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8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本文探讨了"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介绍了一种多工位搬运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笔者进行气动控制回路设计介绍,以三菱FX2N-48MR型PLC为核心,进行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开发和顺序功能图编程,将多工位搬运气动机械手应用于PLC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PLC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3.
为了分析油膜附水滴切削液(OoW)润滑时,影响切削力的关键因素以及最优的切削加工参数。运用田口实验方法,对45钢进行切削实验研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和静态信噪比对采集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背吃刀量ap、进给量f对切削力的变化有着高度显著性影响,切削速度V的改变对切削力有着显著性影响。通过田口方法的分析得到的最优切削参数为切深0.6mm,进给量0.08mm/r,转速120m/min,为今后实际工业生产中切削参数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4.
在早期的纺织行业的纺纱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降低了纺织的效率和纱的质量,运用现代电子技术、CCD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以图像灰度值为依据实时监测控制系统对纺纱过程进行监测.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和质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早期的纺织设备的改进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5.
微量油膜附水滴不同喷射方向切削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膜附水滴(OoW)切削液进行切削试验研究,并采用不同喷射角度进行喷射冷却润滑.试验结果表明,同干切削、乳化液冷却润滑加工相比,微量油膜附水滴能够降低切削力的产生,对后刀面和刀具侧面进行喷射切削效果更好;微量油膜附水滴切削液能够显著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减速机故障的一个案例,分析了发生故障的原因,指出了采取的特殊润滑对策。这个案例可以证明,润滑油的选用需要综合考虑减速机具体的工作状况,同时,采用特殊的润滑方式,在某些场合下是适用的而且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7.
1Cr18Ni9Ti不锈钢车削加工中油膜附水滴冷却润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干切削、乳化液润滑、低温冷风切削和油膜附水滴润滑四种切削加工方式的对比试验,对油膜附水滴润滑的切削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三种加工方式相比,采用油膜附水滴润滑时主切削力明显减小,加工工件表面质量明显提高,刀具磨损明显减小,证明了油膜附水滴润滑可以取得良好的冷却润滑效果。  相似文献   
48.
针对矿井水排放过程关阀策略不合理导致水锤产生的现象,提出了可控防水锤闸阀设计。基于闭环控制理论的闸阀关阀速度控制实现多种控制策略的应用,从而防止水锤产生。通过AMESim数值仿真软件建立液压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伺服控制阀可很好的满足液压系统的需求,达到闸阀关阀速度可控的目的。采用实验模拟、现场验证的方法对可控防水锤闸阀可实现预设关闸位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可控闸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满足现场应用需求,为防水锤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9.
根据兴拓选矿厂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矿粉细度和品位要求的基础上,大胆地改进了工艺设备,将磨矿球磨机改用水泥磨机.经过大量实验,探讨了水泥磨机球仓和锻仓的最佳位置关系,以及磨机每日投入的球、锻最佳数量.  相似文献   
50.
基于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设计试验,选取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作为优化变量,以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时间作为响应指标,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分析研究各优化变量间的交互联系。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切削速度110m/min,进给量0.13mm/r,背吃刀量0.5mm;对应的切削力为165.95N,表面粗糙度为0.918μm,加工时间为5.44s;研究结果对基于数控车削工艺技术的参数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