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34篇
  免费   14604篇
  国内免费   9104篇
电工技术   11295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12121篇
化学工业   22947篇
金属工艺   9685篇
机械仪表   10764篇
建筑科学   12525篇
矿业工程   4978篇
能源动力   4719篇
轻工业   10495篇
水利工程   3564篇
石油天然气   8375篇
武器工业   1795篇
无线电   179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821篇
冶金工业   6191篇
原子能技术   2074篇
自动化技术   21822篇
  2024年   447篇
  2023年   2192篇
  2022年   3944篇
  2021年   5991篇
  2020年   4626篇
  2019年   3801篇
  2018年   4180篇
  2017年   4768篇
  2016年   4363篇
  2015年   6343篇
  2014年   8191篇
  2013年   9426篇
  2012年   10958篇
  2011年   12166篇
  2010年   11143篇
  2009年   10592篇
  2008年   10604篇
  2007年   10100篇
  2006年   9733篇
  2005年   7847篇
  2004年   5757篇
  2003年   4813篇
  2002年   4709篇
  2001年   4034篇
  2000年   3358篇
  1999年   2987篇
  1998年   2137篇
  1997年   1837篇
  1996年   1593篇
  1995年   1307篇
  1994年   1043篇
  1993年   763篇
  1992年   604篇
  1991年   419篇
  1990年   326篇
  1989年   271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113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59年   18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61.
在45钢表面电刷镀得到三价铬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r2(SO4)36H2O 0.4 mol/L,甲酸铵0.5 mol/L,氨基乙酸0.5 mol/L,H3BO30.6 mol/L,NaH2PO2 H2O 0.3 mol/L,pH=1.5,温度50°C,镀笔移动速率15 cm/s。研究了电压对镀铬层显微结构、表面粗糙度、厚度、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随电压增大,镀层厚度增大,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均先提高后降低。电压为14 V时,镀层的表面平整,粗糙度为2.387μm,显微硬度为602 HV,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62.
为改进湿法磷酸生产工艺,提高副产石膏的品质,减少湿法磷酸固体副产物磷石膏堆存产生的经济和环保压力,进行了磷酸分解磷矿制磷酸的实验研究。采用贵州某磷矿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湿法磷酸预分解磷矿的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湿法磷酸分解磷矿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5 ℃,磷酸与磷矿的质量比(液固比)为9,反应时间为3 h,磷酸质量分数为30%(以五氧化二磷计)。在此条件下,磷矿的分解率为98.62%。  相似文献   
63.
The uniaxial tension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on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o investigate its mechanical behaviors and related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the loading strain rate is designing to be wide ranging from 0.0001 to 1 s−1. It is found that the polyurethane presents an obvious rate-dependence, and the stress strain curves share distinct strain 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investigated strain rates. Furthermore, the strain hardening ratios are sharing nearly same trends and appear to be influenced by both strain rate and the induced adiabatic heating. Besides, the ratio is also strain-dependent on previous loading history. Then, a two-dimension unit cell model is built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equivalent mechanisms, of which the hard phase as inclusion is equivalent with crystallization zone, crosslinking sites, and so for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acilitate to explain the distinct strain hardening ratios, even for the matrix from the extrapolated curves under super-low strain rate loading. Finally, the analogic mechanisms of equivalent hard inclusions are proposed, which can reasonably explain the strain rate- and strain-depend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urethane mechanical behaviors.  相似文献   
64.
安全壳泄漏率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以不同时刻测量数据对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回归的显著性检验以及方差分析是评价试验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统计软件R对某电厂调试阶段安全壳泄漏率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线性回归模型的独立性、正态性和异方差性检验以及极端样本点的剔除等方式,探讨泄漏率计算前的回归诊断对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影响。通过回归诊断的实例分析发现,在安全壳泄漏率计算的数据样本中,可能存在自相关、非正态和异方差性等问题影响回归结果,进而影响泄漏率的最终结果。因此,在计算泄漏率结果时,须通过回归诊断方法评价数据的有效性,对不能通过检验的样本应通过适当方法对最终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5.
