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3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研究了缺位取代的三元钨霜多化合物配位水被有机硫配体取代的杂多化合物的制备,用二步合成法首次制备了2种晶体。〖(C4H9)4N〗4H2WiW11O39CuS(CH3)2和〖(C4H9)4N〗4H2WiW11O39ZnS(CH3)2。通过电子光谱、拉曼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模板剂,钛酸正四丁酯(TBOT)为钛源,异丙醇为溶剂,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合成出介孔TiO2前驱体凝胶后,经老化、焙烧得到了TiO2介孔材料.利用XRD、HR-TEM、TGA、N2的吸附-脱附、BET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的降解为模型反应,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并与商品DegussaP-25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比表面积为137.5m2/g、孔径为8.62nm的锐钛型介孔TiO2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3.
64.
采用1,4-丁二醇、马来酸酐、十八醇为主要原料,合成出一种双子表面活性剂1,4-丁二醇双琥珀酸十八醇双酯磺酸钠。此化合物的合成由两步酯化以及一步磺化反应组成,双酯化反应采用SiO2负载磷钨酸(PW12/SiO2)为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1,4-丁二醇双马来酸十八醇双酯合成的优化反应条件为:n(1,4-丁二醇双马来酸单酯):n(十八醇)=1.00:2.20,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150℃,反应8h,酯化率达到97.2%,产率为84.9%。磺化反应的条件为:n(1,4-丁二醇双马来酸双酯):n(NaHSO3)=1.00:3.00;反应4h;反应温度90℃;催化剂(CTAB)用量1.5%,磺化率达到92.7%,产率为74.9%。在25℃水溶液中测得该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γcmc为41.9mN/m,CMC为7.2×10-5mol/L。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很低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65.
郑凌蔚  刘士荣  谢小高 《电网技术》2011,35(10):159-164
将光伏发电系统看成基于气象参数的非线性黑箱模型,用非线性自回归外推模型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辨识。采用了对系统维数不敏感的基于方差分析展开的改进小波神经网络对系统进行非线性自回归外推模型辨识,辨识数据和验证数据均取自实际光伏发电系统。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与Sigmoid网络函数法、树分割法及基本小波神经网络法...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从改革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出发,就自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经验,阐述了如何开发、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期引起同行关注和交流,切实提高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7.
JGT-Ⅺ型产品是一种高性能微型探伤仪。它不仅具有轻巧灵便的探枚式构造,而且通道多,灵敏度高,探测范围全面。特别是象形显示方式直观,操作简易,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掌握使用。 本仪器可用于探测钢轨的核伤,螺孔裂纹,水平裂纹,纵向裂纹以及焊缝裂纹等各种伤损,适用于“43”、“50”、“60”等多种轨型。对站线,弯道、道岔前后段等用大型仪器不便检查的路段,本仪器特别合适。 主要技术性能 1)通道数:三通道,具有三路发射和接收。 2)显示方式:64只发光管平面显示,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轨头,螺孔及轨腰部位伤损。绿色表示钢轨各部位,红色表…  相似文献   
68.
蓝艇  刘士荣 《机器人》2007,29(3):298-304
首先,介绍了生物社会中的群体智能.接着,讨论了群体机器人技术中的群体控制、群体通信和群体形态等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趋势,并介绍了群体机器人系统的几个典型任务环境.最后,通过一个物体搜集任务的仿真实例来说明群体智能设计原则在多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
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辨识Hammerstein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线性系统的辨识一直是现代辨识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课题。针对非线性系统中Hammerstein模型,文中提出了利用群集智能中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非线性模型进行辨识。讨论了PSO的基本算法与参数初值的设置与选择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相比PSO算法对于非线性辨识的有效性和鲁棒性。PSO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优化问题的群集智能算法,它的突出特点是算法中需要选择的参数少,程序实现简单,并在种群数量、寻优速度等方面较其他进化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县存高噪信比情况下,也收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编队控制中的机器人行为与基于服务的运动行为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刘士荣  董德国 《机器人》2012,34(1):120-128
以基于位姿误差的虚拟目标跟踪为控制模式,提出了独立于编队控制与协作任务,但却适用于多移动机器人编队运动的基于服务的机器人运动行为结构,并对其基本运动行为与选择方法进行了设计.提出的基于服务的机器人行为结构借鉴了软件工程领域的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具有可重用性.多机器人编队形成、改变等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