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21篇
  免费   3818篇
  国内免费   2185篇
电工技术   2592篇
综合类   2958篇
化学工业   4234篇
金属工艺   1593篇
机械仪表   1964篇
建筑科学   2288篇
矿业工程   832篇
能源动力   802篇
轻工业   3765篇
水利工程   769篇
石油天然气   818篇
武器工业   386篇
无线电   35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87篇
冶金工业   2208篇
原子能技术   446篇
自动化技术   4700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1233篇
  2021年   1747篇
  2020年   1315篇
  2019年   982篇
  2018年   964篇
  2017年   1134篇
  2016年   1014篇
  2015年   1561篇
  2014年   1863篇
  2013年   2250篇
  2012年   2509篇
  2011年   2611篇
  2010年   2375篇
  2009年   2068篇
  2008年   2099篇
  2007年   1979篇
  2006年   1689篇
  2005年   1364篇
  2004年   904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639篇
  2001年   586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442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95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一个安全有效的身份鉴别协议与对应的数字签名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铤  于秀源 《通信学报》2002,23(7):70-75
本文利用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和Schnorr身份鉴别协议,构造出一个新的身份鉴别协议,该协议在RSA问题和离散对数问题是难解的假设下是安全的,同时给出了所对应的数字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72.
本文首先概述了编辑出版自动化技术的概念及最新进展,然后就其在医药专业期刊编辑部的初步应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在稿件的选题、组稿、编辑、审校、排版、印刷、出版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了构建基于网络的编辑出版自动化系统对期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B4C涂层作为等离子体面对材料的一些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等离子喷涂设备,B4C/Cu梯度功能涂层及非梯度涂层的制备技术,在模拟实验装置中测量了在高能粒子(3 keV,D+)的作用下,B4C涂层的化学溅射产额、热解吸性能、热冲击性能及热导率.结果表明B4C是一种有希望为未来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面对的材料.  相似文献   
74.
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克隆、表达、纯化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目的 克隆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hCNTF)基因,在大肠杆菌宿主系统中高效表达并纯化,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hCNTF蛋白。方法 以人染色体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到编码CNTF成熟蛋白的cDNA序列,并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 pBV220,在大肠杆菌 BL21(Gold)中进行表达,产物经 CM-Sepharose FF柱纯化后,以体外培养的鸡胚背根神经节(DRG)测定生物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BV22Z- CNTF在大肠杆菌BL21(Gold)中获得了非融合的稳定、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45%左右,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表达上清及包涵体复性后经CM柱一步纯化纯度达90%以上;表达的重组hCNTF能促进培养的鸡胚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的生长。结论 基因工程rhCNTF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关系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小波变换应用于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了单端和双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诸如母线,行波源,过渡电阻等因素对行波测距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对每种算法的测距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理论实现了行波测距,大量仿真表明,本方法有效且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76.
葛仁华  冯平 《电子器件》2002,25(2):147-151
本文利用矩阵分解方法,在用常数界定元件成份关系斜率条件下,得到了确定高维具有滞环的非线性非自治电路唯一稳态的新条件。本文的结果表明,该类电路的唯一稳态,可以用分解矩阵的稳定性来决定,本文的结果中,电路元件可以是多值元件,这大大放松了目前已的经典结果中要求电路元件为单值的限制,扩展了已有的结果,同时,本文的结果,对于确定高维非线性非自治电路的唯一稳态,比已有结果,更加有力和简洁。  相似文献   
77.
自生法制备纳米-微米颗粒增强B4C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硕  温广武  雷廷权  周玉 《材料工程》2002,(5):14-17,21
采用原位自生法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微米颗粒增强B4C基复合材料:Al2O3-TiB2/B4C.理论计算和实验证明,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1950℃)下成功实现预期的原位反应,得到完全致密化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生成细小均匀的微米级Al2O3和TiB2颗粒增强相,并在B4C晶粒内部形成Al2O3纳米颗粒增强相,得到晶间/晶内复合增强的组织结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维氏硬度值达到28.8GPa,断裂韧性高达8.27 MPam1/2,耐磨性能大幅提高,K IC3/4*HV1/2达到26,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复合材料.还探讨了该种纳米-微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韧化机制.  相似文献   
78.
同等功率和照射时间条件下,在14只家兔大脑皮质运用伊文思蓝染料和超微结构观察方法进行血脑屏障改变的研究。结果表明:CO_2激光作用十分表浅,且激光作用后的水肿层血脑屏障改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79.
利用AutoCAD与高级语言的接口方式,编制程序在工程设计中自动成图。  相似文献   
80.
Laguerre Functional Model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approximation capability for the variances of system time‐delay, order and other structural parameters,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the facility of onlin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etc., so this model is suitable for complex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A series of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gained in linear and non‐linear predictive control fields by the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Laguerre Functional Model, however, former researchers have not systemically brought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the stability, robustness, and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of this algorithm, which are the keys to guarante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fundamentally. Aimed at this problem, we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of the Incremental Mode Linear Laguerre Predictive Control (IMLLPC) algorithm, and then systemically propose the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proofs of the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algorithm, in addition, we also put forward the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analysis. At last, the control performances of this algorithm on two different physical industrial plants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and a number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IMLLPC algorithm.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