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8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07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51.
基于安徽某铜矿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技术条件,根据矿柱安全系数公式计算出隔离矿柱合理宽度为20 m左右,运用材料力学简支梁平衡理论分析计算了隔离矿柱合理间距为60~65 m。以理论计算值为依据 ,数值模拟中采用3种方案分析不同隔离矿柱间距参数下矿岩的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隔离矿柱宽度为20 m时,矿体开挖后在采场顶底板表现为拉应力状态,在隔离矿柱处表现为压应力状态,且应力和位移随着隔离矿柱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尤其是当隔离矿柱间距为70 m时,采场应力和位移明显增大,矿柱剪切破坏的程度加大,且顶板安全率小于1,因此间距为65 m时是较为合理的,计算结果符合矿山实际。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溜井底部放矿漏斗角对矿石流动性的影响,以金山店铁矿-480~-410 m段主溜井为工程背景,采用PFC2D离散元软件对放矿漏斗角分别为45°、50°、55°、60°、65°的主溜井放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为定量描述不同放矿漏斗角下矿石流动性之间的差异,定义矿石质量流率比为矿石流动性评价指标,分析各放矿漏斗角下的矿石流动性特征,揭示放矿漏斗角对矿石流动性的影响机理。构建溜井放矿相似试验平台,进行溜井放矿相似模拟试验,计算矿石的质量流率比,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矿漏斗角为60°时,矿石质量流率比最大,矿石流动性最好;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所得矿石质量流率比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似试验结果能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3.
含钒页岩矿床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横山多层含钒页岩矿床开采进行了离散元数值模拟,通过曲线估计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随开采深度、矿体倾角、分段高度和开采厚度4个影响因素变化的发育曲线;设计了4因素3水平数值模拟正交试验,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矿体倾角>分段高度>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对比分析表明在试验水平内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经验公式应用于多层含钒页岩矿床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中缺乏合理性;将极差作为各单因素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影响的权重,结合曲线估计结果建立了多因素变化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测函数。  相似文献   
54.
矿床开采阶段高度的优选研究是直接关系到矿山生产安全可靠性和经营效益的课题之一。以某多层缓倾斜矿床开拓系统为基础,首先利用3DMine矿业工程软件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了矿床开拓系统三维模型,实现了复杂多层矿床地下开采工程的三维可视化;其次,在常用的CAD工程设计基础上,建立了中段开拓工程多维可视、可采矿量计算、工程量核算等功能的阶段开拓工程实体模型,并展示了模型的动态剖面和透明显示效果;最后选用阶段单位掘进量最小的阶段高度优化方法,对研究矿床4个备选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优选方案与矿山实际基本一致,验证了三维可视化的阶段高度优选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5.
设备检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设备检修高危作业项目分类及定义、分级界定以及管理流程等方面对设备检修高危作业项目的分级管理进行了阐述。要求规范设备检修企业的管理行为,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结合矿业工程学科母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特征,探讨完善研究生培养对策。随着矿业工程行业的发展,对资源综合利用重视持续提升,行业融合持续加速,产业市场革新持续增强,技术经济转型持续加快,影响了母体行业特别是采矿业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应更关注学科行(专)业特色与母体行业产学研协同发展,在健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时,构建基于不同需求层次的多维度协同培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7.
准确预测岩爆等级是保证地下工程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统计国内外400多起典型岩爆案例,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比σc/σt、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σ/σc、弹性变形能指数WET和岩石完整性系数Kv等4个岩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同一等级岩爆的指标值呈现正态分布,并依据岩爆烈度分级标准,提出了一种正态白化权函数代替传统三角白化权函数;分别运用专家调查法与熵权法得到岩爆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引入基于理想点的组合赋权法,将组合得到的综合权重与正态白化权函数结合构成岩爆预测的灰评估模型;选取国内外20组典型岩爆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正态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估模型与传统的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法、未确知测度法相比,其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预测精度更高;将模型应用于宜昌苏家坡磷矿的实际工程中,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同。因此,研究方法既为灰色聚类法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又为岩爆准确预测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针对乌龙泉矿产能预测需求,结合矿山现有资源赋存情况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现状,采用基于相对误差值Δ的大小和非紧邻均值生成算法的灰色预测方法,建立矿山石灰石的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有效地减小了异常数据的不利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矿产能变化趋势,预测值平均误差率不高于5%。采用该产能预测模型对乌龙泉矿2016—2020年的石灰石产量进行预测分析,并结合矿山矿床地质品位分布、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和采场开采条件日趋改善的可能性,综合确定该矿5 a石灰石平均年产量为81.7万t,进而制定矿山外购石灰石产品的策略和保证矿山产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9.
传统累计变形预测方法在曲线结构分解和表征模型选择上具有多样性,由此引起了工作量大、预测精度低以及预测方法适用对象较局限等问题,为此考虑降雨量、库水位、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累计变形的影响,基于非线性自回归模型建立了多变量自优化动态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在三峡库区典型的“阶跃型”滑坡——白家包滑坡累计位移预测中。通过对滑坡变形累计曲线时间序列的分析,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全曲线模型进行求解,形成了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训练,并将适应度函数均方误差作为预测模型误差偏离标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优化动态神经网络对滑坡多个测点的累计位移拟合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1%左右,预测过程减少了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考虑了滑坡发展过程的动态性,可为“阶跃型”滑坡累计位移的实时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大量矿山岩体工程中广泛存在着不同性质岩石相互接触,局部构成了典型的复合岩体,复合岩体的破坏相对于单一岩体更为复杂,为探究复合岩体中裂隙几何特征对其整体破坏模式及强度的影响,对含单裂隙的复合岩样进行了单轴压缩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倾角或长度越大,复合岩样中力学性能相对较弱一侧的裂隙扩展尤其是反翼扩展范围越小,其破坏模式呈现出"X"→"y"→""的过渡变化特征;复合岩样整体强度与裂隙长度、裂隙倾角分别呈现出线性负相关和"S"型非线性正相关,而对于裂隙平行于轴向荷载的复合岩样,其整体强度与完整复合岩样整体强度较为接近,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复合岩样的破坏过程,能够为复合岩体工程的加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