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76篇
  免费   8830篇
  国内免费   6639篇
电工技术   7196篇
综合类   8562篇
化学工业   9269篇
金属工艺   5355篇
机械仪表   5310篇
建筑科学   6133篇
矿业工程   2911篇
能源动力   2272篇
轻工业   9081篇
水利工程   3005篇
石油天然气   2402篇
武器工业   1164篇
无线电   77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23篇
冶金工业   2697篇
原子能技术   1575篇
自动化技术   10983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1073篇
  2022年   2496篇
  2021年   3351篇
  2020年   2443篇
  2019年   1713篇
  2018年   1700篇
  2017年   1955篇
  2016年   1930篇
  2015年   3214篇
  2014年   3957篇
  2013年   4824篇
  2012年   6276篇
  2011年   6525篇
  2010年   6449篇
  2009年   6221篇
  2008年   6669篇
  2007年   6739篇
  2006年   5721篇
  2005年   4846篇
  2004年   3576篇
  2003年   2493篇
  2002年   2360篇
  2001年   2195篇
  2000年   1745篇
  1999年   634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1篇
  195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微裂隙岩体注浆过程中,水泥浆液的渗滤效应对注浆效果的影响显著。自主研制了一套微裂隙注浆可视化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注浆系统、微裂隙模型以及监测系统3个部分组成,监测系统又分为显微监测系统和压力流量监测系统。当水泥浆液进入微裂隙模型后,利用显微监测系统对裂隙入口处的渗滤效应进行实时观测。利用压力流量监测系统对注浆试验过程中的注浆压力以及累计流量进行自动记录。运用自主设计的微裂隙注浆可视化试验系统,对微裂隙中的水泥浆液渗滤过程进行试验研究。采用3种水泥浆材(超细水泥Ⅰ、超细水泥Ⅱ和普通水泥),研究在注浆压力2.0 MPa、水灰比1.0的条件下,不同水泥颗粒粒径大小在不同裂隙开度下的浆液渗滤效应。通过试验发现,当裂隙开度较小时,在裂隙入口处形成了完整的半圆拱形滤饼;随着裂隙开度的增加,在裂隙入口处形成断续分布状滤饼;当裂隙开度增加到无渗滤发生时,裂隙入口处仅残留少量水泥颗粒附着物。通过试验获得了3种水泥的最小可注入裂隙开度大小b min和最小无渗滤裂隙开度大小b crit:超细水泥Ⅰ的b min和b crit分别为80和280μm;超细水泥Ⅱ的b min和b crit分别为100和300μm;普通水泥的b min和b crit分别为140和310μm。研究结果发现水泥粒径的减小对最小可注入裂隙开度大小的影响较大,但对最小无渗滤裂隙开度大小的影响较小。结合渗滤趋势k值,发现随着水泥粒径的减小,相应的k min和k crit值会随之增加,水泥浆液更容易在裂隙入口处发生渗滤,这是因为超细水泥比表面积更大,水泥颗粒间易发生团聚。  相似文献   
32.
构皮滩水电站为满足2008年12月工程提前发电的需要,结合现有泄洪洞地质情况和施工情况对泄洪洞布置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降低进口高程为550 m的泄洪洞和坝身放空底孔联合参与后期导流,可缓解2007年导流隧洞下闸封堵后大坝在2008年汛期施工的压力,为大坝施工增加了2个月左右的工期。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一种16QAM,64QAM,256QAM的解映射算法启发下,提出了新的适合32QAM和128QAM的解映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适合DVB-C接收机的多QAM解映射结构.然后在FPGA中实现和仿真.最后通过比较说明,相对于传统的查找表解映射方法,提出的解映射算法可以明显减少资源使用率.  相似文献   
34.
仲红艳 《微机发展》2006,16(11):59-61
轻量级容器的解耦模式被称为“控制反转”或者“依赖注入”,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由容器(运行环境)在运行期决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该文详细论述了这种解耦模式的原理,以及依赖注入的3种主要形式,并且对几种形式进行了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35.
基于压电陶瓷动态信息的结构裂纹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压电陶瓷的动态特性和压电系统的动态信息,对铝梁的裂纹损伤进行了分析研究。随着梁裂纹尺寸的增加,压电陶瓷片的导钠幅值下降,且系统固有频率减小。利用导钠幅值的变化和系统的动态信息,可以对裂纹的位置和尺寸大小进行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Na+、K+离子交换对Co-Mo/MCM-41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偏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作硅源制备了MCM-41(分别记作MCM-41(S)和MCM-41(T))分子筛,并用Na2C2O4和K2C2O4对MCM-41(S)进行了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以质量分数0.8 %的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MCM-41担载的Co-Mo硫化物催化剂对DBT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CM-41担载的Co-Mo催化剂加氢活性较低,DBT主要通过直接脱硫反应路径脱硫。其活性顺序为:Co-Mo/MCM-41(T)>Co-Mo/MCM-41(S)>Co-Mo/MCM-41(K)>Co-Mo/MCM-41(Na)。UV-Vis结果表明,部分Co与MCM-41(S)中少量Al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了CoAl2O4,是造成Co-Mo/MCM-41(S)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而在Co-Mo/MCM-41(K)和Co-Mo/MCM-41(Na)中,除CoAl2O4物种之外,碱金属的引入还促进了Co3O4物种的形成,使其活性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7.
利用碳封存技术开发我国深层煤层气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封存技术是在美国政府大力倡导下,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日本等国家,以捕获碳并安全存储的方式来取代直接向大气中排放CO2的一种新技术。我国的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16.8×1012m3,埋深2 000~4 000 m范围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50×1012m3,这部分埋藏较深的资源由于开发成本较高,虽然在短期内很难加以利用,但碳封存技术的出现为开发和利用深部煤层气资源提供了可能的技术条件。CO2的吸附能力是CH4的4倍以上,如果把CO2通过钻井注入到深部煤层中,由于其吸附能力的差异,CH4会被优先置换出来,利用该技术一方面实现封存CO2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开发深部CH4。这种置换技术在我国很多含煤盆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说明了3G网络中IPv6递归DNS服务器地址配置的三种方法:路由器通告(RA)方案,DHCPv6方案,递归域名系统(DNS)服务器的公认任播地址方案,详细地说明了三种解决方案的操作特点。本文为3G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主机DNS配置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9.
首先介绍了HART通信协议及他的优点,然后介绍了HART通信协议在汽油机测速方面的软件实现。该软件主要采用目前流行的VB编程语言。可设计出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测量和监控软件。  相似文献   
40.
沟帮子熏鸡是锦州驰名的百年美食,其对原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采用了现代化的加工设备与工艺,使产品的色泽及口感稳定,并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