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29篇
  免费   7098篇
  国内免费   3990篇
电工技术   542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750篇
化学工业   8034篇
金属工艺   3307篇
机械仪表   3774篇
建筑科学   4569篇
矿业工程   2033篇
能源动力   1628篇
轻工业   4462篇
水利工程   1632篇
石油天然气   2578篇
武器工业   829篇
无线电   69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50篇
冶金工业   2022篇
原子能技术   624篇
自动化技术   8572篇
  2024年   292篇
  2023年   1382篇
  2022年   2741篇
  2021年   3846篇
  2020年   2643篇
  2019年   1999篇
  2018年   2016篇
  2017年   2187篇
  2016年   1961篇
  2015年   2776篇
  2014年   3392篇
  2013年   3912篇
  2012年   4540篇
  2011年   4638篇
  2010年   4091篇
  2009年   3765篇
  2008年   3675篇
  2007年   3355篇
  2006年   2930篇
  2005年   2521篇
  2004年   1616篇
  2003年   1226篇
  2002年   1103篇
  2001年   960篇
  2000年   853篇
  1999年   638篇
  1998年   399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31.
苑阳  刘从臻  钱浩 《轮胎工业》2020,40(6):0329-0334
对比不同流固耦合方法对轮胎滑水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的结果。在Workbench平台中分别采用单向、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轮胎滑水模型在相同工况下的胎面动水压力分布和轮胎变形进行计算,并将两种方法仿真预测的临界滑水速度与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相对于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双向流固耦合方法计算的相同时刻的动水压力峰值和轮胎变形量峰值较低,压力分布更均匀,临界滑水速度精确度较高,表明双向流固耦合方法更适用于轮胎滑水性能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32.
对锂辉石-氧化钙烧结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绘制了各反应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图。结果表明,Al2O3会优先和Na2O、Li2O、K2O反应,然后与CaO反应生成CaO·Al2O3,而且烧结温度需高于1060℃以保证LiAlSi2O6能够完成晶形转变。并探讨了锂辉石-氧化钙烧结法提锂的反应机理。考察了不同烧结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并对熟料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配料比为1∶1.25、烧结温度1150℃、烧结时间60min时,锂的浸出率达到92.14%,熟料中的主要物相为Ca2SiO4与LiAlO2。利用XRD和扫描电镜-能谱联用仪(SEM-EDS)对熟料与浸出渣的物相、显微形貌及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表征。为了确定烧结反应的控制性步骤,在最优烧结条件的基础上对烧结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锂辉石-氧化钙烧结体系属于球形颗粒三维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烧结过程的动力学拟合方程为1-(1-x)1/3=0.00677t。  相似文献   
33.
针对水泥库结块经常堵塞下料溜子的问题,决定在溜子处安装空气炮,将空气炮压缩空气出口稍微上扬,以便于击打堵在下料口的结块。经实际使用,效果良好,改善了生产环境,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4.
35.
Herein, 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 to enhance the photoreactivity of an MOF catalyst by grafting isocyanate bonds ( NCO) and sulfhydryl-complexed copper ( SCu) onto ZIF-8 (NIF-SCu). The grafting process intercalated interlayer bands between the conduction and valence bands of ZIF-8, thereby providing a “ladder” for facile electron transition. The extreme improvement in the photoreactivity of NIF-SCu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ment in light responses in the range of 350–450 nm by  NCO groups and the widening of the visible light range of the MOF by  SCu groups. The formation of staggered energy levels in NIF-SCu could also narrow the band gap, lower the resistance, and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thereby generating electrons with strong reduction potential in the  SCu conduction band.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improving or even endowing the photoactivity of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materials with wide bandgaps.  相似文献   
36.
为提高稀疏表示跟踪模型性能,提出一种分段加权的反向稀疏跟踪算法,将跟踪问题转化为在贝叶斯框架下寻找概率最高的候选对象问题,构造不同的分段权重函数来分别度量候选目标与正负模板的判别特征系数。通过池化来降低跟踪结果的不确定性干扰,选择正负模板加权系数差值最大的候选表示作为跟踪结果。实验表明,在光照变化、遮挡、快速运动、运动模糊情况下,所提出的算法可以确保跟踪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7.
白颢 《水电站设计》2021,(1):61-63,84
新能源发电项目具有工期紧、任务重、设备到货集中等特点,这些特点为EPC设备采购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新能源发电项目中EPC采购管理的深入分析和优化研究,从传统EPC采购管理在新能源项目中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新能源发电项目中EPC采购管理的优化方案,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新能源发电项目的不断发展与优化。  相似文献   
38.
为了提高花粉浓度预报的准确率,解决现有花粉浓度预报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支持向量机(SVM)的花粉浓度预报模型。首先,综合考虑气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力、日照时数等多种气象要素,选择与花粉浓度相关性较强的气象要素构成特征向量;其次,利用特征向量与花粉浓度数据建立SVM预测模型,并使用PSO算法找出最优参数;然后利用最优参数优化花粉浓度预测模型;最后,使用优化后的模型对花粉未来24 h浓度进行预测,并与未优化的SVM、多元线性回归法(MLR)、反向神经网络(BPNN)作对比。此外使用优化后的模型对某市南郊观象台和密云两个站点进行逐日花粉浓度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预报方法,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花粉浓度未来24 h预测精度,并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39.
西藏江达县白格村金沙江右岸于2018年10月11日和2018年11月3日先后发生2次大规模滑坡—堰塞湖堵江事件,溃堰洪水对下游拉哇库区不良地质体的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障下游水电站建设安全,对拉哇库区主要不良地质体建立了基于星载InSAR技术、无人机技术和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测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以多维空间采集技术获取变形信息,通过智能监控平台对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利用平台、短信等方式向相关人员进行分级告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0.
对含有固体颗粒的局部润滑流域建立格子Boltzmann(LBM)离散模型,分析固体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动力学特性;考虑颗粒形状的影响,推导计入单个固体颗粒运动的润滑方程,并分析得到油膜压力;将油膜流动特性与颗粒动力学计算相结合,分析不同形状的颗粒运动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分析发现,当颗粒进入润滑油后,经过很短的瞬时颗粒就会达到一个瞬态稳定的状态,无论颗粒在油膜厚度方向的初始位置位于两壁面之间的中线上侧还是下侧,颗粒都会向中线位置移动;当颗粒速度为0时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较大,随着颗粒速度逐渐增大,颗粒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逐渐减小;当颗粒的宽度在油膜厚度方向相同时,长宽比越大的颗粒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也越大;当颗粒长轴相等时,颗粒在油膜厚度方向的宽度越大,则其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也越大,即颗粒形状对于油膜流动的阻碍能力越强,则其对于油膜压力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