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皮革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筛选方法及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制革污染防治技术筛选指标体系及筛选方法的建立,以硫化物污染防治技术指标体系、铬盐污染技术指标体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指标体系为例,给出了详细的筛选指标,并介绍了该指标体系的筛选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化学自组装原理,在Schotten—Baumana缩合法路线基础上,利用从废革屑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对聚丙烯腈(PAN)纤维进行表面改性。试验表明:经优化试验处理,得到的改性纤维胶原蛋白含量为8.45%,吸水率为18.2%,比PAN纤维提高了93.6%,酸性红B平衡上染百分率为91%,高于PAN纤维的14%。  相似文献   
13.
聚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的性能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皮革涂饰用聚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的性能及其与羧基反应的作用机理,并详细介绍了聚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用铬革屑制备皮革蛋白填充剂的最新研究技术进展,探索了新的改性途径,并展望了新的改性途径在未来几年可能获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生物基醛鞣剂(BAT)的鞣制特性,本文以小分子生物基醛鞣剂(S-BAT)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用于浸酸牛皮鞣制,系统考察了鞣剂用量、预渗透时间、提碱结合时间提碱固定pH和温度等鞣制工艺条件对S-BAT鞣制白湿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S-BAT鞣制白湿革的收缩温度可以达到80℃以上,纤维分散程度良好且粒面平细。鞣制工艺条件对S-BAT鞣制白湿革白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鞣剂用量和提碱结合时间的影响最大。因此,当采用S-BAT作为无铬鞣剂时,为了兼顾鞣制白湿革的收缩温度和白度,其用量适宜控制在2%~4%,提碱结合时间不超过4 h。  相似文献   
16.
水性聚氨酯改性研究新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点,并且重点阐述了水性聚氨酯改性方法:交联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改性、有机硅丙烯酸双改性、纳米无机材料改性.  相似文献   
17.
以猪皮酸皮进行鞣制试验,通过研究无铬鞣伴侣D用量、pH值、时间、鞣剂用量对铝鞣革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使用铝鞣剂与无铬鞣伴侣D的较佳鞣制工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皮革胶原纤维(MCF),并将其作为丁苯橡胶(SBR)的补强剂,以提高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结果表明,基于MCF多尺度结构在增韧中的作用及其与橡胶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了MCF在橡胶中的分散,促进了界面应力传递,从而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与纯SBR相比,填充3%(质量分数)MCF的弹性体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从1.6 MPa提高到2.1 MPa,断裂伸长率从184%提高到247%。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点,并且重点阐述了水性聚氨酯改性方法:交联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改性、有机硅丙烯酸双改性、纳米无机材料改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胶原蛋白的聚丙烯腈接枝改性,得到易溶于硫氰酸钠溶液而不溶于水的改性胶原蛋白。改性胶原蛋白具有与聚丙烯腈类似的溶解和凝固性能,可以与聚丙烯腈按一定比例共混制备聚丙烯腈—胶原蛋白复合纤维纺丝液。使用凝固再溶解的方法纯化聚丙烯腈—胶原蛋白复合纤维纺丝液,并将凝固和洗涤废液回收再利用,可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