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7篇
轻工业   1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至关重要,目前主流的4.4 V高电压钴酸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达到260 Wh/kg以上,所以发生热失控的风险会更大.本文利用加速绝热量热仪对两种品牌公司的高电压钴酸锂软包电池进行热失控研究,评估高电压钴酸锂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并分析了两种电池发生热失控的行为差异.温度-时间曲线和温度变化率-温度曲线的结果表明,在温度升至80℃左右时,电池内部开始发生缓慢的放热副反应,当温度持续升高到150℃左右时,由于隔膜开始熔化导致正负极短路释放大量的热,加剧了后续副反应的发生,在此温度下数分钟电池发生完全热失控最终达到最高温点600℃左右.在此期间电池温度变化率一直处于线性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32.
采用有限元方(Finite Element Method)对环氧树脂/聚氨酯(EP/PU)梯度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进行了分析.详细讨论了梯度层数目对应力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EP和PU组成相同时,梯度材料缓和热应力的效果比双层材料显著.且梯度材料的热应力缓和效果随梯度层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3.
利用二氯乙酸甲酯制备尿囊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二氯乙酸甲酯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制备尿囊素的新工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物的总收率为30 1%。  相似文献   
34.
将稻壳用10%(体积分数)的盐酸处理后在600℃焚烧得到稻壳二氧化硅,再利用球磨法进行研磨,得到平均粒径为5.01 μm、分散度为1.31的超细稻壳二氧化硅粉体.研究了研磨时间、球料比和磨球直径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并对研磨前后粉体的性质、红外光谱(FTIR)及X-衍射图谱(XRD)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合适的球料比、磨球...  相似文献   
35.
采用微波技术,以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为组分,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出Cs(或PVA)质量分数沿厚度方向由高(低)到低(高)渐变的梯度材料。将该梯度材料沿厚度方向进行切片,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法对各层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厂各层的吸水性能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在该梯度材料中,Cs质量分数、溶胀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拉伸模量沿厚度方向呈现渐变。其中Cs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为81%~17%,溶胀率为54%~350%,拉伸强度为65.4~33.2 MPa,断裂伸长率为28.6%~81.1%,拉伸模量为4.75~1.17 GPa。  相似文献   
36.
以甲基二氯膦和双酚A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聚甲基亚膦酸双酚A酯(PMPBE)。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仪、热失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垂直燃烧仪、极限氧指数仪及微型量热仪表征了PMPBE及环氧树脂(EP)/PMPBE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MPBE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逐渐提高,最大放热速率和放热量逐渐降低,EP在700 ℃的残炭率明显提高。当添加20份PMPBE时,EP的极限氧指数从19.0 %提高到27.6 %,达到V-0级,最大放热速率与放热量均下降了27 %;说明该阻燃剂是良好的本征型阻燃剂。  相似文献   
37.
研究天然氨基酸作用下ε-己内酯在微波场中的开环聚合反应.在微波聚合中,微波功率、反应时间、氨基酸的浓度等对聚合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微波功率510 W、ε-己内酯与L-笨丙氨酸摩尔比等于60、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可得到重均分子量(-Mw)为13.3 kg/mol的聚(ε-己内酯).红外(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分析证实氨基酸连接到聚合物链上.  相似文献   
38.
对南酸枣皮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与溶剂提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南酸枣皮中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释放的影响,并通过透析袋模拟肠道的吸收作用,考察其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体外消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主要在胃部释放,经模拟胃液消化1 h后,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释放量分别为73.72、38.55、37.53 mg/g;肠液消化2 h后,总多酚、总黄酮释放量分别增加10.29 mg/g和8.78 mg/g,而部分原花青素发生分解,降幅为17.87%;透析袋内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释放量分别为5.94、5.48、3.21 mg/g,生物利用率分别为7.07%、11.59%和10.42%,因此黄酮类化合物最可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不同处理方法的多酚类化合物的释放量为模拟胃肠液消化<传统热水浸提<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化学提取>中药口服>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39.
研究南酸枣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及其抗氧化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 种酚类物质的含量;同时用总抗氧化能力法、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羟自由基(·OH)清除法分别测定南酸枣消化过程中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胃肠液模拟消化后3 种酚类物质含量下降,但均无显著变化。南酸枣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其抗氧化能力逐渐下降。本实验对南酸枣消化过程中的多酚组成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多酚含量的减少,抗氧化性逐渐降低。并通过比较胃肠消化过程的两个因素(化学因素、酶活性因素)的影响,发现消化酶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较小,而主要是化学环境影响了酚类物质含量,但是消化酶可显著提高南酸枣在消化过程中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40.
以二氯甲基膦和双酚A为原料,制备亚膦酸酯双酚A,亚膦酸酯双酚A再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亚膦酸酯环氧树脂。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利用丙酮盐酸法和磷钼蓝法分别测定了环氧值和磷含量,并对固化物的热稳定性、极限氧指数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亚膦酸酯环氧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GPC)、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GPC)分别为387、404 g/mol,分散指数(Mw, GPC/Mn, GPC)为1.04,磷含量为4.3 %(质量分数,下同),环氧值为0.437 mol/100 g;固化产物分解时放热量小,阻燃性能较高,极限氧指数达到38 %,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为25、975 MPa,断裂伸长率为5.3 %,冲击强度为24.8 kJ/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