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4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4种骨的纳米化加工及其制品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骨、猪骨、牛骨和鸡骨为原料,采用高能湿法球磨的方法制备纳米骨液,比较研究4种纳米骨液的特性,以期为纳米骨液的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4种骨的化学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鱼骨的灰分含量最高,而鸡骨的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最高。高温(120℃)预处理后,4种骨的PO43-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和强度无显著性差异,鱼骨位于1 450~1 700 cm-1波数范围内的蛋白特征吸收峰与其他3种的显著不同。鱼骨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 h球磨后降低至纳米级别(162 nm),在2 h球磨后为135 nm,而猪骨、牛骨和鸡骨的平均粒径分别在2、2 h和5 h球磨后小于200 nm,4种骨的最小平均粒径依次分别为117、105、89 nm和153 nm。在球磨过程中,骨液的钙释放率呈线性增加,p H值先增加后保持稳定,亮度和白度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和三氯乙酸可溶性肽含量逐渐增加。与其他3种骨相比,鱼骨的纳米化粉碎效率和制品的白度最高,为加工纳米骨液相对最适宜的原料。  相似文献   
82.
为探究鱼糜制品在二段式制备过程中及水浴复热方式中过熟味(Warmed-over flavor,WOF)形成过程及变化趋势,采用采用(40℃加热60 min预煮)不同二段式水浴温度(85、90、100℃加热30 min)、不同二段式水浴时间(90℃加热5、10、15、20、25、35、40、45 min)制备鱼糜凝胶;对(40℃加热60 min+90℃加热30 min)制备的鱼糜凝胶采用不同复热水浴温度(60,70,80,90,100℃加热30 min)、不同复热水浴时间(90℃加热2.5、5、7.5、10、15 min)进行处理,并对水浴加热前后的鱼糜凝胶进行感官、电子鼻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浴加热方式下鱼糜凝胶共检测到7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15种、酮类6种、醇类15种、酯类10种、酚类4种、酸类2种、烃类7种、其他化合物15种;结合OAV值及感官评价显示鱼糜凝胶WOF关键因子为己醛、壬醛、辛醛、1-辛烯-3-醇、庚醛、(E)-2-壬烯醛、(E,Z)-2,6-壬二烯醛、香叶基丙酮以及(E)-2-辛烯-1-醇、苯乙酮、苯乙烯等,且WOF表现为类似"酸败气味"、"陈腐气味"的异味。在二段式加热条件下(预煮40℃,60 min;鱼糕化90℃,30 min)制备的鱼糜凝胶在复热条件80℃加热30 min开始产生WOF,并随温度升高,WOF愈浓。本研究为鱼糜制品在二段式制备及后续熟化加工中WOF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3.
铬鞣革分别采用8类共19种典型复鞣剂复鞣,并用两亲聚台物复鞣加脂剂处理,对所得革的吸水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植物鞣剂、代替型合成鞣剂和乙烯基单体聚台物复鞣的革,其吸水度无明显变化;用甲醛和戊二醛复鞣,革的防水性有所提高;用辅助型合成鞣剂和矿物鞣剂复鞣,革的防水性明显降低;含铬钼改性栲胶和含铬合成鞣剂则使复鞣革的防水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4.
光纤差动保护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涛 《安徽电力》1999,16(4):44-46
  相似文献   
85.
本文结合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220kV额尔齐斯变110kV母线单臂伸缩式隔离开关改造工程,分析了单臂伸缩式隔离开关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将其改造为双臂剪刀式隔离的主要优势,并详述了工程实施的具体步骤、关键节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臭氧水处理对调理水产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臭氧水处理方式(冲淋和浸泡)以及贮藏温度(4℃和10℃)对草鱼片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冲淋组草鱼片常温贮藏1 d后的感官得分、TVB-N值显著高于臭氧水浸泡组和对照组草鱼片;与对照组相比,臭氧水冲淋、浸泡处理草鱼片的Shannon、ACE、Chao1指数值均下降,Simpson指数值上升,链球菌科、气单胞菌科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4℃、10℃贮藏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臭氧水处理草鱼片的Shannon指数值下降,Simpson指数值上升。与对照组菌群结构相比,臭氧水处理草鱼片在4℃贮藏后其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显著减少,布丘氏菌属、乳球菌属等显著增加,而在10℃下不动杆菌属显著减少,沙雷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等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臭氧水处理显著改变草鱼片群落结构,降低草鱼片菌群的多样性,且处理后贮藏温度对草鱼片菌群结构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7.
该研究探讨了用清水+臭氧水漂洗的鱼糜在-18℃贮藏期间凝胶强度、持水性、色泽、羰基、巯基、硫代巴比妥酸(TBA)、风味等的变化。研究得出,在0~24周贮藏期间,臭氧漂洗组羰基含量增加了4倍,TBA含量增加了约2倍,总巯基与游离巯基含量分别下降至原来的63.50%、66.61%。且相同贮藏时间臭氧漂洗组的羰基含量较对照组高,巯基含量较对照组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臭氧漂洗组和对照组的鱼糜及鱼糜凝胶亮度与白度增大,凝胶持水性和凝胶强度缓慢下降,但前3周臭氧漂洗组的凝胶强度强于对照组。贮藏中鱼糜的腥味、鲜味和咸味降低。综上,在贮藏中臭氧漂洗虽然会一定程度上促进蛋白质与脂质的氧化,不过在贮藏终点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且清水+臭氧水漂洗可以在贮藏前一个月控制鱼糜凝胶强度的下降并一定程度上提高鱼糜白度。另外,一级动力学模型在贮藏前一个月可较好地反应其品质变化。该研究为臭氧在鱼糜贮藏稳定性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8.
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具有多通道、实时性高、运算量大等特点,为提高平台的控制精度,对六自由度平台位姿参数正解法进行改进,将平台定为动平面三点空间坐标,并将二次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对产生的奇异解进行方程补偿,降低了运算次数并提高了效率。设计了基于DSP的控制系统。系统由DSP控制板、直流电机、Stewart平台和上位机软件构成。上位机软件由LabView开发,通过串口进行上下位机的通信。介绍了平台控制系统的原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精度的定位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9.
介绍了低氧热环境地面模拟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对环境舱压力、环境舱温度、环境舱氧浓度闭环控制。基于西门子公司PLC硬件平台开发了分布式控制器,采用WINCC7.0组态软件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控制器采用主从站架构完成对低温液氮系统、压力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的控制,上位机计算机与控制器之间采用以太网通讯。在软件方面,根据低氧环境试验的需求和试验流程,设计并实现了PID闭环控制、数据存储、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功能。并对该实时控制系统进行了验收,验收结果分析表明,该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开发周期短,能够完成多种环境参数的控制任务,并为产品集成设计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0.
用反应球磨法制备NiAl-TiC复合材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球磨Ni、Al、Ti和C粉末以合成NiAl-TiC复合材料,分析了反应合成机理。结果表明,NiAl和TiC的突然生成归结于两个爆炸反应:Ni Al→NiAl ΔH1,Ti 2C→TiC ΔH2。还研究了NiAl和TiC化合物球磨过程中晶粒细化的规律以及粉末颗粒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