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1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4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进行了低变质粉煤(SJC)与重油(HS)、煤沥青(LQ)、焦煤(JM)的共热解实验,主要研究了HS添加量对共热解过程中产品组成与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对固体焦、热解焦油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HS的加入可有效改善低变质煤共热解过程中热解产品的产率与结构组成.随着HS添加量的增加,固体焦收率逐渐降低,而焦油收率先增大后减小,煤气收率先减小后增大;固体焦表面酚类、醇类官能团质量分数有所增加;热解煤气中CH_4体积分数逐渐增大,H_2体积分数则逐渐减少.当HS添加量为20%时,焦油收率达到最大值33%,煤气中CH_4与H_2体积分数分别增大到33.16%和19.61%,CO+CH_4+H_2总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65.54%.随着HS添加比例的增大,HS中芳香结构的加氢裂解使得焦油中芳香烃含量骤减,同时烷烃和酚类质量分数有所上升,SJC与HS之间的协同作用更加明显,酚类物质含量最大为21.87%,而芳香族物质则减少了24.20%.同时,焦油中轻质组分(C_5~C_(10))含量逐渐增大,而C_(11)~C_(19)与C≥20质量分数则有所降低,HS添加量为20%时,轻质组分含量达到最大值28.81%,而中质组分和重质组分质量分数均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92.
以Na2MoO4为钼源,CS(NH2)2为硫源,H2C2O4为还原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球花状MoS2微球,并利用XRD、SEM-EDS和TG-DSC-FTIR等分析手段对其晶型、微观形貌、热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S比、还原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对产物收率产生影响。球花状微球为纯净的六角2H-MoS2,微球直径约为1-2 um,微球上球花厚度约为15-20 nm。球花状MoS2微球热损失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MoS2转化阶段(温度区间为221.40 °С~603.15 °С)和MoO3相变阶段(温度区间为603.15 °С~1220 °С)。转化阶段MoS2转化为MoO2和MoO3,质量损失为22.3%;相变阶段主要是发生了固相MoO3转变为液相和气相的相变反应。FTIR结果表明,SO2气体在603.15℃之前全部析出,证明了MoS2在600℃左右完全转化。与常规MoS2相比,球花状MoS2微球表现出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93.
研究铁氰溶液中D301树脂对Fe(Ⅲ)及CN-的吸附性能及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5 ℃时,D301树脂(湿树脂)对Fe(Ⅲ)及CN-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73 49 mg/mL和28.963 2 mg/mL.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速度方程,以液膜扩散为主控步骤.树脂对Fe(Ⅲ)及CN-的吸附速率方程分别为:t/Qt=0.057 1 t+2.415和t/Qt=0.427 9 t+4.572 1,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k2=1.35 mL/(g·min)和k2=39.9 mL/(g·min).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的焓变分别为:ΔHCN-=16.78 J/mol,ΔHFe3+=11.07 J/mol,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4.
在0.25%的氢氟酸溶液中,采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板表面制备出高度均匀、排列整齐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将含有二氧化钛纳米管的钛板、石墨电极和活性炭颗粒组成三维电极,并应用在降解苯酚的电催化和光电协同催化反应中。对光催化、电催化和光电协同催化降解苯酚实验进行了对比,并考察了在光电协同体系下,外加电压、降解时间、电解质浓度和粒子电极添加量等对溶液中苯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管管径范围为80~100nm。在苯酚降解实验中,紫外光协同三维电极的光电催化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效应。同时,在紫外光强度为28mW/cm~2的前提条件下,当Na_2SO_4电解质浓度为0.15mol/L、活性炭粒子电极添加量8g、外加电压16V、降解时间3h时,光电协同体系下的苯酚降解率最高可达93.83%。  相似文献   
95.
镍电解生产过程中氯气利用率低、试剂消耗量大,导致电解镍杂质含量波动,影响电镍品级率的提升及含氯废气治理不达标,通过采用动力波技术、静态混合器和文丘里分配器等技术,实现了镍电解生产过程含氯废气综合治理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解决了原有废气治理设备、设施效率低,过程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相关要求等问题.含氯废气治理后,镍电解氯气平均单耗为195.5 kg/t-Ni,氯气利用率提高至96% ~98%;液碱平均单耗为237.3 kg/t-Ni.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微波焙烧预处理石煤钒矿,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焙烧时间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焙烧预处理钒矿石12min,然后在搅拌条件下用硫酸浸出2h,钒浸出率达69.04%,与相同浸出时间内未焙烧矿样相比,提高了近20%。微波焙烧预处理后浸出效率明显提高,浸出时间缩短50%以上,而且能耗和污染也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7.
一种低变质煤微波热解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微波闪速热解是低变质煤转化的一种新工艺.研究了微波加热条件下原煤粒度变化对热解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10min左右煤料温度可达到750℃,22min焦油收率就可达到12%左右,比常规加热提高4%;热解煤气中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含量大幅度提高;原料煤粒度对各种产品的收率影响不大.因此该工艺可用于粉煤的快速热解,为煤气的进一步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前,我国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和"碱性环保药剂替代剧毒氰化钠"两大新技术逐步解决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前者从根本上解决了氰化物污染、金矿资源综合利用及金属回收率低等问题,是我国处理低品位、复杂多金属矿石的首选技术。后者虽能从源头上解决氰化物污染问题,但不能处理复杂矿物,且存在药剂消耗量大及溶金机理不明等问题,金属回收率也不及富氧底吹造锍捕金技术。实际应用中应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炼铜技术处理复杂铜金混合矿,阳极泥中金银的回收采用环保药剂处理,真正实现黄金的环保冶炼。两大新技术要走出国门,还需要在理论、技术指标和设备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形成完整的技术与装备的标准化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9.
对王家沟(WJG)长焰煤和焦煤(JM)两种原料煤进行了微波共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两种煤配比不同时热解产物的收率及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微波热解条件下,随着混煤中JM比例的增大,焦油收率在逐渐减少,而固体焦的灰分含量与硫含量逐渐增加.SEM照片也表明,固体焦表面的微孔结构越来越多,微孔的边界越来越清晰.煤气中CO2,CO,CH4和CnHm含量在3 min以前随热解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随后逐步减少.随着混煤中JM配比的增大,热解煤气中CO2和CO含量逐渐减少,但CH4和CnHm含量在3 min以前变化不是很明显,在3 min~15 min区间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0.
酸性硫脲法提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在酸性溶液中硫脲浸金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硫脲浸金的研究现状和技术改进.同时,对硫脲浸出液中金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展望了硫脲提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