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59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于非职业性接触多环芳烃的工人和非吸烟者来说,通过饮食接触是多环芳烃的主要暴露方式。自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红肉及其加工肉制品划分为致癌物后,降低加工肉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生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加工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研究现状,对其“三致”机理、生成机制、加工肉制品中暴露情况及其控制措施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2.
崔智勇  丁杰  徐艳  姚婕  李春保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5):215-220,226
本文研究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肉中水分测量的预测模型,选取新鲜猪肉样品利用MesoMR23低场核磁分析实验仪器测定T2弛豫特性,同时应用直接干燥法测定肉中实际水分含量,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LSE)、偏最小二乘法(PLSR)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建立预测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LSE、PLSR和PCR的预测集中,样品水分含量的预测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0、0.969和0.941,预测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48、0.048和0.104。因而,PLS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3.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猪肉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低场核磁弛豫时间和低场核磁成像技术,研究在模拟冷库环境条件下,风循环冷却和雾化喷淋冷却过程中猪肉水分迁移规律。方法:选择宰后2 h内的整条带皮猪背最长肌(通脊)10条,沿肌肉走向垂直方向分切成4份14 cm×10 cm×6 cm的肉块,其中2份保留猪皮及皮下脂肪(带皮组),另2份则去除猪皮及皮下脂肪(不带皮组),带皮组和不带皮组肉块分别放入风循环冷却和雾化喷淋冷却的模拟冷库中进行冷却,并于0.0、1.5、3.0、4.5、6.0 h和7.5 h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和低场核磁成像测定,同时记录肉块质量变化。结果:风循环冷却过程中猪肉中结合水峰面积A_(2b)和结合水占猪肉中总水分的百分比P_(2b)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不易流动水t_(21)显著降低(P0.05),自由水A_(22)、P_(22)也显著降低(P0.05);而在雾化喷淋冷却过程中,结合水A_(2b)、P_(2b)和不易流动水t_(21)、A_(21)、P_(21)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自由水A_(22)、P_(22)则显著降低(P0.05)。带皮猪肉和不带皮猪肉在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变化过程相同,但水分损耗存在差异。结合图像分析,在冷却过程初期,猪肉干耗主要是自由水的损失;而冷却后期,猪肉干耗则主要是部分不易流动水的损失。雾化喷淋冷却通过补充外源水,来减小猪肉内部和外表的水势差而抑制不易流动水由内向外迁移,可有效降低冷却干耗。  相似文献   
44.
以肌红蛋白纯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CD)光谱为分析手段,研究了60~80℃的加热处理对肌红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80℃加热时,肌红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峰吸光值发生显著降低(p<0.05),荧光光谱最大发射峰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增高(p<0.05),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60、70℃加热处理对肌红蛋白二、三结构的影响较小。肌红蛋白对于70℃及以下的加热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随着加热温度由60℃升高至80℃,肌红蛋白的变性程度、血红素脱离程度、三级结构展开程度以及二级结构的无序化均呈增大趋势。表明70℃以上的加热会严重影响肌红蛋白的结构。  相似文献   
45.
云南某铜矿铜钼浮选分离废水硫、氟含量非常高,直接回用严重影响铜钼混合浮选指标。试验采用化学沉淀—絮凝沉降法处理该废水,考察了沉淀剂用量、搅拌反应时间对废水脱硫、脱氟的影响,絮凝剂种类、用量、p H值对反应后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前后废水的回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废水初始p H=12.5,硫沉淀剂绿矾用量为83.33 g/L,氟沉淀剂石灰用量为40 g/L,搅拌反应时间为60 min情况下,硫去除率为93.37%,氟去除率为98.52%;新型絮凝剂M5250用量为50 mg/L时,澄清水的浊度为8.1 FTU。处理后的铜钼分离废水部分回用于矿石的磨矿和铜钼混浮作业,可明显改善铜钼混浮效果。因此,化学沉淀—絮凝沉降工艺在处理某铜钼分离废水中的硫和氟方面,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的特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6.
研究加热过程中猪排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动力学变化。将猪背最长肌沿垂直肌纤维方向切成1cm 左右厚度,在170~180℃油温下加热不同时间,冷却后比较各组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肉块表面的亮度值显著下降,而中心亮度值明显增加;表面红度值显著增加,中心红度值则相反,并且在加热80s 时,肉块表面及中心红度值出现极点,高于前后红度值;加热过程中,肉块表面及中心黄度值均显著增加。样品中心温度和蒸煮损失增加,硬度呈阶段性增加,加热时间为100、120、140s 时,样品感官指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7.
利用短切碳纤维制备活性砂浆,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短切碳纤维掺量对活性砂浆电阻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入短切碳纤维可有效降低砂浆的电阻率,且砂浆电阻率随短切碳纤维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可通过改变短切碳纤维掺量来调控砂浆复合体系的电阻率,短切碳纤维在砂浆中的掺量阈值为0.6%,此时砂浆的电阻率为540Ω·cm。短切碳纤维掺量较少时,砂浆复合体系的电阻率主要受砂浆基体的影响;高于掺量阈值时,砂浆内短切碳纤维会形成网链搭接,引起砂浆复合体系电阻率急剧降低;进一步提高纤维掺量,活性砂浆的电阻率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8.
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内形成复杂的微观生态系统,膳食因素可以塑造肠道微生物,影响肠道微生物发挥功能。在此前的综述中,主要聚焦在膳食脂肪、膳食蛋白质、膳食碳水与高丰度菌门的相关研究,忽视了食品添加剂、功能性物质等膳食因素对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也少有聚焦于低丰度关键微生物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膳食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对膳食种类、含量、膳食节律及其组合形成的膳食模式对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影响进行了论述,从状态相的角度解释膳食如何通过导向性饲喂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旨在能为进一步应用精准营养策略调控肠道微生物,保护机体健康与肠道平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9.
天然保鲜剂对冷鲜鸡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pH值,TVB-N值,TBA值和菌落总数,比较研究了壳聚糖,纳他霉素,ε-聚赖氨酸三种天然生物保鲜剂对冷鲜鸡肉的保鲜效果.综合各指标得出:三种天然保鲜剂均具有一定保鲜效果,壳聚糖处理组的保鲜效果要明显优于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处理组,其中1.0%壳聚糖处理组的抑菌保鲜效果最好,比不经处理的对照组将货架期延长6天.  相似文献   
50.
研究以乙醇为溶剂,从芡种壳中得到两种提取物:A和B,采用HPLC-UV法对其中多酚组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抗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芡种壳提取物A和B中均含有丰富的多酚物质(763.65、517.04mg/g),主要多酚物质是:没食子酸(314.0、281.4mg/g)、儿茶素类、芦丁(54.68、44.81mg/g)和少量绿原酸。抗氧化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芡种壳提取物对高压灭菌、紫外线和强碱性环境均非常敏感,尤其是碱性条件下,其抗氧化活性(还原力和DPPH·清除活性)几乎损失殆尽;在强酸性条件下,其还原力和DPPH·清除活性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显著增加。因此,芡种壳提取物可以添加到一些酸性食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