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16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46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The twinning and slip activities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sheet at a strain rate of 1 200 s^-1 were investigated. Dynamically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arious oriented samples were measured usi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reveal that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mechanism is twinning for 90° oriented sample, and is slip for 45° and 0° oriented samples. TEM analysis for samples at a strain of 0.3% shows that the main deformation mechanisms for 90°, 45° and 0° oriented sample are {1012} 〈 1011 〉 and {1011} 〈 1012 〉 twinning, basal slip and non basal slip, respectively.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rue stress--true strain curves can be explained based on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相似文献   
72.
以中间相沥青添加质量分数为50%的Si粉制备的炭泡沫预制体为坯体,在高温感应烧结炉中结合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SiC多孔陶瓷预制体.利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备了SiC多孔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SiC多孔陶瓷骨架及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界面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多孔陶瓷预制体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了多孔陶瓷的孔隙率和复合材料的密度.结果表明:添加Si的质量分数为50%的炭泡沫预制体反应烧结后获得的SiC多孔陶瓷具有三维连续通孔结构,孔筋致密并且具有较高的开口孔隙率.通过挤压铸造工艺制备的SiC多孔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无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在Sm_2Zr_2O_7中掺杂Ce元素对其热膨胀系数的影响.通过共沉淀法合成Sm_2Ce_xZr_(2-x)O_7(0≤x≤0.4)粉体,在1600 ℃烧结成形.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利用热膨胀仪检测其热膨胀系数.Sm_2Ce_xZr_(2-x)O_7(0≤x≤0.4)的晶格常数大于纯Sm_2Zr_2O_7,热膨胀系数也高于纯Sm_2Zr_2O_7,这是因为Ce元素的掺杂有效地削弱了材料的化学键.  相似文献   
74.
以商用AD95氧化铝陶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约束应力下测试材料的动态、静态压痕硬度,同时观察动态、静态压痕的形貌照片以及压痕横截面照片.研究结果表明,AD95陶瓷的动态压痕硬度高于静态,且随着约束应力提高二者均不断增大;约束应力越大,动态硬度提高越明显.因为高应变率条件下的惯性效应和约束应力的耦合作用,使裂纹扩展严重滞后,材料变形抗力大幅提高,动态硬度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5.
利用Instron电子拉伸机和Split-Hopkinson压杆(SHPB)实验装置,研究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条件下冷轧和退火Cu板法向、轧向、横向的力学性能.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冷轧和退火Cu板的流变应力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冷轧Cu板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均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横向屈服强度最大,轧向最小,且低应变程度下的流变应力也具有同样规律.退火Cu板呈现近似各向同性.考虑准静态和动态变形时可能的塑性变形机制,基于微观晶体塑性变形理论的Taylor模型可定性地解释冷轧Cu板压缩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6.
利用Instron 电子拉伸机和分离式霍普金生压杠(SHPB)实验装置, 研究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条件下热轧TB2钛合金织构多晶板的力学性能。对TB2钛合金板材的轧向、横向以及轧制平面内与轧向成45°等3个方向进行了压缩实验, 得到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热轧TB2钛合金板材不同方向上的流变应力均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表现出明显的应变速率强化效应。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均表现出各向异性, 且准静态和动态压缩行为规律不一致。考虑准静态和动态变形时可能的塑性变形机制, 基于微观晶体塑性变形理论, 定性讨论了热轧织构多晶TB2钛合金板屈服强度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7.
化学气相沉积高纯钨的择优取向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electronic backscatter ring diffraction,EBSD),对用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高纯钨进行了微观结构和晶面取向分析;利用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和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高纯钨的动态和准静态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化学气相沉积高纯钨具有柱状晶组织,并且具有明显的(100)择优取向;动态屈服强度达到2000 MPa以上,静态屈服强度约为1350 MPa,具有应变速率敏感性  相似文献   
78.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分别合成一元及多元稀土锆酸盐Sm2Zr2O7和(Gd0.4Sm0.5Yb0.1)2Zr2O7陶瓷粉体,在1600℃无压烧结10h合成致密的陶瓷块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各粉体和块体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阻抗分析仪测试2种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一元及多元稀土锆酸盐均具有单一的焦绿石结构,中等的介电常数以及低的介电损耗,二者的介电常数均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Gd0.4Sm0.5Yb0.1)2Zr2O7陶瓷的介电常数低于Sm2Zr2O7,但二者的介电损耗值相差不多。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材料介电常数与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针对内部爆炸加载的工业纯铁圆管和爆炸成形弹丸非常高的宏观塑性变形,对相应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塑性变形时纯铁内发生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这与冲击波引起的绝热温升和塑性变形功产生的绝热温升有关;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软化作用使纯铁具有较高的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0.
内部爆炸加载条件下钢管变形与破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速摄影研究了钢管膨胀历程,并对破碎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动态塑性是决定破片最终速度的主要因素,圆管膨胀时外表面形成以剪切为主的裂纹,并向内扩展,接近内表面的绝热剪切带伴随着圆管的膨胀而扩展,并未出现失稳现象,但在正应力的作用下成为优先的断裂通道,决定破片的尺寸和形态,中碳Si-Mn贝氏体钢与50SiMnVB钢的破碎性能相近,但贝氏体钢动态塑料性很更好,破碎的膨胀量较大,更有利于提高破片初速,是弹比较理想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