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62篇
水利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低温等离子体在处理过程中能够产生羟自由基、过氧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负离子自由基等化学活性物质,对有机物质的改性降解有独特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及其性能,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对多糖、蛋白质及其他多聚物的降解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02.
针对高精密加工过程中柔性夹具的变形问题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首先应用CAE软件对现有柔性夹具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夹具变形问题.然后通过CAD软件改变该夹具模型的结构参数和尺寸参数,优化夹具构造,以减少定位过程的夹具变形,并再次通过CAE软件进行分析,验证优化效果.通过增加夹具体主平面刚度、增加夹具体肋板刚度和改变夹具定位点位置等方法,实现夹具体的最大变形量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实验分析以定位点变形为研究对象,测量得到4个定位点在夹具装夹过程中的变形量.实验结果基本符合理论计算结果,得到最终优化方案的4个定位点变形量均小于001 mm,满足了该高精密加工中对夹具体的精度要求.优化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部分水解乳清蛋白(pHWP)联合不同剂量低聚果糖(FOS)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Bb-12)对小鼠牛乳蛋白过敏(CMPA)的改善效果及免疫耐受调节机制。方法:4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被分成正常对照组、致敏对照组、pHWP和pHWP+FOS+Bb-12干预组。试验期间,干预组小鼠每天用含pHWP(15 mg/mL)或pHWP(15 mg/mL)+FOS(0.4/4.0 mg/mL)+Bb-12(1×105/106 CFU/mL)的水溶液替代常规饮用水进行饲喂干预;试验第7,14,21,28,35天,致敏对照组和干预组小鼠采用CMP(20 mg/只)+霍乱毒素(10 μg/只)灌胃致敏,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无菌生理盐水;试验第42天,对所有小鼠进行CMP(50 mg/只)灌胃激发,并于激发后1 h内完成过敏症状评分,同时检测血清抗体和组胺含量、脾细胞增殖反应及上清液Th1、Th2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INF-γ、IL-4和TGF-β)水平。结果:pHWP+FOS+Bb-12干预组小鼠过敏症状评分(0~1)、血清总IgE(169.4~272.7 ng/mL)、CMP特异性IgE(sIgE)(0.038~0.414 OD)和sIgG1(0.252~0.379 OD)、组胺(19.56~27.35 ng/mL)、脾细胞增殖刺激指数(1.48~1.58)及上清液IL-4(18.48~29.60 pg/mL)均显著低于致敏对照组(P<0.05),而TGF-β(143.1~177.2 pg/mL)、INF-γ(189.5~230.2 pg/mL)和INF-γ/IL-4(6.46~12.71)均显著高于致敏对照组(P<0.05)。相较于pHWP,pHWP+FOS+Bb-12对CMPA的缓解效果更强,且以使用高剂量Bb-12(1×106 CFU/mL)时最为显著,部分指标包括血清总IgE、CMP-sIgE、脾细胞上清液IL-4和INF-γ/IL-4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HWP联合FOS和Bb-12可通过提高CMP免疫耐受有效改善小鼠CMPA症状,其作用可能与阻断IgE、CMP-sIgE、sIgG1和组胺分泌,抑制脾细胞增殖及上调TGF-β和INF-γ/IL-4相关。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解冻方式对苹果汁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比较室温空气、室温静水、室温超声、低温空气、低温静水和低温超声6种解冻方式对苹果汁解冻过程、品质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结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总解冻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空气解冻静水解冻超声解冻,且室温组均短于低温组。解冻方式对苹果汁的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还原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空气解冻苹果汁的总酚含量显著下降,静水和超声解冻总酚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室温解冻相比,低温解冻后,苹果汁的总酚含量更低(P0.05)。低温解冻的苹果汁中,2-甲基丁基乙酸酯含量最高,占总香气成分的56%~64%,而室温解冻的苹果汁中未检测到该物质,说明低温解冻可较好地保留苹果香气分成。综上所述,在低温条件下采用超声解冻可缩短解冻时间,最大程度保留苹果汁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相似文献   
105.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纯水及1.0%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热杀菌过程分别建立了包含及不包含顶隙的2种二维轴对称模型,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对比2种模型在罐内相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曲线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2种模型对温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在1.92%~4.89%范围内,且包含顶隙模型的误差更小,表明含顶隙的模型能更好地表征液态罐头食品在热杀菌过程中的物理场变化。以1.0%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模型模拟生成的速度场、温度场和致死率场,结果表明,为准确地预测杀菌过程中最小杀菌值出现的位置并进行杀菌工艺的优化,顶隙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含顶隙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顶隙高度及保温温度下1.0%羧甲基纤维素钠罐头内的相对压力进行分析发现,温度越高,顶隙高度越小,罐内相对压力越大。生产厂家可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得到不同罐头在杀菌工艺中各阶段的压力,以便对杀菌釜压及罐头最大耐压值进行控制,避免出现胀罐或瘪罐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6.
脂肪替代品在烘焙行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脂肪替代品替代烘焙产品中的脂肪,可维持食物本身的美味且减少脂肪含量,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给脂肪替代品在烘焙行业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该文讨论了脂肪的形式及其在烘焙产品质构和感官品质方面的作用,并从脂肪替代物(olestra和salatrim)、脂肪模拟物(淀粉、改性淀粉、麦芽糖糊精、聚葡萄糖、胶体、纤维素和蛋白质)和复合型脂肪替代物3个方面对国内外低脂烘焙产品特点以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对烘焙产品中脂肪替代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为检验电子舌在茶饮料应用分析方面的能力,应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传感器型电子舌对中国市场上已有的51种茶饮料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结合判别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结合判别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将不同茶类(红茶、绿茶、乌龙茶)、pH值(pH4.0、p H 4~6、p H6.0)、糖度(含糖、无糖)、咖啡因含量(caffeine30 mg/L、30 mg/L~70 mg/L、70 mg/L)进行分类;电子舌结合回归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建立茶多酚等风味化学成分的回归方程式。采用次年茶饮料样品对判别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准确率相对较高,说明该判别模型判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一种利用89C52单片机的一个并行口实现多个LED数码管显示的简单方法,给出了利用此方法设计的多路LED显示系统的硬件电路结构原理图和软件程序流程,同时给出了采用MCS-51汇编语言编写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109.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会带来各种潜在的危害。首先,水利工程需要后期养护,不合理的管理往往会加快水利设施的老化,甚至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寿命;其次,威胁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安全。缺乏有效管理的水利工程会直接加剧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第三,阻碍社会效益的发挥。水利工程具有防洪、防旱、灌溉、供水等社会效益,落后的管理会导致这些效益的发挥大打折扣。只有深化体制改革才能使水利工程管理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文章结合实际,针对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只有深化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才能有效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0.
监控使能的分布式软件系统构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红  郭长国  王怀民  王涛 《软件学报》2011,22(11):2610-2624
针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型分布式软件的调试、调优、维护和可信演化问题,提出了伴随式的监控使能分布式软件构造方法.基于发布/订阅的分布计算模型,提出了被监控对象的业务逻辑和监控逻辑分离的运行时体系结构;基于面向方面编程思想,提出了监控使能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降低了监控实施代价,增强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基于运行时体系结构,提出了监控系统的动态可定制部署方法.监控使能的分布式软件构造方法能够在开发时控制功能代码和非功能代码的纠结,尽可能地降低软件编程人员的代码维护难度;能够在部署时保证监控系统和被监控对象的松耦合;能够在运行时实现监控信息的按需汇聚和按需处理.从而在对系统核心业务的影响尽可能小的前提下.获得对系统运行行为尽可能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