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加热处理会引起肌肉蛋白质变性、聚集,最终使溶胶态蛋白质形成凝胶,其中聚集的速率、程度、形态和模式都会影响蛋白质凝胶的品质。我国传统的酱卤食品加热温度都不低于100 ℃,并且罐装食品一般采用二次加热的方式来延长货架期,这些都会导致蛋白质过度聚集,从而降低了水的流动性和蛋白质消化率,破坏了肉制品的品质,降低了产品的营养价值。本文通过Lumry-Eyring成核聚集(Lumry-Eyring nucleated polymerization,LENP)模型分析蛋白质聚集机制;阐释3 种蛋白质聚集模式,包括纤维聚集、水凝胶聚集以及无定形聚集。从蛋白质分子空间构象角度综述4 种过度热聚集行为的调控对策:pH值、氨基酸、多酚化合物、疏水型与还原型小分子能够有效抑制肌原纤维蛋白过度聚集,并改善热诱导蛋白质的凝胶性能;酪蛋白作为分子伴侣蛋白能够有效提高食品的热稳定性,降低蛋白质的聚集程度。综上,采用上述蛋白质聚集调控对策可以改善肉制品的凝胶和质构品质。  相似文献   
32.
柞蚕蛹富含优质蛋白质,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的食品原料。采用质构仪、流变仪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不同pH值对柞蚕蛹粉凝胶特性及蛋白质分子热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时形成的柞蚕蛹粉凝胶网络较为连续和均匀,凝胶保水性最高(51.67%±0.79%,P<0.05);pH值为9时的柞蚕蛹粉有最低的临界凝胶质量分数(8%)、最高的凝胶硬度(41.67N±3.37N,P<0.05)和弹性(2.81mm±0.07mm,P<0.05)。柞蚕蛹粉凝胶的储能模量与蛋白质的溶解度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5),而与蛋白质的凝固率(R=-0.52)和表面疏水性(R=-0.77)呈显著负相关(P<0.05)。pH 值为9时,蛋白质溶解度最高(62.13%±0.63%,P<0.05),表面疏水性最低(70.06μg±9.32μg, P<0.05),形成了更多的小尺寸热聚集物并增强了凝胶基质;而在pH值为5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28.96%±1.13%,P<0.05),表面疏水性最高(195.66μg±1.30μg,P<0.05),促使更多的大尺寸热聚集物形成并无序堆叠而削弱凝胶基质。研究旨在通过调节pH值控制柞蚕蛹粉中蛋白质的热聚集行为,进而获得理想质地和保水性的柞蚕蛹粉凝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