面部运动单元检测旨在让计算机从给定的人脸图像或视频中自动检测需要关注的运动单元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面部运动单元数据库的建立和深度学习的兴起,面部运动单元检测技术发展迅速。首先,阐述了面部运动单元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已有的常用面部运动单元检测数据库,概括了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学习等步骤在内的传统检测方法;然后针对区域学习、面部运动单元关联学习、弱监督学习等几个关键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梳理与分析;最后讨论了目前面部运动单元检测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6.
海洋核动力平台因其突出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核能领域热点研究问题之一,但在海洋等非惯性条件下会使一回路系统的热工特性发生变化。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几种典型的一回路系统在摇摆条件下的自然循环流量波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分别建立典型的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的一回路系统模型布置方案,并同时考虑摇摆中心的位置,根据流体动量守恒方程,得到不同状态下一回路系统内的流量变化规律。对于单堆双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上/中/下部位置时,环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13.2%/11.2%/9.5%,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0.9%/0.8%/0.6%;对于单堆三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下部时,环路流量和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9.2%和0.8%;对于单堆四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下部时,布置方案1和方案2的环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9.5%和9.2%,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0.9%和0.7%。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单堆双环路的设计布置方案是最有利于系统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67.
脉冲高度权重技术是利用C_6D_6探测器测量中子俘获截面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靶站上,通过测量金靶(~(197)Au)的中子俘获截面,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首先利用Geant4蒙特卡罗程序模拟给出了不同靶条件下的探测器效率,脉冲高度权重函数等基本项,使得加权后的探测器效率与γ能量成正比。然后通过实验测量了~(197)Au中子俘获截面。结果表明:测量获得的中子俘获截面数据和ENDF/B-VⅢ.0评价数据相符合,同时发现随着实验靶尺寸的不同和质子束功率的增加,会使得实验本底的扣除误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8.
As a giant leap in DNA self-assembly, DNA origami has exhibited an unprecedented ability to construct nanostructures with arbitrary shapes and sizes. In typical DNA origami, hundreds of short DNA staple strands fold a long, single-stranded (ss) DNA scaffold cooperatively into designed nanostructures. However, large numbers of DNA strands are expensive and would hinder applications such as pharmaceutical investigations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components. Therefore, one challenge is how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staple strands needed to construct DNA origami. For a DNA origami structure, the scale-free folding pattern of the scaffold strand is determined by staple strands at the branching vertexes. Simple duplex regions help to define the size-related features of the origami geometry. In this study, we hypothesized that a scaffold strand can be correctly folded into a designed topology by using only staple strands involved in branching vertexes. After assembly, any remaining, flexible, single-stranded regions of the scaffold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rigid duplexes by DNA polymerase to achieve the designed geometric structures. To demonstrate the concept, we used only 18 staple strands (covering 15 % of the scaffold strand) to assemble a porous DNA nanostructure, which was visualiz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is study helps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cooperativity in origami folding, and provides a cost-effective approach for small-scale prototyping DNA origami.  相似文献   
69.
多肽是源于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但由于稳定性差等原因,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对多肽进行结构修饰,可以改变其理化性质,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及生物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多肽N端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乙酰化、PEG(聚乙二醇)修饰、荧光试剂修饰、多肽N端亲水性基团修饰、NCL及EPL连接反应等,介绍了2-氨基辛酸、丁烯酶1、N-脒基-焦谷氨酰苯丙氨酸、N-terminal caps等多肽N端修饰实例。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非连续采空区矿柱力学原理,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下向水平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形成的非连续采空区中矿柱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非连续采空区中矿柱所受的力主要为覆岩的自重应力,水平应力对其影响不大;随着埋深的增加矿柱承受的垂直方向的力近似呈直线增加;随着非连续采空区跨度的增加(进路数量增加),非连续采空区受垂直方向的应力逐渐由围岩两侧向矿柱中间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