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34篇
金属工艺   1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溶胶-凝胶法和固相反应方法分别合成了硅酸盐氧基磷灰石A2La8(SiO4)6O2(A=Ca,Sr,Ba),经XRD表征,证明所得产品为磷灰石相.和固相反应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合成磷灰石反应温度低,高温焙烧时问短.电化学阻抗谱研究表明:随着A(A=Ca,Sr,Ba)半径的增大,电导率也逐步加大,活化能却逐步减小.700℃时溶胶·凝胶法合成的Ba2La8(SiO4)6O2的电导率(4.42×10-6S·cm-1)要比固相反应法合成的电导率大一个数量级.离子迁移数和氧分压对电导率的研究表明,主要的电荷载体是O2-离子.  相似文献   
62.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于层状LiNixCoyMn1-x-yO2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及4种主要合成方法--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喷雾干燥法,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层状LiNixCoyMn1-x-yO2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容量高等优点,但由于其制备比较困难,振实密度低,高倍率放电性能不好,影响了其商业化的进程.因此,探索新的制备方法,对材料进行掺杂和包覆改性,进一步提高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和电化学性能仍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3.
马佳欢  杨微微  白羽  孙克宁 《化工学报》2020,71(9):4006-4030
氢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电催化分解水是产生氢气的有效途径,设计高效、经济的分解水电催化剂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和灵活可调的化学组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分解水领域。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进一步衍生形成氧化物、磷化物、硫化物、金属-碳复合物等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分解水性能。通过组分调节和结构调控能有效地优化二维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的材料的本征活性和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而提高其电催化性能。此综述介绍了二维MOFs材料及其衍生物在电催化水分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4.
杨静  林振康  汤君  樊铖  孙克宁 《化工学报》2022,73(8):3394-3405
高比能的锂电池系统广泛应用于储能与动力电源,电池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是其安全、长效工作的重要保障。但锂电池化学性质特殊,故障类型难以识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的安全风险。为提高故障诊断与类型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电池系统安全性,需要认识发生不同故障时的电、热、化学特征。综述了电池系统的故障类型,并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电池系统单电池、连接、传感器等故障的电、热、化学信号特征。提出了内部电化学参数是可靠判别传感器故障与各种电池早期故障的关键特征,电化学阻抗谱是获取内部特征参数的有效方法;从电压波动性出发,电流与电压相关系数是判别传感器故障与连接故障的关键;此外,电池系统的特殊连接结构也是区分不同故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5.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基于固态电解质可实现电能、热能向化学能的高效、灵活转化,可与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衔接,利用所产生的过剩电能实现H2的高效、清洁、大规模制备;可以耦合CO2捕获过程,实现CO2与H2O共电解制备合成气;可与大型工业结合,利用产生的低附加值原料制备乙烯、氨气、甲醛等高附加值化学品。SOEC技术可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转化及存储的需求,对加快全世界范围内非化石能源替代进程、加速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主要讨论了SOEC技术所应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现阶段的应用场景及原理、面临的挑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侯瑞君  邱瑞  孙克宁 《化工进展》2020,39(7):2639-2647
氧化物载体与Cu之间的相互作用、CO2的活化位点、表面反应机理、表面反应路径直接影响CO2催化加氢的产物分布。因此,探明不同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微观结构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Cu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ZnO、ZrO2、CeO2、TiO2这4种具有氧空位的载体,并简单总结了SiO2、Al2O3、Zn-Zr、Ce-Zr、钙钛矿等其他氧化物载体。Cu与ZnO之间的强金属相互作用(SMSI)所形成的Cu/ZnOx是主要的活性位点,对其微观结构与反应机理研究得较为充分;对Cu/ZrO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ZrO2晶相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所获得的结论尚存在争议;对Cu/CeO2的机理研究停留在反向CeO2/Cu(111)模型表面,负载型催化剂上不同晶面的CeO2与Cu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并影响反应性能;Cu/TiO2中TiO2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晶型、晶面等,目前对其研究尚不全面。最后,本文分析并展望了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载体的研究方向,未来将采用与实际催化剂一致的正向模型表面进行基础研究,并基于原位表征手段对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变化进行探索,最终设计高效、低成本的多元复合物载体的Cu基催化剂。  相似文献   
67.
直接碳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fueled solid oxide fuel cells,DC-SOFC)是一种通过电化学过程将碳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优异的发电效率、高的燃料利用率及低的碳排放。然而,相比气体和液体燃料,固体燃料的流动性较低,因此如何提高固体燃料传输速率并有效促进阳极反应动力学过程,以及在工作状态下高效、便捷地添加燃料是目前DC-SOFC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电池宏观结构与阳极微观形貌方面的发展,讨论了碳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8.
热浸镀铝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热浸镀铝工艺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并对浸铝钢的耐蚀性、耐热性及抗氧化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9.
插件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一种构件复用技术的总线、接口和插件的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采用该插件技术实现了控制系统中对多种不同设备的支持,方便了设备的管理,延长了软件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70.
以La(NO3)3、Ce(NO3)3、Ni(NO3)2和有机燃料为原料,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一系列不同NiO含量的NiO/Ce0.7La0.3O1.85复合阳极粉体,对制备的阳极材料的显微结构、电导性能、热膨胀性能以及电化学催化活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很好的微观均匀性,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