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22篇
  免费   27083篇
  国内免费   18756篇
电工技术   2027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4228篇
化学工业   27240篇
金属工艺   14963篇
机械仪表   15876篇
建筑科学   16935篇
矿业工程   9093篇
能源动力   5676篇
轻工业   24488篇
水利工程   8034篇
石油天然气   7930篇
武器工业   3271篇
无线电   243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265篇
冶金工业   8686篇
原子能技术   4019篇
自动化技术   33847篇
  2024年   961篇
  2023年   3572篇
  2022年   8827篇
  2021年   11263篇
  2020年   8243篇
  2019年   5783篇
  2018年   5947篇
  2017年   6726篇
  2016年   6087篇
  2015年   9969篇
  2014年   12482篇
  2013年   15024篇
  2012年   18513篇
  2011年   19475篇
  2010年   18622篇
  2009年   17483篇
  2008年   18316篇
  2007年   17734篇
  2006年   15415篇
  2005年   12386篇
  2004年   8926篇
  2003年   6271篇
  2002年   5893篇
  2001年   5330篇
  2000年   4083篇
  1999年   1612篇
  1998年   562篇
  1997年   429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62篇
  1979年   45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57篇
  1951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81.
82.
张迪  杨刚  刘冬鹏  张小玲 《化工学报》2020,71(9):3995-4005
高温热泵可以有效回收工业余热,达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目前,有关高温热泵技术的研究热点在于寻找一种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使用性能良好的工质,以替代现有CFC-114、HFC-245fa工质。对新型环境友好型工质HFO-1234ze(Z)进行了综述,其GWP<1,临界温度高于423 K,是一种潜在的高温热泵替代工质。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HFO-1234ze(Z)的合成技术、热力学性质、输运性质、传热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并分析了HFO-1234ze(Z)在高温热泵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认为HFO-1234ze(Z)在高温热泵中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3.
王剑  李北星  杨建波 《硅酸盐通报》2020,39(7):2120-2126
为利用机制砂作细集料制备一种低成本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了石粉含量(5% 、7% 、10% 、12% 、15%)与3种长度的钢纤维及其2种钢纤维混杂对花岗岩机制砂UHPC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河砂UHP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机制砂UHPC的流动性低于河砂UHPC,且随石粉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机制砂UHPC的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石粉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当石粉含量≥10% 时,机制砂UHPC的各项力学性能高于河砂UHPC.在钢纤维总体积掺量保持2% 不变情况下,随钢纤维长度增加,UHPC的流动性降低,力学性能增大;当1% 的长度13 mm平直钢纤维和1% 的长度20 mm端勾钢纤维混杂时,机制砂UHPC的各项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4.
85.
杨辉  王音音 《电工技术》2021,(21):143-144
在高压耐压实验中,由于施加耐压较大(可达额定电压的3倍),因此常遇到实验线路对设备或对地距离不够导致实验中发生放电或实验数据测试异常的情况.为了保证实验线路对设备或对地有足够的距离,常用绝缘操作杆将高压实验线路挑起或用绝缘带拉紧高压实验线使其悬空,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尤其在刮风天气极易造成绝缘杆滑落、塑料带摆动等,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影响判断.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进行多次实验,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研制一款功能完善、能有效解决现场实验困难的实验线支撑工具,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87.
描述了钚及其6种裂变产物钯、银、镉、锡、锑、锆的系统分离方法: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将盐酸介质的辐照靶溶解液中的这些元素分为5组,然后再针对各组目标元素进行分离和纯化,可简便快速地从同一份靶溶解液中分离以上7种元素。采用辐照铀靶对分离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分离流程对6种裂变产物的化学回收率均大于70%,对γ谱仪测量干扰的主要核素去污因子均大于1.0×103,可满足239Pu裂变谷区核素裂变产额测量对化学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高强IF钢的组织性能及织构的变化规律,采用温箱式电阻炉加热模拟罩式退火工艺,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高强IF钢210P1冷轧板力学性能;对不同退火温度钢板的r90进行了统计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退火温度的罩式退火成品板进行了织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强IF钢210P1冷轧板的罩式退火过程中,提高退火温度将使晶粒明显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升高,n值略有上升,板材横向r值增加较明显,有利织构{111}取向密度增加,不利织构{100}取向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89.
The explosion venting duc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azard degree of a gas explosion and conduct the venting energy to the safe area. To investigate the flame quantitative propagation law of explosion venting with a duct, the effects of hydrogen fraction and explosion venting duct length on jet flam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mixed H2-air mixtur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under initial conditions of room temperature and 1 atm show that when hydrogen fraction was high enough, part of the unburned hydrogen was mixed with air again to reach an ignitable concentration, resulting in the secondary combustion was easier produced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secondary flam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venting duct length, the flame front distance and propagation velocity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flame venting with a duct were analyzed using FLUENT software. The variation of the pressure wave and the pressure reflection oscillation law in the explosion venting duct was captured. Therefore, in the industrial explosion venting design with a duct, the hazard caused by the coupling of venting pressure and venting flame under different frac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相似文献   
90.
本实验采用4D-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秦川牛肉贮藏过程中(0~8 d)肌红蛋白含量及其衍生物的转化情况,阐释冷却秦川牛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及其衍生物转化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表达量在宰后0~4 d上升、4~8 d下降,利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与肌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相关的差异蛋白14 种,具体包括代谢酶、氧化还原酶、过氧化物酶、伴侣蛋白4 类,这4 类蛋白的表达共同调控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3 种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具体表现为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持续下降,脱氧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导致肉色发生褐变。本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秦川牛肉贮藏过程肉类变色的复杂生化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