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10篇
  免费   2554篇
  国内免费   2028篇
电工技术   349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684篇
化学工业   6259篇
金属工艺   2758篇
机械仪表   2932篇
建筑科学   4614篇
矿业工程   2386篇
能源动力   1140篇
轻工业   4563篇
水利工程   2157篇
石油天然气   1975篇
武器工业   529篇
无线电   37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90篇
冶金工业   2408篇
原子能技术   455篇
自动化技术   4984篇
  2024年   303篇
  2023年   1177篇
  2022年   1082篇
  2021年   906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1407篇
  2018年   1404篇
  2017年   677篇
  2016年   785篇
  2015年   1001篇
  2014年   2429篇
  2013年   1639篇
  2012年   1981篇
  2011年   2203篇
  2010年   2002篇
  2009年   2062篇
  2008年   1851篇
  2007年   2213篇
  2006年   2069篇
  2005年   1902篇
  2004年   1756篇
  2003年   1552篇
  2002年   1284篇
  2001年   1212篇
  2000年   1399篇
  1999年   1416篇
  1998年   1286篇
  1997年   1263篇
  1996年   1264篇
  1995年   1154篇
  1994年   1056篇
  1993年   964篇
  1992年   974篇
  1991年   961篇
  1990年   894篇
  1989年   708篇
  1988年   279篇
  1987年   267篇
  1986年   214篇
  1985年   224篇
  1984年   188篇
  1983年   170篇
  1982年   166篇
  1981年   146篇
  1980年   122篇
  1979年   67篇
  1978年   28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16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941.
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湿接缝界面破坏特性、拉伸强度以及拉伸强度比(接缝试件界面拉伸强度相对于整体试件的比值)等。结果表明:所有UHPC湿接缝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脆性破坏;相比于未掺纤维湿接缝试件(界面拉伸强度2.24 MPa),掺纤维UHPC湿接缝试件具有更好的界面粘结性能(界面拉伸强度可达6.64 MPa,拉伸强度比可达68.6%);当纤维体积掺量不大于2.5%时,湿接缝试件的界面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比以及界面断裂韧性均随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最佳纤维体积掺量为2.5%;长纤维对UHPC湿接缝界面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比以及界面断裂韧性的提升效果优于短纤维,异形纤维优于平直形纤维;配筋UHPC湿接缝试件延性特征显著优于未配筋试件,增加钢筋锚固长度、界面配筋率是提高UHPC湿接缝延性特征和界面拉伸强度的较有效方法;当钢筋锚固长度达到6倍钢筋直径时,湿接缝处界面拉伸强度大于整体浇筑UHPC拉伸强度。此外,构建了不同纤维参数下UHPC湿接缝界面拉伸应力-相对位移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942.
将具有快速瞬态响应的V 2控制技术应用于Cuk变换器,分析了V 2控制Cuk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CM)的原理.利用时间平均等效建模方法,推导包含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的CCM Cuk变换器主电路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精确小信号模型,详细推导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及输出阻抗,并从频域角度对比分析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瞬态特性.建立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时域仿真模型和实验电路,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分析两种变换器的稳态和瞬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V 2控制与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具有相同的稳态性能;相比于峰值电流控制,V 2控制CCM Cuk变换器具有更快的负载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943.
胡长斌  王慧圣  罗珊娜  周京华  马瑞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21):4493-4507,4543
针对直流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与环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直流微电网扰动抑制的残差动态分散补偿控制策略.此策略在直流下垂控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直流微电网扰动问题及并联状态下的环流问题;其次建立Buck型与Boost型多DC-DC变换器并联的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基于残差的变换器动态分散补偿结构,该结构直接在电压环输出端进行补偿,通过扰动抵消计算补偿控制器Q*(s).采用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方法证明本文补偿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基于RTDS搭建数字物理实验平台,以相同与不同类型变换器并联为例进行实验验证.该结构能够加快分布式电源及公共负荷投切时直流母线电压动态响应速度,有效地抑制了环流影响和交流侧不平衡情况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二倍工频扰动,维持了电压的一致性,保证了母线电压的稳定,有助于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技术.  相似文献   
944.
针对太阳能电池片缺陷数据量匮乏造成的网络过拟合和模型性能不达标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卷积对抗生成网络和图像随机拼接的真假数据融合算法,将训练数据量提升了800倍;同时对网络模型进行轻量化优化,减少模型训练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真假数据融合扩充数据集后训练的模型测试精度相比原始训练集和传统数据增强算法分别提升了近30%和17%;轻量化处理后的模型参数减少为之前的1/2,对每张图片的测试时间由57 ms缩短到22 ms。研究证明,真假数据融合算法能够有效的缓解训练数据不足造成网络过拟合问题;轻量化优化模型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压缩模型大小,加快测试速度。  相似文献   
945.
基于交直流混合配电技术的柔性变电站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一大趋势,柔性变电站因其具备中/低压、交/直流多端接口、具有潮流柔性管控、多形态能源接入、故障限流和隔离等多种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双向DC/AC变换器是柔性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低压交直流端口间能量的双向流动.为使双向DC/AC变换器在柔性变电站环境中安全可靠运行,研究双向DC/AC变换器控制策略成为迫切的需求.以张北交直流配电网及柔性变电站示范工程为实例,根据双向DC/AC变换器不同控制目标,从谐波补偿、不平衡电压抑制、多机并联等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基于柔性变电站双向DC/AC变换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建设柔性变电站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6.
VIENNA整流器作为一种能量单向流动的三电平升压型A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等场合。其控制策略的好坏是提升电能质量、增加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此VIENNA整流器控制策略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主要分为电流控制、直流电压控制、中点电位平衡控制3个方面,根据这3个方面对VI?ENNA整流器控制策略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各类控制策略的原理和优缺点,为VIENNA整流器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双余度永磁同步电机有两个余度单元,具有容错率高、体积小、功率密度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国防、机器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双余度电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基于其典型工作模式,提出二次田口法迭代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依据双余度度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需求,确定优化目标参数;在初始设计参数基础上,筛选出对目标优化参数影响大的尺寸参数作为优化因子。其次,首次应用田口法筛选出双余度模式下的准最优参数;进而在单余度模式下再次应用田口法对准最优参数进行二次优化;综合两次优化结果确定最终优化参数。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对优化前后的目标参数变化进行验证分析,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也拓宽了对于该类电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48.
5G工业终端在靠近用户设备的位置提供网络、计算、存储服务,不仅能够实现流量的本地化处理,降低对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流量冲击,而且能够提供低时延和高稳定的应用运行环境,有利于计算框架在终端和数据中心间的延展,有助于实现场景需求、算力分布和部署成本的最佳匹配.风电厂常地处偏远,目前光纤环网敷设成本高,可靠性低,带宽小,难以满足智慧风场业务的发展需求,本文利用5 G工业终端对风电主控PLC内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可实现对风机机械、电气、控制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还可在设备处就近应用边缘算法进行机组部件运行健康度和衰退预测等.  相似文献   
949.
风电机组的智能化是风电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开发自主可控、灵活开放的变流器通讯系统成为重要任务.CANopen通讯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实时性高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本文基于TMS320F28377D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模块开发CANopen通讯功能,使其能够应用于以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主控制器的智慧风电控制系统中.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开发通讯功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50.
介绍了变压器绕组变形频响法的干扰因素,提出了防范措施,并结合一起变压器绕组变形频响法试验中的干扰排查案例,分析了干扰排查的过程,为现场变压器绕组变形频响法试验干扰排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