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基于海上风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参考现有的国家和行业质量验收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海上风电建设质量验收实施的现状,对海上风电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完善和工程实践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2.
陶瓷材料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耐高温性及抗氧化性等,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能源交通等领域,陶瓷材料自身及其与金属材料的连接技术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部分陶瓷材料与电场的特殊作用机理,将外加电场应用于陶瓷材料的连接技术中,可以获得多种普通连接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如连接温度较低和连接时间较短等,这就催生了新型陶瓷材料电场辅助连接技术。本文着重梳理了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电场辅助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对近年来电场辅助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电场辅助扩散连接(Electric field-assisted diffusion bonding, FDB)技术、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连接技术以及新型低温快速闪连接(Flash joining, FJ)技术的连接机理、典型界面微观结构、接头强度及影响因素等,阐述了不同电场辅助连接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对陶瓷材料电场辅助连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3.
随着“双碳”减碳目标的能源改革推进,综合能源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气耦合系统成为实现多能流能源交互运行的重要案例。然而,由于各子系统之间信息交互、响应时间与运行时间尺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给能源管理系统的监测与状态感知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考虑电、气子系统状态估计之间存在不同时间尺度问题,该文构建多时间切片统一的分段式状态估计模型,提出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无迹卡尔曼滤波多能流系统动态状态估计算法。仿真算例验证了分段式状态估计策略的有效性,有效实现对电-气耦合系统的精准监控,并且估计结果具备更强的数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近年来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尚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柱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用于评估雨水花园补给地下水潜力的可行性。【结果】结果表明,α可用于评估雨水花园补给地下水潜力,数值变化范围为0.110~0.212,平均值为0.175;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雨型均对α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增加,α逐渐降低,不同雨型条件下,α大小顺序为均匀雨型>双峰雨型>单峰雨型。【结论】HYDRUS-1D模型模拟法和包气带含水率法计算α均具有较好的精度,不同降雨条件下,模型模拟法计算得出的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m)的相对偏差(RE)为-1.280%~7.801%,包气带含水率法计算得出的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b)的RE为-14.789%~6.660%。由于包气带含水率法容易实施、便于监测,工程实践中可优先考虑采用该方法。上述结果可为定量评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花园补给浅层地下水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干燥和热解影响煤炭地下气化产品煤气的组成和气化工作面的效率,为考察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干馏干燥区热解温度场的扩展规律,选用尺度为300 mm的和顺贫煤原煤块和人工制备的蒙东褐煤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尺度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在N2气氛下对大块煤进行单侧面恒温加热试验,通过均匀布置在大块煤中的4层共50个热电偶采集试验过程中各测点的温度,绘制大块煤热解温度场分布图。结果表明:大块原煤热解温度场以多裂隙为中心呈多抛物面形向上扩展,人工块煤热解温度场以近似水平的形状向上推移;块煤热解干燥线、特征温度线的移动速率随热解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干燥线移动速率大于特征线移动速率;大块原煤的传热速率、热解干燥线和特征温度线的移动速率均高于人工块煤;大块原煤在热解6 h时干燥线和特征温度线移动速率分别为21.0、12.3 mm/h。大块原煤中裂隙的存在和发育使热解时裂隙处以对流方式传热,提高了原煤传热速率,同时裂隙发育和热量传递相互促进,使原煤热解温度场以多裂隙为中心呈多抛物面形扩展。原煤裂隙提高了热解干燥线和特征温度线移动速率,特别是对干燥线的影响更显著。因而在实际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6.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煤矿区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为阐明电场对高岭石表面重金属离子吸附特征的影响规律,以矿区土壤中Pb(Ⅱ)、Cd(Ⅱ)和Cu(Ⅱ) 3种常见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初步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优化得到稳定的高岭石-溶液-高岭石模拟体系,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电场作用下重金属离子在高岭石(001)晶面的吸附方式、原子密度分布、扩散系数及径向分布函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电场方向为+Z时,电场促进重金属离子和硅氧烷表面之间的络合作用,重金属离子第1水化壳的配位数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减少,外层配合物吸附百分比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大。电场方向为-Z时,外层配合物吸附百分比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降低,高岭石表面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减弱,更多的重金属离子游离在溶液中与氯离子配对;电场极化作用下重金属离子第1和2水化壳之间没有明显分界,水化壳之间存在水分子交换;电场作用下重金属离子在高岭石(001)面上的均方位移曲线MSD表现出各向异性,X、Y方向扩散系数大于Z方向,总扩散系数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扩散系数受电场正负方向的影响不明显;Pb(Ⅱ)离子和Cd(Ⅱ)离子在高岭石表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