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98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5680篇
电工技术   2706篇
综合类   5284篇
化学工业   2902篇
金属工艺   6220篇
机械仪表   2967篇
建筑科学   1810篇
矿业工程   916篇
能源动力   797篇
轻工业   2230篇
水利工程   903篇
石油天然气   3622篇
武器工业   338篇
无线电   37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37篇
冶金工业   1015篇
原子能技术   1555篇
自动化技术   429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4249篇
  2010年   2165篇
  2009年   1203篇
  2008年   1268篇
  2007年   931篇
  2006年   1211篇
  2005年   1378篇
  2004年   5100篇
  2003年   2901篇
  2002年   2876篇
  2001年   1837篇
  2000年   1137篇
  1999年   2028篇
  1998年   1446篇
  1997年   1424篇
  1996年   769篇
  1995年   649篇
  1994年   525篇
  1993年   2216篇
  1992年   1757篇
  1991年   1205篇
  1990年   1130篇
  1989年   890篇
  1988年   563篇
  1987年   307篇
  1986年   220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82篇
  1979年   63篇
  1965年   62篇
  1963年   25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26篇
  1957年   33篇
  1956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RF溅射方法在不同的基片温度下制备了非晶态和晶态NdFeB溥膜合金。研究了薄膜合金的磁各向异性。在600℃溅射得到的晶态样品具有强的垂直各向异性和高的矫顽力。由非晶态晶化得到的晶态合金也呈现了较强的垂直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992.
Cu基Cu-Zr-Al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清  王英敏  羌建兵  张新房  王德和  董闯 《金属学报》2004,40(11):1183-1188
利用变电子浓度经验判据,从Cu—Zr亚组元体系中的最深共晶点Cu61.8Zr38.2和次深共晶点Cu56Zr44出发,连接第三组元Al,建立(Cu61.8Zr38.2)1-xAlx和(Cu56Zr44)1-xAlx变电子浓度线.电子浓度在1.24—1.30的(Cu61.8Zr38.2)1-xAlx合金可通过铜模吸铸法形成直径为3mm的块体非晶;对于(Cu56Zr44)1-xAlx系列合金,块体非晶形成的电子浓度区间为1.28-1.36.热分析结果表明,每条变电子浓度线上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形成能力随电子浓度增大而增加.其中,(Cu61.8Zr38.2)1-xAlx变电子浓度线上的非晶合金Cu58.1Zr35.9Al6(e/α=1.3)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最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其特征参数Tg=760K,Tg/Tl=0.648,皆高于已报道的最优成分Cu55Zr40Al5(Tg=722K,Tg/Tl=0.614)。  相似文献   
993.
用受迫振动法测量了夹角为60°和129.5°的铝双晶的内耗,都观测到一个温度内耗峰,峰巅温度是200℃左右(频率1Hz)激活能为0.88eV对于这个内耗峰的机制做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994.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minor amounts of La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an Al-Li-Cu-Mg-Zr alloy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l-Li alloyssome impurities,such as Fe,Si and Na segregated on the grain boundaries,and the addition ofminor amounts of La decreased the segregation of these impurities.In addition,La could giverise to grain refinement,and retard the growth of precipitates.The tensile properties andtoughness of the Al-Li alloy containing minor amounts of La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La-free Al-Li alloy.  相似文献   
995.
稀土与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固体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除Pm以外的16个稀土与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HBTMPP)的固体配合物,其组成为RE(BTMPP)_3,对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热分析表明,在氩气中,热分解是一步完成的,在空气中,热分解分二步完成,前者的热分解产物是RE_4 (P_2O_7)_3,后者的产物为RE_2P_4O_(13)测定了配合物的振动光谱,对其主要吸收谱带进行了归属,配合物中RE-O键具有较高的离子特性  相似文献   
996.
刘中华  刘纯鹏 《金属学报》1991,27(5):136-140
在873—973K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方铅矿的氢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比较彻底,其规律可用在化学控制区的收缩核模型描述.还原反应为氢浓度的一级反应,活化能为79.0kJ/mol.试样的SEM二次电子图象表明,因液态 Pb与固态方铅矿间的界面张力很大,反应过程中在方铅矿表面难以形成Pb的液膜。  相似文献   
997.
氯化物熔盐中Nd^3+在液体Ga电极上还原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森林  苏明忠 《金属学报》1991,27(3):111-115
本文利用循环V-A法(CV)研究了Nd~(3+)在液体Ga电极上还原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Nd~(3+)在Ga电极上的还原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在较高的电位扫描速度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电荷传递反应,即Nd~(3+)+e?Nd~(2+);在电位扫描速度较低时,随后的化学反应为第一步反应的控制步骤,即Nd~(3+)+e?快Nd~(2+)+mCl→慢NdCl_m~(2-m)。第二步为不可逆的电荷传递反应,即沉积的金属Nd与Ga合金化,Nd~(2+)+2e→Nd(Ga)。估算了该反应的标准反应速度常数为7.0×10~(-3)cm/s。  相似文献   
998.
冲床高速送料数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冲床高速送料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数控系统硬件采取CPU主从式结构,驱动单元采用高,低压供电,恒流斩波控制,并根据步进电机的特性,将升、降速时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送料的高速性。数控系统的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根据冲床加工特点,参考ISO标准,设置了用户指令,用户指令少,功能强,可大大减少用户程序的编程量。  相似文献   
999.
用紧凑拉伸试样测定了65Cr5Mo3W2VSiTi(LM2)钢不同贝氏体量和不同回火温度的M/B复相组织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根据试验数据估算了各工艺的疲劳门槛值。结果表明,LM2钢M/B复相组织的疲劳裂纹扩展属非连续扩展机制,疲劳裂纹微观扩展速率的计算值和宏观扩展速率的实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1000.
Cu含量对一种新型Al-Mg-Si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Cu含量变化和热处理条件对一种新型舰载飞机用Al-Mg-S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u后,实验合金的 腐蚀方式由点蚀转变为晶间腐蚀,且腐蚀程度随Cu含量的增加而严重;与欠时效和过时效状态相比,T6态对晶间腐蚀较敏感,与晶界析出相的连续分布有关.电化学实验表明,所有实验合金均较快进入钝态;随Cu含量的增加,实验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向正向变化,腐蚀电流密度增加;随时效时间的延长,点蚀电位、晶间腐蚀的临界点位和自腐蚀电位逐渐向负向变化.而点蚀电位和自腐蚀电位随时效时间呈抛物线变化,晶间腐蚀的临界电位则呈直线变化. 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