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8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氯乙烯/纳米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的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纳米CaCO3的微乳化分散技术制得了一种新型氯乙烯/纳米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对该PVC树脂的流变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PVC树脂在较高剪切应变下,熔体扭矩的下降幅度比通用PVC树脂增加了近一个数量级,在Haake流变仪上测得塑化熔融时间从通用PVC树脂的6 min缩短到2.5 min.这种新型PVC树脂的微商热失重曲线(DTG)的失重速率变化最大温度从299 ℃上升到320 ℃,维卡软化点上升了9 ℃.此外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aCO3在PVC树脂基体内呈现了小于100 nm颗粒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三唑磷合成反应机理与合成工艺.根据实际的三唑磷连续生产工艺,选用SUPCON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三唑磷连续合成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实际运行表明,三唑磷得率提高1%,有效成分含量提高1%,达到了预期效果,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3.
通过微乳化分散技术使CaCO3实现良好分散,通过氯乙烯原位悬浮聚合制得了纳米CaCO3微乳化法原位聚合PVC树脂(简称纳米PVC树脂)。为解决纳米PVC树脂的颗粒形态控制难题,提出了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方法,建立了纳米PVC树脂颗粒特性的软测量预测模型,应用效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纳米PVC树脂的平均粒径。利用该软测量预测模型在30 m3聚合釜上实现了纳米PVC树脂颗粒特性优化,制得具有较理想颗粒特性的纳米PVC树脂。  相似文献   
24.
针对软测量技术的应用问题,设计了基于OPC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服务器站与操作站独立运行,服务器站计算机与控制系统连接,进行现场数据采集与软测量模型计算,计算出目标变量,并将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再由OPC服务器发送。操作站计算机通过工业以太网与服务器站计算机连接,利用OPC客户端与OPC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目标变量的监控。将该方案应用于氯乙烯聚合过程聚合速率与单体转化率的在线检测中,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5.
智能控制技术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浆造纸过程具有大滞后、大惯性、强非线性、时变以及多变量耦合等问题,为提高生产过程的操控质量,各种智能控制技术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文章就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和专家系统以及集成控制技术等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支持向量机以及小波理论与智能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将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6.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章毅  夏陆岳  潘海天 《浙江化工》2003,34(9):24-26,16
数据挖掘技术是当今一项新兴技术,它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模式识别、数理统计等先进技术从大量数据信息中挖掘和发现有价值和隐含的知识。本文介绍了一些主要用于化工过程的数据挖掘技术,如粗集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主元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等,并对其在化工过程建模、控制、故障诊断和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
针对聚氯乙烯粒径分布在线软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混合建模方法,并将该建模方法应用于聚氯乙烯粒径分布建模研究中。混合模型由机理模型和误差补偿模型所组成。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的单体液滴群体平衡(Population Balance Equation,简称PBE)模型,由于聚氯乙烯成粒过程的复杂性和强非线性,单纯的机理模型预测与实际分析值相比仍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体液滴群体平衡模型修正模型,对单体液滴群体平衡模型的输出进行修正,由此建立起聚氯乙烯粒径分布混合模型。由于混合模型既能按照液滴分散与聚并机理对聚氯乙烯颗粒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同时又充分利用了生产现场数据对模型误差进行修正,应用到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测试结果表明,与单纯机理模型相比,聚氯乙烯粒径分布混合模型具有更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8.
应用WebField JX-300XP系统设计亚磷酸二甲酯-草甘膦联产尾气-氯甲烷连续回收过程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并用SCX语言编程实现主要设备的控制与连锁保护。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控制精度高,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9.
采用纳米CaCO3的微乳化分散技术制得了一种新型氯乙烯/纳米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对该PVC树脂的流变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PVC树脂在较高剪切应变下,熔体扭矩的下降幅度比通用PVC树脂增加了近一个数量级,在Haake流变仪上测得塑化熔融时间从通用PVC树脂的6 min缩短到2.5 min。这种新型PVC树脂的微商热失重曲线(DTG)的失重速率变化最大温度从299℃上升到320℃,维卡软化点上升了9℃。此外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aCO3在PVC树脂基体内呈现了小于100 nm颗粒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30.
CO_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是离子液体对CO_2进行捕集回收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研究提出了一种半经验半机理模型,用于预测CO_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首先,基于Krichevsky-Kasarnovsky方程的先验机理知识构建了预测模型,并利用亨利常数经验Valentiner式和无限稀释偏摩尔体积经验多项式修正该模型,以提高模型的应用范围;将CO_2在多种离子液体和相应压力、温度范围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实验数据涵盖了相应的操作条件范围,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学习和修正,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然后,利用测试集对所建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测,模型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可用于CO_2在多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预测,预测结果与相应实验数据较为吻合,模型预测性能良好。研究工作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CO_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的数据信息分析,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