中的钪含量为6.37 g/t,铁、钪分离效果显著。MLA、SEM、EPMA分析结果显示:含钪赤泥经过氯化钠离析焙烧后,铁从赤铁矿(Fe_2O_3)转变为以金属铁(Fe)、磁铁矿(Fe_3O_4)为主的新铁物相及少量的氧化亚铁(FeO)、硅酸铁(Fe_2SiO_4);浸出渣主要成分为SiO_2、CaO、Al_2O_3,与浸出前相比较,CaO、Al_2O_3降低比较明显,浸出渣中没有明显的Sc谱线峰值,这表明弱磁选尾矿经盐酸浸出后,钪绝大部分被溶解掉进入浸出液中,且钪的溶解较为彻底,也进一步验证了含钪赤泥采用氯化钠离析焙烧—弱磁选—盐酸浸出分离铁、钪比较合理,且铁、钪分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制约梯级水库短期优化调度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主要瓶颈有:所构建的优化模型存在不合理的简化策略,所选择的求解算法无法保证解的质量以及模型的计算时间远超规定时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构建精细至水电站各机组工作特性的优化调度模型,接着通过二重嵌套动态规划(DP)计算给定模拟精度下的高质量解,并针对算法固有的"维数灾"问题,一方面通过数据压缩与数据库技术降低程序的内存占用量,另一方面将GPU并行加速技术首次引入水库调度领域,通过OpenACC实现算法的GPU并行以减少计算时间。最后通过潘口、小漩梯级水库日优化调度的实例研究与对比分析得出:精细模型较传统模型能更好地贴合电站的实际工况,提高梯级系统的发电效益;内存占用缩减策略的引入能有效降低算法的空间复杂度;GPU并行较传统的CPU并行能大幅提升算法的求解速度。由此为短期优化调度的理论发展与算法"维数灾"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