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建筑科学   9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为探寻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融沉防控有效措施,以京漠公路瓦拉干至樟岭段为试验路段,设计热棒路基试验方案,针对现场4年5次采集的地温数据、路基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段热棒的有效工作半径为3 m,最大工作半径可达4.5 m,热棒路基土层地温稳定深度范围在4.5 m以下,稳定温度为0℃左右,且试验路段路基底面的冻土稳定,未发生融沉现象,热棒技术对防控多年冻土路基融沉效果明显,但深度在0~4.5 m之间土层地温的变化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理论的寒区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冰冻地区的冻融循环作用对岩质路堑边坡产生稳定性影响,为研究寒区岩质路堑边坡病害的产生条件以及评价方法,选取影响寒区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常用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基于权重矩阵采用模糊理论建立寒区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分级标准。研究结果显示本分级标准适合于由多因素控制其稳定性的岩质工程。  相似文献   
13.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检验。基于CDIO理念,以"大工程观"和"全寿命周期"为主线,以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为基础,开展基于团队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采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期为推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掺加纳米SiO_2桥梁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定的盐冻试验次数后,掺加一定量纳米SiO_2混凝土抗盐冻剥蚀性能优于空白混凝土,单位表面积剥落物总质量和超声波相对动弹性模量降低较空白混凝土少,抗盐冻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面向“新工科”和建筑业发展需求,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共建智慧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面向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工科通识平台、土木专业基础平台、新技术与交叉学科模块、工程与社会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和智慧建造方向模块”,形成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课程体系,并以智慧建筑学院为载体,通过“引企入教”和校企多主体合作的“3+1”培养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在培养企业急需的适应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风吹雪形成的因素和机理;并结合黑龙江省4条主要公路风吹雪雪害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公路风吹雪雪害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气候和地形条件,特别是路线走向、路基横断面形式以及路基高度对风吹雪雪害形成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及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现存问题。为适应专业发展新形势,提出建筑学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建立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指导控制体系,使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更加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教师是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文章阐述了校校、校企合作的意义,提出了工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基本素质要求,分析了校校、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并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开展的工程师论坛、教师顶岗挂职锻炼、毕业设计改革、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等几项实践活动进行论证。实践证明,通过实践活动教师的工程阅历得以丰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路面养护决策中需要将道路使用者不同的效益换算为费用进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这样的换算过程不仅不合理,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建立路网中某一个路段在分析期内所需投入养护资金最小和所获取效益最大的多个目标的优化模型,对这个项目在整个分析期内养护资金需求的问题进行研究.模型求解时利用多目标优化中非支配解(Pareto解)的概念,并利用遗传算法求得优化模型的非支配解.通过实例计算,对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