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20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基于博弈策略强化学习的函数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函数优化算法。算法将优化问题的搜索空间映射为博弈的策略组合空间,优化目标函数映射为博弈的效用函数,通过博弈策略的强化学习过程智能地求解函数优化问题。文章给出了算法的形式定义及描述,然后在一组标准的函数优化测试集上进行了仿真运算,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超重、超高、大跨度钢结构通廊三机抬吊安装的过程 ,开创了三机抬吊的先例 ,为今后类似工程安装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3.
以纳米氧化镁为主要原料,利用硫酸钛、氨水,采用共沉淀方法,在纳米氧化镁表面实现Ti O_2前驱体的表面包覆。分别在1450和1550℃制备高性能氧化镁陶瓷。通过XRD、SEM、致密性和抗热震性检测来探究氧化镁陶瓷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抗热震行为。研究Ti O_2添加剂对氧化镁陶瓷烧结性及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 O_2与氧化镁生成正钛酸镁(Mg_2Ti O_4)与偏钛酸镁(Mg Ti O_3),生长在方镁石晶界处,阻碍晶粒长大;烧结后试样线变化率与相对密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Ti O_2的加入量为4%烧结温度为1550℃时试样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为98.64%。说明一定量的Ti O_2的掺杂对氧化镁陶瓷的烧结具有促进作用。显微结构中钛酸镁的生成削弱了因热震造成的裂纹尖端应力,裂纹伸展得到控制,使氧化镁陶瓷的抗热震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4.
通过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测试仪等手段,对2件喷射成形、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开裂的7055铝合金零件的宏观开裂特征、微观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件铝合金零件成分、组织、状态均未见异常;裂纹断面主要呈冰糖状沿晶界断裂特征,而人工断面则主要呈韧窝型穿晶断裂特征。综合零件制备工艺分析认为,零件裂纹应为淬火裂纹,产生原因与7055铝合金淬火敏感性及零件热处理工艺控制有关。建议采取淬火前充分均匀化处理、淬火时减小淬火速率、合理控制零件截面形状、应力集中部位采用圆角过渡等措施预防淬火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95.
工艺参数及灰分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运用正交实验方法,选取山西三种有代表性的煤种--大同弱黏性烟煤、阳泉无烟煤和晋城无烟煤,用KOH化学活化法制备超级活性炭,以所得活性炭的CCl4吸附值作为考察指标,比较三种煤制备超级活性炭的优劣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此外,由于原煤灰分含量大,对原煤和活性炭进行了酸洗脱灰处理实验,以考察灰分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脱灰后的阳泉煤在活化温度830 ℃,活化时间120 min,碱炭比5/1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CCl4吸附值已达3 301 mg/g.  相似文献   
96.
诊断策略优化设计是测试性设计过程中重要一环,不可靠测试因素严重影响优化设计过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启发式搜索算法难以解决不可靠测试条件下的诊断策略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华蚂蚁系统的诊断策略优化算法。首先建立了测试不可靠条件下诊断策略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后以测试成本与错误代价为构建了优化目标;随后利用针对诊断策略优化问题改进过的精华蚂蚁系统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应用该算法针对某装备进行实例分析,通过与贪婪算法、普通蚁群算法的对比,体现出该算法的在精度与收敛速度方面的优势,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针对导弹长时间贮存,一次性使用特点,开展测试性设计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多信号流图模型对导弹系统进行测试性设计研究。根据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信息确定系统的故障模式,采用多信号流图模型建立导弹系统级测试性模型,根据可达性算法得到故障-测试相关性矩阵,确定系统的测试性指标。考虑到现有算法如遗传算法、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等诸多算法的缺点,提出采用混合离散二进制粒子群-遗传算法对测试进行优化选取,将22个备选测试减少至14个,大大减少测试个数。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提算法可以满足系统测试性指标精度要求,并有效降低测试个数,减少测试费用。  相似文献   
98.
随着航空机电系统的发展,对电池的检测与寿命预测成为地勤人员重要的工作之一。针对小子样条件下锂电池寿命预测困难的问题,研究了GM(1:1)模型、灰色Verhulst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在解决该问题时的优势与缺陷,通过对现有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灰色Verhulst-神经网络模型,弥补了灰色模型中长期预测精度低的缺陷,降低了神经网络对样本量的要求。以某型航空设备装备的锂电池为例,研究并比较以上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灰色Verhulst-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为0.7%,远低于其他模型,说明模型精度较高,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随着电子设备在军事、通讯、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问题日益加剧。电磁吸波材料可以将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掉,是一种直接有效的电磁污染防控手段。因此,国内外研究者围绕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投入了大量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电磁吸波材料的吸收理论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吸波材料的分类进行了总结归纳,重点探讨了吸波材料结构设计对电磁波吸收性能提升的作用机制,最后从吸波材料应用的“兼容化、复合化、智能化、环保化”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新型及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