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玉米秸秆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NCI)和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中成功地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再生纤维素膜材料.对再生纤维素膜进行了FTIR、SEM、WAXD和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等表征.结果表明,AMIMCI和EMIMAc都是玉米秸秆纤维素的非衍生化优良溶剂;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从纤维素Ⅰ到纤维素Ⅱ的晶型转变;再生秸秆纤维素膜结构均匀致密,力学性能高,在AMIMCI和EMIMAc中再生的玉米秸秆纤维素膜的力学强度分别达119 MPa和47 MPa;再生玉米秸秆纤维素膜的热力学稳定性高,初始热分解温度高于250℃.本文实际上提供了在离子液体中,从农业废弃物中生产再生纤维素材料的清洁工艺.  相似文献   
102.
H2O2沉淀铝酸钠溶液法制备大孔容纳米γ-Al2O3纤维粒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蔡卫权  李会泉  张懿 《化工学报》2004,55(12):1976-1981
采用H2O2沉淀铝酸钠溶液和乙醇分散并洗涤沉淀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制备出了大孔容纳米γ-Al2O3纤维.运用XRD、FT-IR、TG-DSC、TEM、BET和压汞法对比研究了水洗和乙醇分散并洗涤两种沉淀处理方式对产物结构、形貌和织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洗涤产物γ-Al2O3纤维的直径约为10 nm,长度约在100 nm以上,孔容和比表面分别为2.23 ml•g-1和222.0 m2•g-1,而水洗γ-Al2O3的二次粒子无固定形状,孔容和比表面仅为0.37 ml•g-1和162.3 m2•g-1.乙醇洗涤时形成的CH3CH2O—基不仅使γ-Al2O3前驱物拟薄水铝石晶粒定向生长成纤维,还阻止了相邻颗粒表面之间因Al—O—Al键形成而产生的硬团聚.  相似文献   
103.
电石渣是电石法生产乙炔过程产生的固体废渣,是替代石灰石制备低碳脱硫剂的良好原料,但应用过程存在杂质含量高、粗颗粒难以分离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采用多级旋流杂质分离法分离电石渣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组分,在优化条件下电石渣旋流分离效率可达93.97%。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电石渣的形貌、组成和物相进行表征,系统分析电石渣旋流前后组成、粒度变化,并对电石渣中杂质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地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电石渣中钙主要以氢氧化钙形式存在且旋流分离前后含量相差不大,杂质主要包括三氧化二铁、氧化铝、氧化镁、二氧化硅、硫、碳和水溶性氯离子等;旋流分离后二氧化硅、氧化铝在细渣中富集,并以铝硅酸盐形式存在;三氧化二铁、碳在粗渣中富集,其中碳以单质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氯、镁含量较低但分布均匀,铝硅分布集中,铝硫分布集中且铝硫颗粒主要嵌在电石渣颗粒上。采用电石渣旋流细渣作为脱硫剂进行烟气脱硫,工业副产脱硫石膏含水率为13.20%,石膏中二水硫酸钙质量分数为90.01%。该研究可为电石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安徽某磷肥厂位于宁国市堆场的磷石膏为原料,探究不同天然陈化时间对磷石膏生料中杂质含量与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测试与表征得出陈化0~3年磷石膏生料的杂质含量、品位、外观、微观形貌、晶体特性和分子结构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通过吉布斯自由能计算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讨论了磷石膏中可溶磷、可溶氟、共晶磷在陈化过程中含量的降低机理。研究表明:陈化过程可以降低磷石膏中的杂质含量与粒径,但不会对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产生影响。此外,在陈化过程中,除了雨水冲刷对可溶性杂质的物理去除作用外,磷石膏内部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固磷、固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电石渣→氧化钙→电石的循环利用,是实现电石渣钙质资源循环回用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电石渣组成复杂、提纯困难,目前仍难以实现大规模制备活性氧化钙循环利用。系统考察了电石渣焙烧过程的物相形貌变化,研究了不同粒径范围的电石渣成分组成差异,通过研究电石渣粒度特征及各粒级电石渣的焙烧特性,确定颗粒分级对电石渣制备活性氧化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中杂质集中在<45μm及>180μm颗粒中,酸不溶物、Fe、C等主要集中在150μm以上颗粒中;焙烧过程中,钙质组分在350~460℃、550~720℃两阶段逐渐转化为氧化钙,大部分碳质杂质颗粒能在800℃以下完成分解,影响制备活性氧化钙产品性能;活性氧化钙的抗压强度主要受颗粒粒度影响,活性度受粒径、成分共同影响,细颗粒会填补压制过程中颗粒间间隙,提高强度但阻碍水分渗透,粗颗粒中杂质过多难以分解且分解形成大型孔道,影响产品强度、活性,45~106μm较适宜制备活性氧化钙,活性度达411 mL(以4 mol/L标准盐酸计),抗压强度达2.46 MPa。上述研究可为电石渣循环回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