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0篇
  免费   777篇
  国内免费   499篇
电工技术   540篇
综合类   619篇
化学工业   726篇
金属工艺   435篇
机械仪表   369篇
建筑科学   515篇
矿业工程   294篇
能源动力   133篇
轻工业   808篇
水利工程   207篇
石油天然气   232篇
武器工业   94篇
无线电   5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9篇
冶金工业   235篇
原子能技术   126篇
自动化技术   79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调查江苏省辖区内的食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现况。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13市区流通和餐饮环节的油炸食品、速食面、食用油类等样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1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 采集5类食物共277份, 15种多环芳烃的检出率为18.8%, 各类食品中目标化合物检出含量范围: 油炸面类食品0.3~197.7 μg/kg; 速食面0.3~72.0 μg/kg; 食用油0.3~27.4 μg/kg; 果蔬类 0.1~2.56 μg/kg; 谷物0.1~6.92 μg/kg。苯并(a)芘(BaP)均未超标。结论 江苏省内食品中存在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 15种多环芳烃的总含量的均值以油炸面类食品和食用油最高, 速食面次之, 谷物与果蔬类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初步探讨乳酸菌的黏附机制,对15株乳酸菌的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以及体外黏附Caco-2细胞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筛选出高黏附性乳酸菌菌株。采用化学试剂和酶处理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细胞壁表面成分,再经过cFDA-SE荧光标记后,测定其对Caco-2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分析影响黏附的主要黏附素。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最高,为12.73%;不同乳酸菌之间的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存在差异;经高碘酸钠、苯酚、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尤其是氯化锂和热处理,能显著降低KLDS 1.0901的黏附性(p<0.05)。表明KLDS 1.0901对Caco-2细胞的黏附可能是以表层蛋白为主的多种黏附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壬基酚的健康指导值进行探讨,为进一步评估壬基酚暴露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的原则与方法,在广泛检索现有壬基酚毒理学数据的基础上,筛选高质量的文献纳入研究数据库,经全面评估后选择适宜的临界效应,结合不确定性分析确定壬基酚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结果经过文献收集和筛选,最终选用以一项较高质量多代生殖毒性研究中观察到的肾脏毒性为敏感指标,以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为外推起始点,使用LOAEL-不确定系数法进行推算。结论壬基酚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为0.025 mg/kg BW。  相似文献   
994.
虫草具有较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本文以19株野生虫草分离株为研究材料,利用ITS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从Genbank上下载虫草属相关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19株虫草无性型分离物进行ERIC-PCR扩增,同时还检测了上述无性分离物发酵液中虫草素的含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分子水平上19株虫草的无性型分离菌株,都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与高雄山虫草(C.takaomontana)、蝉花(C.cicadae)、古尼虫草(C.gunnii)以及冬虫夏草(C.sinensis)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269、0.1228、0.2251和0.2354,在遗传距离上,与高雄山虫草和蝉花较近,与冬虫夏草较远。ERIC-PCR相似系数在0.8水平上,可以将19个蛹虫草菌株分为3组,相似系数在0.9水平上19株蛹虫草菌种可以分为8组。对蛹虫草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检测发现,所有蛹虫草无性型分离物发酵液都含有虫草素,最高的可达到126.33 mg/L,为现有的蛹虫草生产菌株JD的119倍。  相似文献   
995.
信息中心网络(ICN)的节点缓存功能有助于海量内容的高效分发,缓解链路拥塞并减少流量冗余. 传统的缓存策略不利于提高全网缓存的内容多样性和缓存节点的平均命中率,现有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了公平的内容流复用,但没有充分考虑节点之间的协作,导致节点缓存的利用率不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当前节点缓存状态对其他节点的影响入手,提出一种基于相关性概率的ICN协作缓存策略,根据路径及相邻节点信息做出本节点的缓存判断,从而有效控制缓存冗余.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减轻服务器负载,丰富全网内容多样性,有利于提高交错复杂网络节点的命中率和利用率,减少请求跳数.  相似文献   
996.
