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65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38篇
建筑科学   74篇
矿业工程   78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53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51.
冒李娜  方楚宁  刘畅 《化工时刊》2021,35(1):31-33,41
化工热力学教学主要包括平衡研究和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其中汽液平衡计算是一大重难点,关键在于相平衡方程的描述.教材主要介绍了状态方程(EOS)法和活度系数法求解,但均涉及繁多的定义、修正参数和筛选条件,且知识点相对零散,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COSMOtherm软件以化学位计算为基础,再根据化学位与其他热力学函数的定量关联,...  相似文献   
552.
东濮凹陷文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中段油藏属于典型的深层、高温、高压挥发性油藏,存在注水见效差的问题。通过应用恒速压汞、高温高压相渗测试及Stone1模型对东濮凹陷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不同渗透率样品在高温、高压及不同驱替流体(原始油样/贫气原油/富气原油)条件下的可动流体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喉道半径分布在0.745~5.042μm;孔隙半径分布在16.970~171.035μm;孔喉半径比分布在40~278,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分布在1.041~12.672。不同样品喉道呈“多峰”分布且喉道半径普遍低于10μm。不同样品孔隙半径分布一致,存在135μm和165μm两个峰值。样品孔喉半径比也具有“双峰”特征,两个峰值分别为60和130。孔喉半径比越大,样品的渗透率越低。当喉道半径值大于1μm时,喉道对渗透率有明显的贡献。基于Stone1模型构建了致密储层三相渗透率曲线,油、气、水各自的相对渗透率都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油的相对渗透率是油、气、水三相饱和度的函数。最终,计算并绘制了样品在140℃及不同测试压力条件下的相渗三角图。结果显示,每一种原油存在一个最佳驱替压力时...  相似文献   
553.
针对破碎机衬板磨损难以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箕舌线函数的LMS和BAS-LSSVM的衬板磨损状态预测方法。首先,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的基础上,引入改进的箕舌线函数,提出改进箕舌线函数的LMS算法,将其用于衬板超声回波信号的声时(TOF)的计算中;其次,通过TOF计算出衬板厚度,并根据衬板磨损前后的厚度变化得出磨损量;最后利用天牛须算法(BAS)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惩罚因子γ和其核函数中的标准化参数σ,将磨损量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衬板磨损阶段作为输出,建立BAS-LSSVM衬板磨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动锥衬板和定锥衬板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44%和95.56%,能够有效预测出衬板的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554.
预绞式悬垂线夹由于应力分布均匀、安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对近年来特高压工程预绞式地线悬垂线夹出现的故障进行总结分析,分别针对悬垂预绞丝、套壳本体、U型抱箍和螺栓等部件从设计、材料选型和工艺优化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绞式悬垂线夹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希望为设计、生产制造及运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55.
为研究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有效应力、气体吸附及滑脱效应作用下微裂隙表观渗透率的演化机制,利用分形理论表征微裂隙气体总流量,并基于Hagen-Poiseuille二阶滑脱方程建立微裂隙变形和滑脱效应综合作用的表观渗透率模型。同时,结合滑脱系数与固有渗透率间的函数关系,量化有效应力和气体吸附等因素对滑脱系数的影响,探讨页岩气渗流过程中滑脱系数动态演变过程,并验证模型可靠性。此外,结合敏感性分析,探讨微裂隙压缩性系数、分形维数、内膨胀系数对滑脱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恒定外应力和恒定有效应力条件下,随孔隙压力逐渐增大,受气体吸附与滑脱效应的耦合影响,表观渗透率呈减小趋势;(2)当外应力恒定时,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随孔隙压力增大而减小,滑脱效应减弱,一阶、二阶滑脱系数C1、C2减小,整体滑脱系数B增大;当有效应力恒定时,页岩气渗流通道受制于气体吸附的影响而逐渐减小,C1、C2和B逐渐增大;(3)基于模型敏感性分析,探讨微裂隙压缩性系数、分形维数、内膨胀系数与滑脱系数之间的互馈机制,其中微裂隙压缩性系数、分形维数导致固有渗透率增大,而C1、C2、B减小;内膨胀系数的增大导致固有渗透率减小,C1、C...  相似文献   
556.
为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相关企业要积极应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全方位检测石油化工产品质量,为提高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阐述拉曼光谱分析技术,让相关人员能掌握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基本特点,探究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提升石油化工产品的重要性,从而将其灵活应用到石油化工领域中,保证石油化工产品质量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57.
为了研究量子点发光层薄膜厚度对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PeLED)电-光转换效率的影响,采用配体辅助再沉淀法(ligand assisted reprecipitation,LARP)室温合成铯铅溴(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并用其制备出稳定绿光发射的PeLED.通过比较不同发光层厚度CsPbBr3 PeLEDs的发光效率,获得量子点发光层的最佳膜厚为43.2 nm.采用CsPbBr3作为PeLED发光层时的器件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较低,为提高PeLED的电-光转换效率,用FASn0.3Pb0.7Br3量子点替代CsPbBr3作为发光层,并选用聚乙烯基咔唑(polyvinylcarbazole,PVK)、聚[(N,N’-(4-正丁基苯基)-N,N’-二苯基-1,4-苯二胺)-ALT-(9,...  相似文献   
558.
为增加国产化水下采油树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对水下控制系统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电液复合控制方式作为先导试验的控制方法。目标油田流花11-1采用直接液压控制系统,需要在直接液压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对目标油田直接液压控制系统进行调研,在充分利用原设备的基础上,在尽可能减少半潜式平台改造和施工的前提下,对国产水下采油树电液复合控制系统新增的电气系统、通信系统、液压系统、化学药剂系统等进行设计研究分析,通过4个专项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满足电液复合控制系统要求,从而论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59.
电动力耦合技术通过在微生物处理落地油泥基础上施加一定的电场,以增加生物活性,通过耦合作用提高微生物对油污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速率。结合中试装置及高效复合降解菌种,在安塞油田首次开展了电动力耦合微生物降解落地油泥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生物修复基础上施加电场,可将降油率提高15%以上,同时定期翻堆会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处理,在电动力微生物联合修复基础上将降油率再提高约5%。  相似文献   
560.
方舱车是一类特殊的功能性车辆,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搭载方舱的车辆,此类车辆大多具有专门化的功能设计,而其功能性主要来源于方舱内搭载的设备。我国方舱车的研究与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单纯从结构上来说,房车、厢车等均可归为方舱车范畴。本文就放舱车通讯接口窗电磁屏蔽的设计和调试进行研究,以明确其效能,为方舱车电磁屏蔽技术优化与创新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