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3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用酶凝块法制备酪蛋白液,以酪蛋白溶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酪蛋白粉在低温条件下喷雾干燥工艺。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时选用的助干剂为β-环状糊精,酪蛋白液喷雾干燥最佳浓度为20%,真空度达到-0.05~-0.06 MPa,酪蛋白粉低温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11℃、进料速度为6 m L/min、助干剂用量为4%,得率达到26.89%。  相似文献   
22.
采用正交试验对高压均质制备乳清蛋白-甜橙油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新型乳清蛋白-甜橙油包合物风味剂的基本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40 MPa压力下均质3次,乳清蛋白的质量与甜橙油的体积比为1∶0.75 (g∶mL),在此条件下甜橙油的包合率可达84.11%,RSD为3.06%,包合物中甜橙油的有效含量为346.36 mg/g。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包合物中甜橙油特征风味成分保留较好。包合物的粒径分布均匀,主要在100~600 nm之间,表面积平均直径D[3,2]为(180±8) nm,体积平均直径D[4,3]为(333±5) nm,适用于饮料加工。包合物的含水率和水分活度分别为(4.59±0.46)%和0.211±0.037,有利于贮藏。但包合物易吸湿,应放置于相对湿度在43%以下的环境下保存。25℃温度下,包合物密封贮藏10周后甜橙油的保留率为93.74%,包合物对甜橙油的保护效果较好,可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乳酸片球菌、乳杆菌-Lo3、乳杆菌-B5407和清酒乳杆菌4种不同乳酸菌在发酵草鱼肉时鱼肉理化特性及蛋白质降解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后,鱼肉pH值迅速由最初的6.25降至2d时的5.06~5.40,对照组则为5.98;接种发酵剂的草鱼肉的TBA和TVB-N值的上升较缓慢,整个发酵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腌制草鱼肉的蛋白质在发酵期发生了轻微的降解,游离氨基酸略有增加;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量显著增加,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了强烈的水解,接菌组的蛋白降解显著多于对照组,其中,接种乳酸片球菌和乳杆菌-B5407组降解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24.
探讨了初乳乳清IgG的低温乙醇法和三聚磷酸钠法两种预提取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低温乙醇法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30%、pH6.7、离子强度0.06mol/kg,IgG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39.28%、79.32%;三聚磷酸钠法最佳工艺参数为:三聚磷酸钠添加量0.5%、pH4.0、温度45℃,ZgG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33.74%、82.31%。两种方法结合超滤法作为安全有效的预提取法均可座用于工业化生产食品级IgG。  相似文献   
25.
用嗜冷菌蛋白粗酶提取液、脂肪酶与多酚氧化酶三种酶处理贮藏于0~4℃的鲤鱼肉,于冷藏0、3、5d后测定鱼肉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BA值、pH、菌落总数和感官方面的变化特性,探讨不同酶处理对冷藏鱼肉的新鲜度与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嗜冷菌蛋白粗酶提取液、脂肪酶与多酚氧化酶三种酶均会使冷藏过程中鱼肉的新鲜度下降;其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与TBA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鱼肉的pH在贮藏3d后下降,在贮藏5d后又升高。嗜冷菌蛋白粗酶提取液对冷藏鱼肉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影响最大,脂肪酶对鱼肉的酸败起到主要的促进作用,而多酚氧化酶的促褐变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6.
以酶法改性富含1,3-甘油二酯(diglyceride,DG)的猪脂为原料,采用烘箱法模拟加热过程,研究长时间高温加热对改性猪脂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并结合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MDA)和羰基价(carbonyl group value,CGV)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探究热处理对富含1,3-DG猪脂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改性猪脂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及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含量逐渐上升,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逐渐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含量在150、180℃加热时逐渐上升,在210℃加热4 h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改性猪脂受热过程中,其酸价较稳定,过氧化值随受热强度的增强而升高,但上升趋势随着温度增高变缓,丙二醛含量与受热强度呈正相关变化,在150、180℃加热4 h,210℃加热2 h分别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羰基价亦与受热强度呈正相关变化,并于加热210℃6 h后超过国家煎炸油标准(50 meq/kg)。结论:改性猪脂在高温长时间下加热会导致油脂品质下降,且加热时间越长、加热温度越高品质劣变越明显,因此改性猪脂要避免在高温长时间下加热。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以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与纳米纤维素(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NCC)为壁材包埋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的条件,改善开发功能性发酵乳制品品质。方法:以乳脂为原料,通过酶解反应制备出DAG,以SC与NCC为壁材制备水包油型DAG乳液,筛选乳液最佳制备条件下的SC和NCC添加量、粒径大小、均质压力,以及对添加了DAG纳米乳液的软奶酪进行流变分析、质构分析和感官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作为脂肪替代物制备软奶酪。结果: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酪蛋白酸钠复合纤维素甘油二酯乳液的最佳条件为:NCC含量1.5%,SC含量5%,芯壁比1:1,均质压力100 MPa,此时DAG乳液均为水包油型,粒径大小在100~240 nm之间。通过分析软奶酪的特性,证实随着DAG乳液添加量的增加,软奶酪的弹性变大,硬度、稠度、粘聚性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当DAG纳米乳液添加量为2%时,软奶酪品质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在NCC含量1.5%,SC含量5%,芯壁比1:1,均质压力100 MPa的条件下,DAG纳米乳液包埋率...  相似文献   
28.
研究两种不同干燥方式下小麦酶解蛋白理化性质的差异,为小麦酶解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相关依据。以发酵罐为反应器,采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对小麦蛋白进行酶解,获得富含谷氨酰胺的酶解液。分别利用直接喷雾干燥和流化床载体干燥工艺制备小麦酶解蛋白,并分析检测其各项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的小麦酶解蛋白的水分含量为6.2%、粗蛋白含量为78.23%、肽含量为59.13%、有效谷氨酰胺含量为16.66%、三氯乙酸氮溶指数为81.06%,干燥成品呈乳白色粉状;流化床干燥成品水分含量为11.14%、粗蛋白含量为22.49%、肽含量为5.04%、有效谷氨酰胺含量为2.03%、三氯乙酸氮溶指数为28.99%,干燥成品呈黄色细小颗粒状。喷雾干燥成本高、操作时间长、成品得率小,但是成品有效谷氨酰胺含量高;流化床干燥成本低、工艺简单、成品得率大,但是成品有效谷氨酰胺含量较低,两种工艺可用于制备不同使用目的的小麦酶解蛋白。  相似文献   
29.
利用冷冻干燥处理与毛细管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牛奶中的糖醇类甜味剂。牛奶用乙酸锌和氢氧化钡除去蛋白质后,经冷冻干燥,样品中的糖醇与吡啶-乙酸酐(1∶1,v/v)于90℃反应30min,生成的糖醇乙酰酯衍生物经HP-5毛细管柱色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与旋转蒸发相比,冷冻干燥处理样品的回收率更高。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本方法在10~9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4~0.9999),重复性好(RSD=1.37%~2.04%),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1.17%~92.06%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适用于牛奶中糖醇类甜味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0.
运用Fick第二定律对壳聚糖抗菌膜中山梨酸钾的迁移过程进行预测,建立其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山梨酸钾初始浓度相同,壳聚糖浓度升高时,扩散系数D减小;当壳聚糖浓度不变时,山梨酸钾浓度升高扩散系数D变大。通过幂律模型Mt/M∞=k×tn可确定实验中的山梨酸钾在壳聚糖抗菌膜中迁移机制的类型为菲克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