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1.
近年来国家各行业迅猛发展,能源需求量也不断提高。石油作为颇具代表性的资源,已经引起业内专家的关注。其中石油管道运输是较为关键的作业环节,国内存在地域辽阔的特点,石油管道一般为长距离敷设。国内较为关键的石油管道包括西气东输、中哈管线等,对应石油管道的防腐管理具有较高重要价值,对整个石油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针对石油管道防腐现状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实践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4 种软枣猕猴桃为原料,探讨了其整果、游离型酚类提取物和果渣样品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样品每个消化阶段总酚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质谱联用对软枣猕猴桃中酚类单体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来探究胃肠消化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细胞抗氧化活性进一步探究体外模拟消化后样品的抗氧化水平。结果表明: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软枣猕猴桃整果和游离型酚类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未消化>口腔>胃>肠;果渣中总酚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肠>胃>未消化>口腔。不同的消化阶段环境条件不同,胃(低pH值环境)和肠(高pH值环境)对酚类化合物稳定性影响不同,使酚类物质发生降解或转化;同时,酚类化合物结构也影响其自身的降解和转化。由于酚类是软枣猕猴桃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在体外消化过程中,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对应的酚类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软枣猕猴桃天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断层组合样式及其控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是中国沿海重要的含油气区,勘探实践中发现其内部断层及砂体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难度大,亟待解决砂体分布控制因素问题,深化砂体分布规律认识。运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和地震属性叠合精细砂体解释技术,对西湖凹陷平湖组同沉积断层分布及组合特征对砂体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根据同沉积断层发育规模的差异,划分出3个级别的断层,分别控制了凹陷格局、斜坡特征及砂体展布3个层次,分析了三级同沉积断层组合样式对砂体垂向沉积特征及平面展布方向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6种断层控砂模式,分别为正向断阶阶梯型、正向断阶掀斜型、正向断阶叠覆型、墙角型、反向断阶型和正反向断阶复合型控砂模式。其中由正向断层构成的断层组合样式有利于砂体向凹陷中央搬运,扩大了储层在凹陷内的分布规模,而由反向断层构成的断层组合样式,其富砂作用显著、油气聚集条件优越。在6种断层控砂模式的指导下,有利于发现砂体垂向富集段及横向富集带,判断砂体展布方向及预测储层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14.
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徐清海  明霞 《应用化工》2005,34(5):268-271
介绍了天然色素的提取和精制方法,讨论了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辐射提取法、酶法、吸附解吸法、膜分离法的特点。针对天然色素不稳定的特点,介绍了天然色素的稳定化方法。综述了天然色素的生理功能,对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类、黄酮类、花色苷类等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及保健功能进行了介绍。开发功能性的天然色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鸡羽毛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了复合氨基酸,并与Fe^2 合成复合氨基酸铁,方法操作简便,产物可用作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晓明  石万忠  徐清海  王任  徐壮  王健  王超  袁琪 《石油学报》2015,36(8):926-939,953
页岩气的生成和聚集具有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的独特规律,页岩气储层的研究是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核心问题。目前,对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的认识是相对有限的,需要对本区页岩气储层做进一步研究。基于大量实验室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目的层段总有机碳(TOC)含量介于0.55 % ~5.89 %,平均为2.54 %,且具有自上而下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基于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介于16.6 % ~62.8 %,平均为40.9 %,自上而下逐渐减少,脆性矿物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总量介于37.2 % ~83.4 %,平均为59.1 % ;基于氦气注入法检测了目的层段的孔隙度,实测氦气孔隙度介于1.17 % ~7.98 %,平均为4.61 %,目的层段孔隙度呈现出"两高夹一低"的三分性特征;稳态法水平渗透率介于0.002~335.209 mD,平均为23.785 mD;通过高压压汞法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大量的测试数据表明,介孔级别的孔隙发育,且介孔提供了主要的孔比表面积,而介孔和大孔对渗透率起主要的贡献;将氩离子剖光技术和扫描电镜(SEM)相结合对储层的孔隙类型进行了观察,总体表现为自上而下有机孔隙增加、无机孔隙减少;由解吸法测得总含气量介于0.44~5.19 m3/t,平均为1.97 m3/t,从上到下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表明,焦页1井海相页岩气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矿物组成和有机质发育特征等。TOC是控制下部储层段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成岩阶段晚期,黏土矿物组合发生变化,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变,形成新的微孔隙,增加了储层的孔隙度,对上部储层段有较大影响;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 %,易于形成裂缝,可造成地层渗透性能的显著增强。总体来看,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底部层段是优质储层,也是主要的产气层段。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是土壤环境中对土壤质量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有效态既决定了它的生物有效性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又是人们对受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的基础。文章在分析天津市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各种类型土壤环境中Cu、Pb、Zn、Cd、Ni、Cr、Mn等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布特征及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清海  赵兵 《辽宁化工》1998,27(6):337-338,342
选取以杂多酸为催化剂,一步法合成聚四亚甲基醚醇,对影响上亚甲醚醇单程收率的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亚油酸络盐的制备及其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制备壳聚糖亚油酸络盐,对其降血脂作用进行初步研究,降血脂试验采用SD大鼠,分空白组,高脂对照组和添加壳聚糖亚油酸盐组,经口给预大鼠含壳壳糖亚的油酸络盐饮食4周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动脉硬化数降低,LCAT活性增强,结果表明,壳聚糖亚油酸盐具有显著的降血脂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黄海盆地下白垩统层序构成特点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任  石万忠  肖丹  夏飞  夏治旻  徐清海 《石油学报》2015,36(12):1531-1542
北黄海盆地下白垩统属于湖相沉积。通过钻井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可以清楚地在下白垩统下部地层中识别出层序的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初次水进面以及最大洪泛面的特征。低位体系域包括下切谷、低位进积楔以及低位扇;高位体系域被层序顶界面及最大洪泛面所限定,并以发育有进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水进体系域位于低位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中间,以退积型准层序组为主要特征。通过地质分析可以概括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1根据火成岩测试年龄及地震解释成果认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造成地层抬升减薄,导致了构造坡折带的形成。2基于坡折带以上4口井的岩性资料发现,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夹杂有红色泥岩。地震剖面显示层序顶界面超覆于底界面之上,层序分布范围明显小于其上覆和下伏层序的范围,同时在坡折带以下地区识别出了低位扇体和进积楔。以上证据表明该时期湖平面下降至坡折带以下地区且沉积中心发生迁移。3地震资料所显示的斜坡扇沉积,岩心资料所证实的砾石颗粒支撑和泥质填隙、泥砾的存在以及录井岩性所显示的高含砂量(60 % ~70 % )均显示出早白垩世早期为持续大物源供给。因此,控制北黄海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形成的3个控制因素可以概括为构造坡折带的形成、湖平面的下降以及大物源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