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电工技术   45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52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90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61.
表面微织构刀具对改善刀-工摩擦接触状态、刀具磨损及抗黏附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利用光纤激光器,在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上进行了微沟槽和微圆坑织构的加工对比试验,分析了平均输出功率、脉冲频率和离焦量等不同工艺参数对微织构的形貌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平均输出功率和脉冲频率的增加,微沟槽宽度和微圆坑直径分别表现出增大和减小的趋势;采用较大的脉冲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能够改善微织构的形貌和质量;当负离焦量在-1~-1.4mm范围时,在沟槽底部获得了更加均匀光滑的形貌。  相似文献   
462.
表面微结构刀具对改善刀-工摩擦接触状态、刀具磨损及抗黏附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聚晶金刚石刀具表面,利用光纤激光器进行了不同形状的微结构加工,并分析了扫描速度、脉冲频率和平均输出功率等不同工艺参数对微沟槽形貌和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平均输出功率和脉冲频率的增加,微沟槽宽度和深度分别表现出增大和减小的趋势;采用较小的扫描速度和和较大的平均输出功率能够降低沟槽侧壁粗糙度,改善微沟槽的形貌质量。  相似文献   
463.
张杰  郭晓霞  赵威 《现代电力》2015,32(1):64-69
提出一种将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的新型控制策略。以分布式小容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进行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采用SPWM电流矢量控制技术,在MATLANB/SIMULINK中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系统以最大功率并网的同时,充分利用逆变器容量,实现负载总谐波、特定次谐波和无功电流的最佳补偿,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电网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464.
将分布式电源(DG)的无功调节能力与传统的电压调节手段相结合,研究了含DG的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建立以降低系统网损、抑制电压波动为综合目标的配电网模糊无功优化模型。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对配电网系统进行无功补偿选址,采用量子混合蛙跳算法求解含DG的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表明在配电网接入DG的基础上进行无功优化能较大程度地改善系统电压水平和降低系统网损,并且证明了所提算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5.
钛合金因其优越的比强度、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但由于热导率低、弹性模量小、化学活性高等问题而导致其切削加工性差.介绍了大进给铣削技术这种高速高效的钛合金加工方法,分析了大进给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带来的效率、品质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加工程序优化方案,并在实际产品上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66.
随着矿冶行业的快速发展,尾矿堆积量逐年增多,特别是铁尾矿已成为国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先用铁尾矿制备轻质高强陶粒,然后以该陶粒作为轻骨料制备陶粒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水灰比、减水剂用量、砂用量、增稠剂用量对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陶粒上浮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该铁尾矿基陶粒混凝土的最佳方案为水灰比0.25、减水剂用量0.5%、砂用量20%、增稠剂用量0.12%。最终制得28 d抗压强度为67.33 MPa、抗折强度为8.1 MPa、体积密度1 940 kg/m3的高性能陶粒混凝土。研究中解决了轻骨料陶粒混凝土中陶粒上浮问题,实现了资源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467.
对3种细度(细粉、微粉和超微粉)的桑叶粉进行了粒径、显微结构与功能成分溶出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桑叶细粉相比,桑叶微粉和超微粉的平均粒径分别减小86.82%,91.39%。桑叶粉中主要功能成分的最大溶出量变化为:DNJ(1-脱氧野尻霉素)分别增大107.86%,118.75%(P0.01);黄酮分别增大28.47%,31.86%(P0.05);总酚分别增大0.40%,4.91%;多糖分别增大18.86%,36.57%(P0.05);氨基酸态氮分别增大20.00%,45.00%(P0.05);可溶性膳食纤维分别增大3 998.31%,6 809.12%(P0.01);总膳食纤维分别增大324.84%,554.92%(P0.01);不溶性膳食纤维分别减小53.31%,86.59%(P0.01)。粉碎有利于桑叶粉功能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468.
金属零件在切削加工后,其被加工表面会形成一残余应力层,其所引起零件的变形是影响精密弱刚性零件精度的重要的因素。为了预测Ti6Al4V零件因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而引起的变形,本文介绍一种测量表面等效残余应力及其作用深度的方法而达到此目的。通过对被加工面的对面进行两次腐蚀去除材料的操作使得零件的厚度和中性层的位置发生变化,测量此过程中零件挠度和表面应变的变化,进而计算得铣削加工引起的零件表面等效残余应力及其作用深度值。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该方法得到的结果,发现有限元计算得到的零件挠度和应变的变化与实际测量值非常吻合,因此可以断定该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其可以正确评估铣削加工引起的表面残余应力性质和大小并能准确预测零件铣削加工后因表面残余应力而引起的工件的变形量,从而可以预测零件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69.
以钒尾矿为主要原料,烧制球形、方形、棒状和片状4种形状不同的陶瓷颗粒,研究陶粒形状对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将4组陶粒按体积比1:1、1:1:1和1:1:1:1进行配比组合作为粗骨料,制备陶粒混凝土,研究不同形状陶粒配比对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形陶粒、方形陶粒与棒状陶粒体积比为1:1:1时,制备的陶粒...  相似文献   
470.
为研究焊缝类型和内加肋板对钢管相贯节点超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开展了 3个X形方圆钢管相贯节点的超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节点的破坏形态,分析了节点处的应变分布规律,得到了节点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3个X形方圆钢管相贯节点的裂纹均起始于节点的鞍点位置,角焊缝和熔透焊缝X形方圆钢管焊接相贯节点均呈现出冲切破坏特征,并且焊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