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7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1.
阐述了从系统的构成、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的电工电子课程远程教学支持环境的设计,重点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远程教学系统的四个协作式学习环境--远程考试系统、在线讨论系统、远程答疑系统和作业发布系统的设计方案,突出了远程教学的协作性、自主性和探索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重点探讨了电子学远程考试系统中教学信息资源的非结构化存储问题,应用关系型数据库和Windows文件系统相结合的数据存储及管理方式解决了电子学数据库文件的特殊性。该方式对其他相关学科的数据存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模糊变结构控制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各种模糊变结构控制设计方法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其与常规边界层法的相似性,首先探索了模型控制与变结构控制两种控制方法的关系,并利用模型逻辑调节变结构控制器的不连续增益来平滑系统的抖振,从而产生了一种混合控制器-模糊变结构控制,进而将其归结为两类不同的算法-模糊滑动面法和模糊Lyapunov函数法,前者仅利用系统状态距离滑动面的远近,后者同时又引入了该距离变化的大小,利用Matlab的模控制工具箱分析了各自的本质,结果表明模糊变结构控制仅仅是常规变结构控制中边界层法的进一步延伸,而不是更广意义上的变结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低通Butterworth 20MHz无耗均衡器的设计为例.为了解快通信系统的耦合网络问题,使用宽带匹配网络均衡电阻性信号源和频变负载,以获得预先规定的变换器功率增益特性。用Matlab和PSpice软件进行科学计算和电路仿真,设计出最佳宽带匹配网络,对现代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电子技术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出发,阐述了电子学CAI的重要性,电子技术课程CAI的发展与现状,以及当前CAI研究的三个技术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一种智能控制算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国产中小型电厂锅炉时变性强,大滞后,非线性、多变量耦合、强干扰而难于精确建模、难于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带有智能权函数的Fuzzy-PID-Smith预估器”的复合控制策略。现场运行效果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稳态精度,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稳定性,并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 I N T E R N E T 的迅猛发展,在网 上发布科研 与教学信息 必是电子学 科教学现代 化的要求。就电子技术图象的动态缩放、淡入淡出的图像动画效果等 内容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实 现作了探讨,并给出了参考程序。  相似文献   
18.
无抖振离散准滑模控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基于对常规离散准滑动模态及其抖振的分析,提出将离散趋近等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既保证了趋近模态具有良好品质,又降低了准滑动模态带。该控制策略可避免系统状态步步反向穿越滑动面的抖振运动,从面消除了控制的抖振,并以较少的控制能量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常规变结构控制用于不确定系统,须利用不确定性界确保系统的鲁棒性,控制器过于保宇且抖振变大本文把未知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等效为名义系统的外界干扰,利用时延技术对干扰进行在线估计,并将估计值引入到变结构控制中,从而抵消掉系统中的慢变不确定性,利用离散趋近律法,了准滑动模态的条件及其带宽,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控制方法中须已知不确定性界的限制,且不泌满足匹配条件,用较低的控制增益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降低了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具有非光滑非线性的系统,提出了一种非光滑连续控制方法,通过非光滑建模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地补偿系统中有害的非光滑非线性,同时通过非光滑连续控制引入一些有益的非光滑非线性以获得快速高精度的控制性能,给出了实验迟滞曲线和建模结果。讨论了该项技术在非光滑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