煤气化细灰及其原煤的热解特性与官能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婵婵  刘霞  霍威  郭晓镭  龚欣 《化工学报》2015,66(4):1449-1458
对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细灰和粉煤气化细灰及其原煤的热解特性与官能团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方法以及热重-质谱联用(TG-MS)技术,分析了两种气化工艺所得细灰的特性,以及细灰与原煤官能团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气化细灰在经历煤气化过程后仍有部分挥发分未完全分解,细灰中的挥发分含量与其气化工艺有关;煤气化过程中,部分官能团未分解,并可能有部分官能团重排生成了较稳定的含氧化合物等新官能团。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少数类样本合成过采样技术(SMOTE)在处理非平衡数据集分类问题时,为少数类的不同样本设置相同的采样倍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改进的SMOTE方法--GASMOTE.首先,为少数类的不同样本设置不同的采样倍率,并将这些采样倍率取值的组合编码为种群中的个体;然后,循环使用GA的选择、交叉、变异等算子对种群进行优化,在达到停机条件时获得采样倍率取值的最优组合;最后,根据找到的最优组合对非平衡数据集进行SMOTE采样.在10个典型的非平衡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与SMOTE算法相比,GASMOTE在F-measure值上提高了5.9个百分点,在G-mean值上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与Borderline-SMOTE算法相比,GASMOTE在F-measure值上提高了3.7个百分点,在G-mean值上提高了2.3个百分点.该方法可作为一种新的解决非平衡数据集分类问题的过采样技术.  相似文献   
998.
合成了新试剂 5-(5-氰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 ( 5-CN-PADAT ),探讨了该试剂与Pd 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1.2 mol/L HClO4中,于室温下Pd 可与5-CN-PADAT反应,生成组成比为1∶1的紫红色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86 nm 处,Pd的质量浓度在 0~1.2 μg/m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 A=1.110 ρ (μg/mL) + 0.008 6,相关系数r=0.999 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20 × 105 L · mol-1 · cm-1。反应在强酸介质中进行,大量常见金属离子及 1 250 倍的金,500 倍的锇,250 倍的银和铑,125 倍的铱和铂,75 倍的钌不干扰Pd的测定。方法应用于钯分子筛和钯-炭催化剂中Pd 的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 2.3% 和3.7%。  相似文献   
999.
通过使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铅锌矿含量进行分析,建立了矿山现场快速测定铅锌矿中铅、锌、铜、钼等元素的分析方法。根据待测元素的能量位置,选用35 kV为最优电压。比较了铝、钛、镍等滤片的测试效果,使用镍元素滤片配合4 mm大准直器能够有效降低钼元素的检出限。为了满足矿山现场实际测定的需要,实验采用无制样直接检测的方法。通过数学校准模型对不同样品表面状态进行校准,实现了现场块状、屑状、粉状等矿山实际样品的良好定量分析。采用实验方法检测标准样品和矿山实际样品中的铅、锌、铜、钼等元素含量,测定值与认定值或其他方法的测定结果相符。准确度偏差能够满足现场选矿的需求,重现性好,检测周期短,已经应用于国内某些大型铅锌矿采矿基地。  相似文献   
1000.
以试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 5-I-PADAT )做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0.6~2.4 mol/L HClO4介质中,钯(Ⅱ)与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而在此高酸度下,钴(Ⅱ)则完全不能显色;在pH 3.6~10的缓冲介质中,钴(Ⅱ)与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钴络合物形成后以强酸酸化,提高酸度至0.6~3.0 mol/L HClO4,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质子化型体。研究还发现,钴(Ⅱ)、钯(Ⅱ)与5-I-PADAT形成的络合物,均呈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位置十分接近,强峰分别位于580和583 nm,弱峰分别位于532和543 nm。基于钴(Ⅱ)、钯(Ⅱ)与5-I-PADAT显色酸度的差异以及吸光度的加合性特点,采用双波长叠加,建立了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方法。钴、钯质量浓度分别在0~0.4 μg/mL和0~1.0 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17×105 L·mol-1·cm-1和1.10×105 L·mol-1·cm-1,灵敏度较单波长分别提高1.75和1.53 倍。方法应用于催化剂和矿样中钴和钯的同时测定,测定值与推荐值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50%~2.3%(钴)和1.0%~1.4%(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