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顺利纺制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针对该纤维的性能特点和用户对成纱异纤的严格要求等条件,开清棉工序采取"小定量、低速度、勤抓取"工艺,以减少纤维损伤,保证成卷质量;梳棉工序采用"慢速度、多梳少打、勤转移"工艺,以减少棉结产生;并条工序采取"短流程、低速度"工艺,防止纤维条过熟;粗纱和细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后区牵伸、大后区隔距"的工艺原则;络筒工序掌握"小张力、低速度"的控制原则。同时严格控制各工序温湿度和异纤,最终成功纺制出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2.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的叠合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北山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额济纳旗沉积带,公婆泉-中口子-苏红图(尚丹)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盆地面积小,分布零星,后期改造强烈。早白垩世盆地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具有箕状或不对称断陷结构,为北东向展布的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也可分为阿拉善和蒙古造山带两大沉积区,在造山带内发育的盆地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而在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白垩纪盆地为一套杂色碎屑岩沉积,缺少烃源岩。白垩纪盆地与侏罗纪盆地为大角度叠合,存在交错叠合和披盖叠合两种型式,披盖叠合型式有利于早期盆地烃源岩的埋藏、成熟,是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43.
吐哈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地质露头、地震 剖面、钻井等资料结合逆冲构造理论分析,发现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具有独特的构造样式和地质结构,从而提出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山体楔形带、山前断阶带、冲断褶皱带,凹陷斜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新认识,以区别于原有的北部山前带、鄯善弧形带的划分方案。其中冲断褶皱带与中央隆起带进一步分为东西两个分支,各分支在南北向的重叠.上非常一致,反映了吐哈盆地新生代以来受造山带逆冲挤压和盆地基底断块抬升的应力格局。台北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研究表明,有两次快速沉降期(中-晚侏罗世、中新世-第四纪)。第二期烃源岩埋深加大,经历地质时间长,有利于油气大规模生成并聚集成藏,并与冲断褶皱带的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形成互相配置。分析表明:山前两排褶皱带在靠近生油凹陷和走滑断层的构造低部位的砂岩体更有利于晚期油气藏的聚集;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的下盘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4.
为了解决现有欠驱动模块化机械手指节限位机构结构复杂、更换手指不方便及功能单一的问题,基于欠驱动原理设计了一种采用块式指节限位机构的模块化机械手。块式指节限位机构结构简单,模块化手指更换方便,可以实现多功能抓取和捏取。采用机构静力学分析方法,对机械手捏取状态下的手指进行了静力学分析,推导出了末端指节的接触力计算公式。采用ADAMS软件对机械手进行了接触力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块化机械手可稳定包络抓取直径为80~150 mm的3种球状物体,接触力控制在5.86~13.91 N,可包络抓取直径为60~100 mm的3种圆柱状物体,接触力控制在9.16~18.69 N,可捏取厚度为0~12 mm的2种薄片状物体,接触力可以达到任意设定值。研究设计的机械手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为机械手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研究一种分析缓蚀组分间协同效应的新方法。方法 使用Material Studio 7.0软件中的Amorphous Cell模块进行对象构建,在不同体系中利用Discover模块进行优化和运算,以水分子为探针进行FFV值测试,模拟计算得到FFV,再利用其变化率,来预测缓蚀组分间的协同效应,并通过传统方法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 FFV模拟结果表明,在CO2体系中,MTIAS与AB2N具有协同效应,当二者按照摩尔比3∶2复配时的FFV最小,FFV的变化值D值最大,协同效应最好,缓蚀效率最高,而MTIAS与CPQA没有明显协同效应。在CO2/H2S体系中,MTIAS与CPQA按照摩尔比4∶1复配时的FFV最小,D值最大,协同效应最好,缓蚀效率最高;而当按照摩尔比1:4复配时,却出现了明显的拮抗效应,此时MTIAS与AB2N没有明显协同效应。失重法、极化曲线的测试结果与上述结果吻合。结论 通过缓蚀剂膜层的FFV预测缓蚀组分间的协同效应,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6.
由于自动驾驶无法准确感知障碍物信息,且感知误差较高,为了提高自动驾驶避障能力,提出基于毫米波传感器与激光雷达信号融合的自动驾驶障碍物感知方法。将毫米波传感器内置于自动驾驶装置中,采集自动驾驶装置与障碍物之间的激光雷达回波信号,采用匹配滤波器进行干扰滤波处理,提取传感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特征量,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实现信号时频转换,通过Wigner-Vill分布检测和多分辨特征聚类,分析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毫米波传感信号回波特征,根据波束形成和信号融合结果实现对障碍物感知和自适应定位。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自动驾驶障碍物感知的准确性较高,感知误差较低,最低为0.01,响应速度较快,最快为0.1 s,收敛迭代步数较小,定位能力较强,提高了自动驾驶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7.
针对目前方法进行汽车制动主动控制时,存在控制时间长、丢包率高以及控制的误差大的问题,提出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汽车制动主动控制。该方法首先建立了数据的支撑裕矩阵,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对汽车的传感器监测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依据融合后的信息设计控制器,使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最后将监测信息输入优化的控制器中实现汽车制动主动控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主动控制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制动的时间较短且丢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8.
为表征最大粒径为53 mm水泥稳定碎石(CTB-50)的抗压强度,评价了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的可靠性,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龄期的增长规律,建立了抗压强度增长方程及预测模型,并分析了级配类型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VVTM试件抗压强度与试验段芯样相关性较高,可达91%左右;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增加呈线性增大,在养护初期强度增长较快,60 d后强度趋于稳定;建立的抗压强度增长方程、预测模型与试验结果相关系数分别不小于0.982、0.976,预测值误差绝对值分别小于3%、6%;CTB-50的初始、极限抗压强度分别约为传统水泥稳定碎石(CTB-30)的1.25倍、1.09倍,相同的强度控制指标下,CTB-50可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基层裂缝。  相似文献   
149.
可变气门正时相位器系统已成为发动机的标准配置,目前主要有液压驱动相位器和电机驱动相位器两种技术方案。液压相位器依赖于发动机机油压力和温度,因此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工作。发动机在启动停机过程和低温工况下,也需要随时能够调整相位,因此不依赖油压的电动相位器的系统得到了开发和应用。此类电动相位器可以达到更高的响应速度,以满足稀薄燃烧快速调节相位的需求。本文介绍了电动相位器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见结构,以及在发动机上几个应用场景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50.
周期结构在减振降噪、滤波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功能梯度材料是近年出现的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为了满足水下低频宽带应用的要求,将周期结构和功能梯度材料相结合,提出了厚度和阻抗梯度变化的准周期结构。利用传递矩阵法,对厚度和阻抗梯度变化的准周期结构进行了反射系数的仿真,与周期结构带隙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厚度与阻抗对准周期结构带隙的影响,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制备了试验样品,进行了水下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厚度和阻抗梯度变化的准周期结构,第一带隙具有更低的起始频率与更高的截止频率,阻抗梯度变化对准周期结构带隙特性的影响大于厚度梯度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准周期结构实现水下低频宽带的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