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8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提取黄鳍金枪鱼眼窝肉鱼油的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眼窝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隔水蒸煮法、酶解法、碱水解法和超临界CO2(SC-CO2)萃取法提取鱼油,对所得鱼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SC-CO2萃取法和酶解法提取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隔水蒸煮法和碱水解法;SC-CO2萃取法获得的鱼油达到我国水产行业SC/T3502—2000精制鱼油一级标准,其他3种方法达到SC/T3502—2000粗鱼油二级标准;SC-CO2萃取法提取的鱼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74.29%),其中含EPA5.99%、DHA27.12%。因此,SC-CO2较其他3种方法提取金枪鱼眼窝肉中鱼油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2.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鱼汤冻品味道鲜美,但是市场上未见常温鱼汤相关产品。为解决鱼汤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絮凝、分层等不稳定问题并延长其贮藏期,作者以暗纹东方鲀鱼汤为实验对象,以鱼汤中微纳米胶粒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和ζ-电位为指标,研究均质条件对鱼汤稳定性的影响及不同杀菌方式对鱼汤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质压力为30 MPa、均质温度为60 ℃、均质次数为2次时,鱼汤稳定性最好;比较不同杀菌方式,超高温杀菌组中营养物质损失比巴氏杀菌组和高温杀菌组小,鱼汤中总氮、氨基酸态氮和胶原蛋白质量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0.92%、2.73%、4.38%,风味成分与对照组最为相似,特征风味成分仅增加了反-2-辛烯醛。巴氏杀菌组鱼汤生产成本低,但贮藏时间仅6周;热力杀菌组鱼汤贮藏时间长达20周,但会导致呈现蒸煮味的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对鱼汤风味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可为河豚鱼汤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3.
旨在为羊脂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以绵羊脂和山羊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羊脂理化性质、营养品质与风味特性的差异。两种羊脂的理化性质按国标方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及胆固醇的含量由气相色谱测定,甘油三酯组成由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Q-Exactive HFX高分辨轨道阱质谱仪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结果表明:绵羊脂与山羊脂均检测出22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C18∶1n-9c和C18∶0,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8.69、54.39 g/100 g;两种羊脂均检测出30种甘油三酯,绵羊脂中三饱和、单不饱和、单饱和与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含量分别占总甘油三酯含量的2.66%、26.76%、36.89%和33.69%,山羊脂的分别为15.87%、45.59%、26.47%和12.07%;绵羊脂与山羊脂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共95种,含量分别为122.11、32.68μg/g,关键风味化合物34种,其中癸醛、6-甲基-2-庚酮、乙酸戊酯、2-正丁基呋喃仅在绵羊脂中被检测出,3-甲基-2-戊酮仅在山羊脂中被检测出,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种羊脂可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74.
魔芋复合保鲜剂保鲜香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魔芋与黄原胶按不同比例共混成膜,配以杀菌剂、保水剂等来保鲜香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组合,通过感官及各项理化指标与空白相比较,得出一种较好的配比。所得结果为:0.8%魔芋、0.2%黄原胶、0.1%甘油和0.05%苯甲酸钠共混成膜。在室温条件下保鲜香蕉,比空白对照可延长保藏期4~5d。  相似文献   
75.
宝石鱼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宝石鱼油微胶囊制品的包埋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选定均质次数为2次;选取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和乳化均质压力三个因素。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正交优化后,得到宝石鱼油微胶囊化最佳工艺参数:进风温度215℃,出风温度95℃,均质压力45MPa。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宝石鱼油微胶囊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可观察到微胶囊颗粒表面与内部结构良好,故其具有良好的包埋效果。对微胶囊制品进行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鱼油经微胶囊化后在65℃下贮存12d过氧化值仅为5.45mmol/kg,低于我国鱼油微胶囊水产行业标准(6mmol/kg),相当于在室温下贮藏1年仍保持良好品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TBA)实验结果同样表明加速贮藏实验12d后宝石鱼油微胶囊的TBA值大大低于同期宝石鱼油的TBA值,证实了所选微胶囊配方及微胶囊化工艺过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6.
灵芝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各不相同。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肝护肝、抗肿瘤、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血脂血糖等功效。本文通过整理近5 年有关灵芝三萜的文献,对其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发酵条件优化、质量控制方法和功能性食品5 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灵芝三萜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灵芝在食品生产加工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前,浓缩罐头汤和干燥汤料包等产品在市场上的出现,代表了现代食品科技对汤口味、营养和保质期等方面深入研究的程度,但是对汤功能性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对汤功能性的研究首先要以汤功效性的研究为基础,而汤发挥其功效性的主要因子是汤中的微纳米颗粒。本文综述了目前汤中微纳米颗粒主要成分的种类,营养物质从食材迁移到汤中的规律以及微纳米颗粒可能的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能够了解汤中微纳米颗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栅栏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栅栏技术是多种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旨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从多个方面抑制脂肪氧化和微生物生长繁殖以达到最大贮藏期。本文阐述栅栏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新型抗菌包装和冷杀菌两种新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中的应用,展望未来栅栏技术在水产品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9.
陶宁萍  王赛赛  陈必文 《食品科学》2010,31(18):365-369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MD)将超临界CO2(SFE)萃取的蒜油进行纯化,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确定最佳工艺:进样速度1 滴/s,蒸馏温度60℃,刮膜转速250r/min。纯化的蒜油挥发性成分仅有4 种,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2- 乙烯基-1,3- 二硫杂-4- 环己烯和3- 乙烯基-1,2- 二硫杂-5- 环己烯;与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新鲜蒜油(F-GO)比较,SFE 法是一种理想的制取蒜油的方法;蒜油放置30d(S-GO)后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导致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80.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与有机溶剂提取两种方法对秋刀鱼内脏中的磷脂进行提取,研究了两种方法提取的磷脂及SC-CO_2提取所得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对SC-CO_2提取磷脂的酸值、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SC-CO_2法的提取率(23.90±1.10)%(干重)高于有机溶剂法的提取率(20.81±1.25)%(干重),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SC-CO_2法所得磷脂的脂肪酸总量高于有机溶剂法的,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分别为8.80%和8.9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别为43.20%和43.82%;PC、PE的脂肪酸组成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磷脂酸值(KOH)为(21.52±0.57)mg/g,过氧化值为(2.06±0.12)mmol/kg,均符合JECFA标准Lecithin(Phosphalipides,Phospholipids;INS No.322(ⅰ))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