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8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肉品中的蛋白质氧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肉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丰富多样的加工肉制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但 加工肉制品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易受各种加工及贮藏环境因素的作用而产生变化,如蛋白质氧化与 冷冻变性、脂质氧化、生物自身代谢、病原菌的滋生及致癌物产生等。其中蛋白质氧化对肉制品品质影响极大,它 被定义为一种共价键修饰作用,该作用对蛋白质分子结构造成破坏,引起蛋白质氨基酸侧链被修饰、蛋白质多肽 链的断裂、蛋白质分子间的交联聚合等,从而改变了蛋白质的凝胶、持水、消化、营养等特性,最终影响肉品的品 质。本文从蛋白质氧化机理、评估指标、影响因素等3 个方面出发,综述有关肉品蛋白质氧化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 展,归纳总结肉品中蛋白质氧化规律及其实际生产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2.
奇亚籽繁殖力超强,引入我国易形成优势种群,破坏生态系统,因此考虑对奇亚籽进行灭活后引入。探究利用辐照技术使奇亚籽丧失活力,并研究辐照对奇亚籽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可延缓奇亚籽开始萌发的时间,并使其发芽率降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10 k Gy处理时奇亚籽发芽率为0;10 k Gy辐照处理与不经辐照处理的奇亚籽毛油相比,酸值显著升高(P0.05)(但仍符合亚麻籽油的一级标准),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辐照处理后奇亚籽毛油的品质高,符合亚麻籽油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卵巢发育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的长江刀鲚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粗蛋白、水分显著上升(p0.05),灰分含量先升后降,说明长江刀鲚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优先分解供能的脂肪酸,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呈下降趋势,但各生殖阶段含量最丰富的均为C16:1和C18:1,可能是主要的供能脂肪酸。卵巢发育Ⅱ期至Ⅴ期,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n-3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氨基酸含量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显著上升(p0.05),但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与合理,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为39.65~40.93%,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为59.07~60.35%,且氨基酸评分均大于100,可以作为氨基酸的良好来源。卵巢发育不同阶段常量元素含量K最高,其次为Na和Ca,微量元素中Cu和Mn在Ⅱ期~Ⅴ期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34.
通过电子鼻技术和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GC-MS 比较大、小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的挥发性成分。通过电子鼻检测分析,除大草鱼的背肉和腹肉间不能较好的区分外,能较好地区分出小草鱼背肉、腹肉、红肉、大草鱼背肉(或腹肉)和红肉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别;采用SPME-GC-MS 在大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中分别检测出42、41 和43 种挥发性成分,小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中检测出30、39 和52 种挥发性成分,均以挥发性醛酮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含量达到90% 以上;由电子鼻和GC-MS 实验结果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推断大、小草鱼肉间的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研究了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了L9(3^4)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对萃取率影响主次次序为:夹带剂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生产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为55℃、萃取压力200BAR(1BAR=0.1MPa)、萃取时间为150min、夹带剂用量0.35ml/min。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2.723%。  相似文献   
36.
鱼类副产物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研究者对鱼类副产物利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更好的利用鱼类副产物,提高其附加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使用挤出法制备不同尺度的鱼油脂质体,对其外观及粒度分布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酸奶的制备过程中,并比较不同尺度鱼油脂质体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挤出法可对鱼油脂质体的尺度进行调控,且均表现出良好的外观和粒度分布状态;添加有不同尺度鱼油脂质体发酵后的酸奶可以较好凝固,其外观与对照组酸奶相比无明显差异;较小尺度的鱼油脂质体可使酸奶pH和持水性变化较小,对酸奶中的DHA和EPA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在冷藏7天后不同酸奶样品的气味表现出一定差异,而在冷藏14天后,添加有三种不同尺度鱼油脂质体的酸奶气味无明显差异,却与对照组酸奶表现出较大的气味差异。本研究实现了水产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对n-3 PUFAs营养补充乳制品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8.
以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两种技术,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对雌、雄锯缘青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四个部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锯缘青蟹各部位气味差异明显。采用GC-MS方法共鉴定得到6大类77种化合物,并对其中主要的挥发物含量、气味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处理GC-MS结果,得到了表征雌、雄锯缘青蟹四个部位的特征性挥发物。  相似文献   
39.
熟制刀鱼肉挥发性风味轮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子鼻和感官评定法对长江、黄河、巢湖、海水和养殖刀鱼的熟制鱼肉整体风味轮廓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评价了电子鼻分析不同品种刀鱼挥发性风味差异的能力,并分析了感官评价结果与电子鼻的18根传感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子鼻对不同品种的熟制刀鱼鱼肉挥发性气味差异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长江刀鱼和养殖刀鱼的气味基本相同,巢湖刀鱼和海水刀鱼气味相近,但能良好区分,黄河刀鱼的气味与其他品种差异较大;五种刀鱼鱼肉气味感官属性基本相同,强度上有一定差异,主体气味以鱼腥味、肉香味、油脂味为主,并带有中等强度的泥土味和略轻的金属味和青香味.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传感器LY2/G、LY2/AA、LY2/GH与金属味、油脂味相关性较好,传感器P10/1、P10/2、P40/1、T40/1、TA/2与鱼腥味相关性较好,而传感器LY2/gCTL-青香味、泥土味的相关性较好,传感器T30/1、PA/2、P30/1与肉香味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40.
蛋白颗粒饮料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椰奶和杏仁奶颗粒功能性饮料的配方及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的造粒配方 ;采用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悬浮稳定剂。所得产品悬浮均匀 ,粒子柔软有弹性 ,液相澄清 ,流动性好 ,无糊稠感 ,口感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