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8篇
  免费   3297篇
  国内免费   369篇
电工技术   1021篇
综合类   1086篇
化学工业   146篇
金属工艺   459篇
机械仪表   195篇
建筑科学   252篇
矿业工程   1093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54篇
水利工程   329篇
石油天然气   366篇
武器工业   93篇
无线电   3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2篇
冶金工业   128篇
原子能技术   50篇
自动化技术   5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889篇
  2021年   878篇
  2020年   650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ymbolList  DA———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  DL———Latticediffusioncoefficient;  EaD———Diffusionactivationenergyofhydrogeninnormallattice ;  EaT———Trapactivationenergy ;  EB———Trapbindingenergy ;  ES———Saddlepointenergy ;  相似文献   
992.
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砂砾岩致密储层的勘探现状、地质特征、测井响应特点、地震相特征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砂砾岩致密储层的预测方法主要分为属性分析和反演两大类。通过属性分析方法可以提取相干属性、最大振幅属性、波形分类属性、相对波阻抗属性等多种明显反映砂砾岩特征的属性,进而利用属性融合方法对砂砾岩储层进行综合预测;通过常规波阻抗反演、叠前弹性反演、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等为代表的反演类方法,可以预测砂砾岩储层的空间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储层的连通性以及裂缝展布等。砂砾岩储层地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横向连通性差,储层预测难度大,对砂砾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对储层预测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对砂砾岩致密油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埕岛油田发育较多利用常规手段难以识别的低级序断层,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其对精细注水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综合利用多种叠后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对低级序断层进行了识别,并结合精细地层对比及油藏动态资料分析等方法,对低级序断层进行验证和刻画。结果表明,低级序断层与高级序断层在剖面上和平面上形成了多种组合样式,依据形成的应力不同将其分为拉张正断层、拉张-走滑断层和走滑断层3类,拉张正断层主要分布在高级序断层的上盘,拉张-走滑断层与走滑断层则主要分布在高级序断层的两侧。通过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有效解决了埕岛油田西北区4A井组Ng31层的注采对应矛盾和北区Ng(1+2)3层的油水关系矛盾,除此之外,在油田开发后期低级序断层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低级序断层对于指导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勘探开发实践中隐蔽油气藏的表征和本质,启发类似油气藏的勘探,以四川盆地南部沈17井嘉二1亚段隐蔽油气藏为例,从构造-沉积格架、储层盖层组合特征着手,结合钻探历程、测井、试油、生产等现场资料,采用“表象-本质-表象”的思路方法进行分析,认为该油气藏具有特征性隐蔽和技术性隐蔽双重隐蔽性的表征,储层隐蔽性强是根源。研究表明,由于双重隐蔽性,嘉陵江组油气探明率相对较低,下步勘探潜力较大。受此启发,针对该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出建议:一是随着地质理论、物探技术和勘探实践的发展,早期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块或层系,仍值得深化研究和勘探;二是持续提升钻井储层保护技术,是保障勘探发现的重要途径;三是整装油气藏势必会伴生具较大储量的、分散的隐蔽油气藏,开展老井复试,利用“过路井”对隐蔽性强的层系作兼探,兼顾此类“小气田、高产井”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对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为改善直驱风电系统机侧中无位置传感器低速状态下的稳定性能,提出了一种低速运行状态下的改进型滑模观测法.针对传统滑模观测法在低速运行时的不稳定问题,采用对滑模观测器控制方程的离散化和位置角的在线实时补偿,并用李亚普诺夫函数对其收敛性进行了证明.与传统的观测法相比,该方法低速时的转子角和转速估计误差显著减少,改善了直驱风电系统机侧中存在的低速运行不稳定问题,低速带载能力也明显增强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使用自制的含有WC-Co、Cu和BaF2/CaF2共晶体的复合喷涂粉末,制备出WC-Co-Cu-BaF2/CaF2自润滑耐磨涂层。在200℃、400℃和600℃下进行WC-Co-Cu-BaF2/CaF2涂层和WC-Co涂层的高温摩擦试验,用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磨损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200℃时,由于WC-Co-Cu-BaF2/CaF2涂层摩擦产物层中含有的WC硬质颗粒引起磨粒磨损,该涂层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相对较高。而400℃和600℃时,WC-Co-Cu-BaF2/CaF2涂层的摩擦产物层中均无WC颗粒存在,且由于涂层中Cu和BaF2/CaF2等固体润滑剂的作用,生成的摩擦产物层光滑且致密,涂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较低,在400~600℃下表现出比WC-Co涂层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997.
An ultrafine grained Fe-40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s fabricated by a 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SHS) casting.The XRD result shows that the Fe-40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onsists of the B2 FeAl phase.The Fe-40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presents ultrafine grain size in the range of 100-600 nm,leading from the high nucleation rate and the low growth rate.The Fe-40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exhibits high hardness(3.4 GPa) and high bending strength(830 MPa) and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2700 MPa...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现有的步态周期检测方法检测效果不佳以及行走速度变化对步态识别性能有很大影响的问题,提出的基于矩的步态周期检测方法中,Zernike矩需要人体居中、尺度归一的前期预处理过程,而伪Zernike矩具有能描述运动图像的特点,它可以避免人体居中、尺度归一等处理,以便直接测试步态的周期性.根据行走时的两帧之间的特征取决于前一帧和后一帧的特征,提出了基于线性插值的矩阵步态识别算法框架,并且将投影特征、Hough变换特征、Trace变换特征和Fan-Beam映射特征应用在CASIA(B)步态库上,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为解决步态识别问题带来新的方法与思路.这种基于线性插值的矩阵步态识别特征本质上是一种权值不同的能量形式.  相似文献   
999.
由于4轮驱动机器人的轮间耦合特性及系统非线性的存在,即使单个驱动电机的控制精度达到最优,机器人整体的运动控制效果也未必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脑情感学习的机器人速度补偿控制方法.基于大脑情感学习计算模型,设计了融合机器人整体速度跟踪误差及其积分、微分信息的补偿控制器,通过计算模型内部各节点权值的在线学习,及时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实现对4个轮子速度的自适应补偿.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减小了非线性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态控制精度和较快的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机器人整体的速度和轨迹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群体结构的组织模式直接决定了粒子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方式.根据复杂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群体结构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算法初期粒子空间分布分散,搜索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连接,群体的搜索模式由Lbest? 模型逐渐进化为Gbest? 模型,群体结构的这种进化方式有利于算法早期的“勘探”和后期的“开采”.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收敛性能上获得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