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81篇
电工技术   10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05篇
化学工业   174篇
金属工艺   78篇
机械仪表   94篇
建筑科学   119篇
矿业工程   124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66篇
水利工程   68篇
石油天然气   167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4篇
冶金工业   44篇
原子能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17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为了弄清在固态流化采掘条件下,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藏固相颗粒在水平管段内的运移规律,基于液固两相流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耦合EDEM软件模拟了在水平管段不同液相速度、不同粒径、不同丰度下的水合物固相颗粒运移特征,并采用大型固态流化采掘物理实验模拟工具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单颗粒水合物在水平管段中的运移方式以跃移和蠕移为主,水合物颗粒群在水平管段中的运移方式受水合物丰度、液相速度、管径、水合物固相颗粒粒径影响较大;(2)当水合物丰度较低、颗粒粒径较大、液相流速较低时,固相颗粒运移方式主要以跃移、蠕移为主;(3)当水合物丰度较高、颗粒粒径较小、液相流速较大时,固相颗粒运移方式主要以悬移为主;(4)提高液相进口速度是提高水平管内净化效果的有效手段。结论认为:(1)选取破碎效果较好的二级破碎工具可以提高水平管段固相颗粒群的净化效果;(2)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水平管段内压力降主要受液相流速影响较大,在满足举升泵设备负荷前提下,应调整注入排量来达到合适的液相流速。  相似文献   
172.
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纯Cu2O样品中,采用浸渍法分别引入Mg、Al、Fe助剂制备Cu2O-MgO、Cu2O-Al2O3、Cu2O-Fe2O3催化剂。采用XRD、FT-IR、TEM和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助剂的加入对甲醛乙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晶度和可还原性能有较大影响,进而使甲醛乙炔化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相比MgO与Al2O3,Fe2O3的引入,使Cu2O结晶度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Fe2O3与Cu2O之间产生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乙炔亚铜活性物种的形成,从而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3.
王树东  李海涛 《微电机》2008,41(4):52-55
阐述了电压矢量脉宽调制和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用DSP实现了对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全数字化控制.应用数字信号微处理器TMS320LF2407A对系统进行嵌入式设计;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抢占式多任务调度机理移植到DSP中.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以及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4.
近年来国内基本掌握了埋藏深度小于3500 m的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且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目前,埋藏深度3500~4500 m范围内的深层页岩气评价也在四川盆地威远、泸州和大足等地区取得了突破,进一步证实了深层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与浅层页岩气相比,深层页岩气在工程技术和开采成本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深层页岩气能否取得规模效益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论证国内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可行性,从经济评价角度探讨川南页岩气立体开发的经济效益。建立川南页岩气单井产量估算模型,并对纵向上两层水平井的产量取算数平均值,分别计算不同单井成本、不同页岩气补贴标准下的内部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①"十四五"期间的国家财政补贴对于能否进行商业开发页岩气依然具有重要影响;②上、下2套井网立体开发页岩气能实现优势互补,具有经济可行性;③降低成本是页岩气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5.
总结四川盆地不同类型气藏的储产转化规律,首次对四川盆地不同类型气藏的储产转化规律从储产转化规模、储产转化工作量、储产转化时间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了采气速度、亿方产能建产井数和亿方产能建产时间三个指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气藏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四川盆地气藏特征,将样本气藏分为中高渗气藏、低渗气藏、致密气藏三类,得出了不同类型气藏储产转化指标推荐值。统计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亿方产能建产井数和亿方产能建产时间能客观的反应不同类型气藏的特征,其呈现的规律符合四川盆地不同类型气藏的实际开发规律。判别气藏类型、结合储产转化流程,可实现对气藏开采规模、达产时间及所需工作量的快速预测,为气田开发规划指标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6.
以2%葡萄糖和2%菊粉分别作为对照,测定在无葡萄糖的MRS培养基中添加2%平菇多糖,0.5%和2%富硒平菇多糖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后活菌数、pH及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24 h后,平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都促进了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两种益生菌的增殖,其中0.5%富硒平菇多糖效果更好;2%富硒平菇多糖对发酵48 h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效果优于菊粉,对植物乳杆菌的增殖效果与菊粉相当。平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促进了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代谢生成短链有机酸的含量,其中2%富硒平菇多糖的促进作用更强,两种益生菌发酵后的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葡萄糖2%)提高了340%、32.5%、43.4%、51.4%和122.7%、186.5%、183.3%、412.5%。  相似文献   
177.
为了解决长行程定子不连续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存在的因无法全程安装位置传感器和不同动子和定子之间的电磁参数不固定所造成的控制性能下降的难题,提出一种在每一段定子内先进行参数标定,再进行速度控制的控制系统设计。首先,在动子进入过程中,对电机进行电磁参数标定,根据标定参数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然后,使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使动子快速达到设定速度值并稳定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动子进入过程参数标定精度分别为0.002Wb和0.000 4H;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位置估计精度为0.63mm,速度收敛时间为0.45s,稳态误差为0.02m/s。基本满足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用于长行程运输的控制快速性、稳定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8.
硫化氢作为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在石油行业各个生产环节分布广泛,其产生的危害包括腐蚀、中毒、爆炸等多种风险因素。对于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吴定采油作业区所在的陕西省吴起县铁边城地区元267油藏侏罗系油井在开采过程中发现的硫化氢,针对油区这种情况对产生硫化氢油井加注RD-5型除硫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9.
我国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水深介于300~3 000 m的深水区,具有弱胶结、非成岩的特征,为了测试和研究该类型水合物必须原位、大量、快速制备样品,而目前常用的搅拌法、喷淋法、鼓泡法等制备技术却存在着生成速度慢、储气密度低等问题。为此,自主设计、研制了1 062 L非成岩水合物快速制备釜,针对我国南海非成岩水合物的物性特征,开展了搅拌法、鼓泡法、喷淋法单一制备方法及“三合一”法(上述3种方法相结合)水合物制备实验,测试了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力、电阻率及反应时间等数据,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制备方法的水合物生成情况与制备效率。实验结果表明:①搅拌法、鼓泡法、喷淋法制备水合物过程中,生成的水合物均缓慢增加并逐渐铺满整个液面;②搅拌法制备过程中可以观测到明显的诱导期,而喷淋法、鼓泡法及“三合一”法却无明显的诱导期;③单一制备方法及“三合一”法制备水合物过程中,电阻率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趋势亦与水合物制备速率基本一致;④“三合一”法的制备周期明显短于单一制备方法(搅拌法、喷淋法、鼓泡法单一方法的制备时间分别约为“三合一”法的5.14倍、3.59倍、3.16倍)。结论认为,所研制的1 062 L水合物快速制备釜能够实现海洋非成岩水合物样品的原位、快速制备;较之于单一制备方法,“三合一”法大大提高了水合物的制备效率。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