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39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研究10 种树脂对普洱茶多糖脱色和蛋白质去除的效果及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对普洱茶多糖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D101树脂适合于对普洱茶多糖同时脱色和蛋白质去除,当普洱茶多糖溶液体积为50 mL时,在pH 4、温度50 ℃、料液质量浓度3.8 mg/mL、树脂用量11 mL的条件下,普洱茶多糖的脱色率为82.33%、蛋白质去除率为70.89%。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经D101树脂处理的普洱茶多糖能得到6 个不同多糖级分。  相似文献   
142.
茶叶减肥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茶叶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茶叶减肥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儿茶素、咖啡因,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增加机体能量消耗、改变机体脂类代谢、调节食欲等机理而起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叶减肥作用的研究,并简要阐述了其减肥作用可能的成分及机理。  相似文献   
143.
茶叶深加工中不同澄清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料液中的有效成分得率与衡量料液澄清度的物理性状为考察指标,在中试规模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离心、纸浆过滤、抽滤、0.2μm膜微滤、0.05μm膜微滤、0.8μm膜微滤等不同澄清方法对茶叶料液的澄清效果,并对各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以为茶叶深加工中工业化选用澄清技术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微滤与纸浆过滤、抽滤、离心是两类有着显著差异的澄清方法,其中0.2μm微滤与0.05μm膜微滤、纸浆过滤与抽滤在相应大类下具有相似的澄清特性;微滤澄清优于纸浆过滤、抽滤、离心等澄清方法;在相同的微滤操作技术参数的条件下,以0.2μm膜微滤澄清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4.
超声波乙醇浸提快速测定苦瓜总皂甙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清黎  施兆鹏  李玲  刘仲华  朱旗 《食品科学》2006,27(12):622-626
本文建立了苦瓜中苦瓜总皂甙超声波乙醇浸提快速测定方法,该法仅需样品0.1g,浸提溶剂80%乙醇2ml,浸提时间仅需30min,不需加热,降低能耗,分析测定效率提高十倍以上。测定结果与常规的乙醇回流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5.
王振  刘仲华  蔡淑贤  刘安  文祎 《食品与机械》2017,33(12):129-134
以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中波紫外线诱导细胞衰老,研究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的抗衰老效果。在细胞培养基(DMEM)中分别添加0~20μg/mL绿茶水粗提物,培养细胞接受60mJ/cm~2 UVB照射诱导,考察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形态、凋亡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水粗提物对受诱导细胞在细胞体积、形状、核体积上明显改善,能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存活率提高(30.52±8.69)%;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明显提高;ROS含量下降17.16%;MDA含量降低(50.69±6.81)%;JC-1染色红绿荧光平均光密度比提高13.75%;Na~+,K~+-APT酶活力提高(103.95±3.64)%。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水粗提物具有抗中波紫外线致人表皮细胞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46.
为探究不同茶类水提液在多级膜分离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采用不同孔径的超滤膜(截留分子质量分别为20、10、3.5 kDa)对福建主要茶类(绿茶、白茶、闽南乌龙、闽北乌龙、红茶)的水提液进行分离,制得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茶叶提取物,经喷雾干燥后,考察每一区间茶粉的生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首先对各茶粉进行紫外全波谱扫描,其次检测其主要生化成分组成,最后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茶粉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变化情况较为相似,均在210 nm和274 nm波长处有2个较为明显的吸收峰;274 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茶粉中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表儿茶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膜分离会影响各茶粉生化成分的分布情况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变化,其中20 kDa超滤膜对各成分的分布情况影响最大,抗氧化活性变化幅度也最大,红茶20 kDa超滤膜截留液部分抗氧化活性最高,其余茶类20 kDa超滤膜透过液部分抗氧化活性最高。不同茶类的生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力差异较大,不同茶类在膜分离过程中各生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建立了配体交换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与定量茶氨酸对映体的方法。色谱条件为:L-羟基脯氨酸键合手性柱;0.8mmol/L的硫酸铜-水溶液为流动相;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0℃。L-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8126~4.5144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97.26%~102.1%,检测限为0.02742μg,定量限为0.06503μg;D-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8250~4.5832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7.07%~101.2%,检测限为0.02941μg,定量限为0.06982μg。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8.
行者之家     
由于基础设施完备,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开车旅行在瑞典是很 普遍的事情。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 车到挪威首都奥斯陆或丹麦首都哥本哈 根,六七百公里的路程,大半天也就到 了。而驾车出远门,最重要的自然是了 解高速路上加油站的分布和服务时间。 合理规划 瑞典公路上的加油站分布由政府 规划、公司投标。主要原则是既能保证 驾车人用油的需求,又不因设置过多 过滥而导致无序竞争。从经济角度看,  相似文献   
149.
茶叶深加工中污染微滤膜高效清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微滤澄清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推广应用为目标,在中试规模的基础上,以茶叶深加工工业化生产中的浸提方法和微滤澄清方法制备污染微滤膜,研究了NaClO、HNO3、NaOH或其组合等多种清洗剂对污染微滤膜清洗效果的影响,并实现了较优清洗剂下的清洗时间、膜面压力、清洗温度的筛选.结果表明,在各种清洗剂的清洗效果上,由好到差的清洗剂依次为0.6%NaClO、0.6%NaOH 0.6%NaClO、0.6%NaOH、0.6%NaClO洗后 pH=2的HNO3洗p、H=2的HNO3.采用0.6%NaClO作为清洗剂,在温度为50℃、无压力条件下清洗45 min,污染微滤膜的膜通量恢复率达99.40%,此方法可作为应用于茶叶深加工中的高效、简便、快速的污染微滤膜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150.
摘要: 目的 为确定祁门红茶最佳冲泡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人们科学饮茶。方法 本实验研究选取了冲泡温度(80、100 ℃)、冲泡时间(5、10、15 min)、冲泡水质(自来水、纯净水)这3个因素,对祁门红茶茶汤总黄酮、总酚、氨基酸等主要功能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 不同的冲泡方法对祁门红茶抗氧化活性以及功能成分影响不同。随冲泡时间延长,祁门红茶茶汤中的功能成分的浸出率均会增加,15 min时达到最高,茶汤的抗氧化活性先增强再减弱,在10 min时最强;随冲泡温度升高,茶汤中的功能成分浸出率增加,100 ℃时达到最高,茶汤抗氧化活性,在80 ℃时最强;纯净水对茶汤中功能成分的浸出率和茶汤抗氧化活性影响效果优于自来水;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使用100 ℃纯净水冲泡10 min茶汤感官品质最佳。结论 使用100 ℃的纯净水冲泡10 min,祁门红茶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抗氧化作用,并且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