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82篇
  免费   28283篇
  国内免费   19260篇
电工技术   2172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5525篇
化学工业   29614篇
金属工艺   15871篇
机械仪表   16900篇
建筑科学   18153篇
矿业工程   9560篇
能源动力   5998篇
轻工业   25573篇
水利工程   8155篇
石油天然气   8966篇
武器工业   3440篇
无线电   259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475篇
冶金工业   9430篇
原子能技术   4385篇
自动化技术   35408篇
  2024年   1001篇
  2023年   3931篇
  2022年   9546篇
  2021年   12157篇
  2020年   8965篇
  2019年   6328篇
  2018年   6499篇
  2017年   7295篇
  2016年   6558篇
  2015年   10643篇
  2014年   13369篇
  2013年   15735篇
  2012年   19378篇
  2011年   20460篇
  2010年   19409篇
  2009年   18232篇
  2008年   19140篇
  2007年   18386篇
  2006年   16188篇
  2005年   13151篇
  2004年   9282篇
  2003年   6547篇
  2002年   6162篇
  2001年   5548篇
  2000年   4468篇
  1999年   2009篇
  1998年   774篇
  1997年   678篇
  1996年   610篇
  1995年   460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319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4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57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5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面对~3He气体资源严重短缺的国际形势,2018年基于~6Li+CdTe新型中子探测器方案被提了出来,其具备热中子探测效率高、γ灵敏度低及可与~3He气体中子探测器相比拟的特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6Li+CdTe中子探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MCNP6软件对~6Li+CdTe中子探测器进行物理建模并且对其物理性能、结构参数、中子慢化体设计等进行模拟计算,并就该探测器在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开展了探索研究。结果显示:CdTe吸收层的最佳厚度为10μm;当6层~6Li+CdTe的中子探测单元叠加时,~6Li转化层的最佳厚度为60μm,此时热中子探测效率超过50%;探测系统的尺寸达到4 m×32 cm时,可以满足特殊核物质监测的要求。整个模拟研究获得了探测器最佳工作参数以及辐射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对特殊核材料在线中子监测装置的实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小型堆非能动安全系统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为准确测定气体裂变产物88Kr的半衰期,本工作从辐照铀靶中分离得到3个放化纯的88Kr气体测量源。以85Kr作内标监督源,137Cs或57Co作外标监督源,使用多个HPGe探测器分别采用单探测器位置接力法和双探测器位置接力法跟踪测量88Kr 196.3 keV能量的特征γ射线,跟踪时间均在8个半衰期以上,以获得其半衰期数据。对3次独立测量数据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最终得到88Kr半衰期测定结果为(2.796±0.015) h。  相似文献   
54.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5.
孙淑光  周琪 《计算机应用》2020,40(5):1522-1528
针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关联部件众多,发生故障时诊断时间长,从而影响飞机运行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飞机通信寻址报告系统(ACARS)的远程实时故障诊断方案。首先,分析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特点,设计搭建检测滤波器;然后,利用ACARS数据链实时发送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相关部件的残差计算,并根据残差决策算法进行故障诊断及定位;最后,针对不同故障部件残差间的差异大、决策门限无法统一的缺点,提出基于二次差值的残差决策改进算法,减缓了检测对象的整体变化趋势,降低了随机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避免了将瞬态故障诊断为系统故障的情况。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二次差值的改进残差决策算法避免了多决策门限的复杂性,在采样时间为0.1 s的情况下,故障检测所需时间大约为2 s,故障检测时间大幅降低,有效故障检测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56.
阐述了我国钢管行业进入"新常态"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钢管企业经营状态;提出我国钢管企业提高生存能力的方向与开发新领域。建议我国钢管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及时转型,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找准生产产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积极开发新领域,研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57.
Engineering novel Sn-based bimetallic materials could provide intriguing catalytic properties to boost the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Herein, the first synthesis of homogeneous Sn1−xBix alloy nanoparticles (x up to 0.20) with native Bi-doped amorphous SnOx shells for efficient CO2 reduction is reported. The Bi-SnOx nanoshells boost the production of formate with high Faradaic efficiencies (>90%) over a wide potential window (−0.67 to −0.92 V vs RHE) with low overpotentials, outperforming current tin oxide catalysts. The state-of-the-art Bi-SnOx nanoshells derived from Sn0.80Bi0.20 alloy nanoparticles exhibit a great partial current density of 74.6 mA cm−2 and high Faradaic efficiency of 95.8%. The detailed electrocatalytic analyses and correspond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simultaneously reveal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Bi atoms into Sn species facilitates formate production by suppressing the formation of H2 and CO.  相似文献   
58.
针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进行了二期管道设计,采用八极磁铁校正法对束流进行了扩束及均匀化,最终在靶上得到了一个30 cm×30 cm、均匀性好于92%的均匀分布的束斑,满足了单粒子效应实验的需求。为降低靶站处的束流能散及中子本底,采用两级降能的方案,在偏转磁铁前放置1个降能片,将能量分为100 MeV和40 MeV两档,并分别针对这两个能量点进行方案设计,束流利用率均在42%以上。公差分析结果表明,四极磁铁对靶上束斑均匀性的影响大于八极磁铁,安装过程中应优先保证四极磁铁的安装公差。  相似文献   
59.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大量感知数据汇集到sink节点的采集方法会导致sink节点附近的节点能量耗尽,造成能量空洞。针对该问题,利用移动的sink节点进行数据收集是一种解决方法,其中移动sink的路径规划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移动sink路径规划算法,将无线传感器中随机分布的节点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寻找sink节点移动的最佳转向点,最终得到最优的移动路径,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周期最大化。仿真实验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该算法能显著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60.
Effe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integrated devices with high powder density has become a serious issue, which requires material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TC).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eak bonding between graphite and Cu, a novel Cu/graphite film/Cu sandwich composite (Cu/GF/Cu composite) with ultrahigh TC was fabricated by electro-deposition. The micro-riveting structure was introduced to enhance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graphite film and deposited Cu layers by preparing a rectangular array of micro-holes on the graphite film before electro-deposition. T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graphite volume fractions and current den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C enhancement generated by the micro-riveting structure for Cu/GF/Cu composites at low graphite conten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at at high graphite content, and the strong texture orientation of deposited Cu resulted in high TC. Under the optimizing preparing condition, the highest in-plane TC reached 824.3 W·m−1·K−1, while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this composite was about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aphite fil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