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能源动力   1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6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新926-2井沙溪庙组气层射孔完井后突发井喷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井射孔完井后,仍有突发井喷出现,值得引起高度重视。针对新926-2井沙溪庙组气层射孔完井后突发性井喷的问题,剖析了新场气田沙溪庙组复杂气藏的地质特征,介绍了新926-2井井喷及压井的概况。分析了井喷原因:气藏高压是动力,较大产气量是物质基础,Ⅰ类储层是气源,裂缝是气的高导流通道,井喷推迟由堵塞引起的,未观察到溢流、失去防范时机,油管高速流使井喷来势猛烈。得到的启示是:注重裂缝储层预测,提高钻井水平,改进完井技术,完善压井后期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2.
陕北高桥-西河口区块侏罗系延9底边水油藏,埋藏浅、面积大、石油资源丰富,也是近期增储上产的重点试验区。前期直井钻探产层堵塞严重,解堵型压裂又有沟通底水的风险,低压油藏弹性-溶解气驱能力弱,薄层试采中的产能下降幅度较大,带水采油的负担较重。为解决以上难题,在对前期钻探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水平井钻探是必然的新战略技术对策,能发挥多功能的技术优势,适应长远开发的需求;对超浅层水平井的钻井完井、酸化压裂、注采平衡综合配套技术的完善,有助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3.
HB构造为上部陆相、下部海相叠置沉积,地质条件复杂,连续地层压力剖面建立困难,这严重影响了工程工艺方案的制定及优化。通过实际应用经验的总结,借鉴前期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技术,提出了等压趋势线压力预测方法,通过此方法应用有效解决了该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地层压力剖面预测难题,建立了HB构造包括陆相、海相地层在内的连续地层压力剖面,为该区的工程工艺方案的优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支撑,为类似复杂地质环境的地层压力剖面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
气体钻井循环介质为气体,井底压力很小,井底岩石受力状态及对井底钻头及岩石的冷却性能等差异,造成岩石破碎方式与常规钻井液钻井的差异。常规钻井液钻井中地层造斜力的求取与气体钻井必然存在差异。以岩石力学为基础,分析了气体钻井破岩机理,认为气体钻井破岩机理不同于常规钻井液钻井,井底岩石破坏方式为体积破坏;建立了气体钻井地层造斜力的计算模型,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气体钻井地层造斜力的求取,  相似文献   
25.
毛良杰  张杰  潘宏文  王霞  张威  钟水清 《钻采工艺》2012,35(3):25-27,7,8
为了满足深井、超深井以及海洋深水钻井对井控技术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减少传统模型计算压井数据时存在的误差,通过深入分析传统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多相流质量守恒与动量守恒基本方程并结合相关辅助方程,建立了油气井多相流井控模型,分析了两种模型的优势与差异。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传统模型计算的压井过程中最大套压偏大,最大套压出现时间延迟,多相流井控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压井过程中井筒真实流动情况,压井数据更加准确,基本与真实压井数据吻合。研究表明多相流井控模型更适宜于深井、超深井以及海洋深水钻井井控制作业时采用。  相似文献   
26.
针对煤层气钻井液类型、钻井废液组成、特点及危害分析,根据煤层气钻井特点及煤层气废泥浆现场处理要求,提出了对煤层气钻井废液进行现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优化工艺研究。通过对处理钻井废液各处理剂研究,得到处理无害化煤层气钻进废液的优化工艺条件:PC-1脱稳混凝剂加量为8000mg/L;QP混凝助剂加量为30mg/L;YH处理剂加量为1000mg/L,pH值为5~6,作用时间为50min。钻井废泥浆固化处理优化工艺:固化剂:FS为加量7%;破胶催化剂:CPCA加量为1.5%~2.0%。通过上述优化工艺对煤层气聚合物钻井废液处理后各项指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27.
为了进一步研究渗透率的分布对注水开发过程波及系数的影响,将数理统计理论的随机分布模型引入到油藏渗透率参数场的构建中,结合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对参数场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之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渗透率随机分布模型、不同开发井网下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注采流线的分布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应用表明,修正后的参数场能较好地反映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特征;三种随机分布模型生成的渗透率参数场对评价波及系数影响较大;由于启动压差的存在,低渗透油藏在开发后期存在大量的剩余油绕流区。通过适当增大生产压差来克服启动压差,让更多的剩余油绕流区参与流动从而有效提高采出程度,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将生产压差放得过大,以免造成水窜。  相似文献   
28.
钻井过程中,对于如何利用井下环空液体的水力能量问题是钻井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此,利用这个水力能量作为它激源,形成它激振荡脉冲射流的方法,基于流体动力学、瞬变流和边界层理论.采用CFD软件,对它激共振腔的流体流动特征、几何参数和流体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它激振荡自增流量可达20%左右,出口动压力比自激振荡脉冲射流提高一倍左右,环空返速对自增流量的影响极小,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提高了井底辅助破碎岩石的水力能量。在此基础上,对它激共振腔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首先运用技术经济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油藏工程原理的基本知识,建立了气藏储量初始经济产量的评价模型,得到了在不同天然气产量递减方式和不同内部收益率情况下的单井日产量,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到了调和递减方式下的单井日产量与直线递减和凸型递减方式下的单井日产量有显著性差异的结论。最后通过SPSS软件对内部收益率、单井日产量、产量递减方式的回归,得到调和递减的效益好于指数递减;指数递减好于直线递减;直线递减好于凸型递减;并且单井日产量为气田效益影响的敏感因素的结论,为油气田经济评价方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0.
压裂液冻胶作为高黏非反应性液体,一直广泛用于低渗透气藏水力压裂作业的造缝和携砂,对于孔隙型储层具有较好的降滤失性能。通过评价实验,考察了压裂液冻胶在低渗透气藏微裂缝储层中的降滤失性能。实验内容为:考察注液压差、压裂液黏度和微裂缝宽度对压裂液冻胶滤失速率的影响;在恒定微裂缝宽度和注液压差的条件下,通过考察压裂液冻胶滤失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来评价压裂液冻胶在微裂缝中的造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微裂缝发育的储层,压裂液冻胶有一定的降滤失性能;滤失速率变化与注液压差、微裂缝宽度成正比关系,与压裂液黏度成反比关系;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压裂液滤失速率变化不大,压裂液冻胶在微裂缝壁面的造壁性能基本失效。建议:对于微裂缝宽度大于0.1mm的储层实施水力压裂作业时,在采用压裂液冻胶辅助降滤的同时,可使用粉砂、纤维等固相降滤剂实施综合降滤;在实施水力压裂作业前,建议通过小型测试压裂来判定地层微裂缝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