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57篇
自动化技术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利用2H(14N,15O*)n逆运动学反应产生了15O次级束.经准直后,在焦平面位置处的15O次级束的能量为(74.3±0.7)MeV,纯度可达50%,强度约为80 pnA-1·s-1.利用15O次级束可实现对核天体物理高温CNO循环及其泄漏过程中若干关键反应的逆运动学实验测量.  相似文献   
62.
26Al衰变放出能量为1.809MeV的γ射线,该射线在诸如新星、X射线爆炸等天体物理事件中是一个极好的观测量。26Al主要通过反应链24Mg(p,γ)25Al(β )25Mg(p,γ)26Al合成,然而26Al的合成由于其短寿命(T1/2=6.34s)同质异能态的存在而变得复杂。26Si(p,γ)27P能跨越26Al的主要产生链  相似文献   
63.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利用低温低功率下生长的氮化铝(AlN)作为缓冲层,在铟锡复合氧化物(ITO)玻璃衬底上制备出具有良好c轴择优取向的多晶AlN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研究了缓冲层对薄膜结晶特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缓冲层在提高AlN薄膜结晶质量的同时,薄膜的表面粗糙度由19.1 nm减小到2.5 nm,使薄膜表面更为平滑、致密.剖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AlN晶粒呈高度一致的柱状生长体制.通过分析样品的透射光谱,计算得到AlN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分别为2.018 7和0.007 7.  相似文献   
64.
基于通常的观念,我们曾预期在硬件生产上成功的也会在软件生产上成功。然而,我们发现,成功地发展硬件业也软件业的国家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65.
^8Li(p,d)^7Li是大爆炸原初核合成非标准模型和r过程种子核合成反应网络中的关键反应。在非标准模型中,A=8处稳定核空隙可以通过^4He(t,γ)^7Li(n,γ)^8Li(α,n)^11B(n,γ)^12B(e-v)^12C…、^8Li(α,n)^9Li(e-v)^9Be(n,γ)^10Be(e-v)^10B(n,γ)^11B(n,γ)^12B(e-v)^12C…等一系列反应链跨越过去,从而使核合成的反应能够向更重的核区发展。  相似文献   
66.
16N的β延迟α衰变能谱在Ec.m.≈12 MeV处有一低能峰,该α峰的形状和高度可用于约束12C(α,γ)16O反应截面的E1部分,对其进行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尝试采用重离子注入法对其进行测量,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RIBLL1放射性束流线上产生了16N放射性束流并将其注入到双面硅微条探测器(DSSD)中,利用DSSD对其β延迟α能谱进行了测量。通过选用薄的DSSD探测器、DSSD正反面能量符合关系以及DSSD点火数约束等方法,显著减小了16N衰变产生的电子对α能谱测量的干扰,将α能谱的测量阈值降低到800 keV左右,成功观测到了Ec.m.≈12 MeV处的低能峰。该方法为间接研究12C(α,γ)16O反应率开辟了一条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7.
光激发LT—GaAs共面微带传输线THz色散与衰减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和半经验色散公式分析了LT-GaAs衬底共面微带传输线的THz模式色散与切伦柯夫辐射损耗特性,同时计算了导体欧姆损耗和衬底介电损耗,结果表明,较小的横向尺寸有利于改善LT-GaAs共面微带传输线模式色散和辐射损耗特性。较大的横向尺寸比可降低导体欧姆损耗。  相似文献   
68.
将叠氮基与碳纳米管(CNT)反应,制备叠氮化碳纳米管(ACNT),用FTIR、XPS等手段证明碳纳米管实现了叠氮化;借助超声波的作用使ACNT均匀分散于单体中,然后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三唑/碳纳米管(PTA/ACNT)复合材料。用透射电镜观察ACNT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状况和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ACNT的添加分数对PTA/ACNT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Tg)、热稳定性(Td5)和导热系数(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TA纯树脂相比,当ACNT添加分数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Tg提高了33℃,在氮气中Td5提高了15℃,在空气中Td5提高了8℃;当ACNT添加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30℃的λ提高了45%,150℃的λ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69.
70.
硬脆材料的化学机械抛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简称CMP)技术是目前唯一可提供全局平面化的超精密表面加工技术,加工后无表面和亚表面损伤。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光学元件、微机电系统、集成电路芯片等表面的处理,可达到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微米级的面形精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上,抛光机理尚未形成统一的学说。针对硬脆材料(Si、SiC)的CMP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CMP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材料去除机理做了可能性解释,最后对CMP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重点做了预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