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3篇
  免费   2442篇
  国内免费   1678篇
电工技术   1955篇
综合类   2085篇
化学工业   2147篇
金属工艺   1458篇
机械仪表   1259篇
建筑科学   1398篇
矿业工程   717篇
能源动力   442篇
轻工业   2182篇
水利工程   646篇
石油天然气   641篇
武器工业   231篇
无线电   20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69篇
冶金工业   920篇
原子能技术   369篇
自动化技术   3028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972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597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799篇
  2014年   1009篇
  2013年   1211篇
  2012年   1512篇
  2011年   1643篇
  2010年   1486篇
  2009年   1574篇
  2008年   1487篇
  2007年   1560篇
  2006年   1450篇
  2005年   1153篇
  2004年   919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针对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设备运维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视化运维平台.首先分析了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可视化功能需求,并设计了其架构和方案;其次从设备运行状态、配置描述文件管理、故障信息传递等方面对全景可视化进行了研究;最后建立了核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设备故障诊断与告警模型,实现了核电站的智能化预警.该可视化运维平台可大幅度提升核电站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2.
红外测温作为一项非接触式带电检测技术,可快速、安全地发现电缆终端异常发热缺陷.为了相应地提高巡检人员红外拍摄技能水平和图像分析能力,在总结归纳各类电缆终端故障案例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110 kV电缆终端红外测温培训系统,该系统等比还原了110 kV电缆终端.内部结构采用110 kV终端样品和加热系统相结合,可真实模拟电缆终端运行工况;布置多个定制加热器及温控表,灵活配置发热状态;采用PID控温算法,使温度控制平稳;采用ModBus-Tcp协议与温控表通信,通过WiFi-485总线实现移动终端对温控箱的远程设置;人机交互界面可灵活设置温度并实时显示监测结果.该系统在实训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结合混合型储能装置的快速充放电特性,开展储能式同相供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给出系统拓扑并划分出谷时充电、削峰放电和再生制动三种工作模式,以解决电气化铁路中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机车过分相问题和再生制动能量回馈利用问题等,同时搭建仿真模型验证系统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4.
采用等离子熔覆法在Mn13高锰钢上制备了低碳Fe-Ni合金层。以熔覆电流、喷头移动速率、离子气流量和热处理温度作为输入参数,以冲击韧性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和粒子群算法优化(PSO)BP神经网络模型,并跟冲击韧性与热处理温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PSO-BP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06%、6.12%和3.03%。PSO-BP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35.
张波  王坚俊  韩文芳  陈锋  姚晖  邹晖 《热力发电》2021,50(12):145-152
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早期匝间短路故障,通过分析电抗器匝间电弧性短路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电抗器故障特征提取及诊断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Mayr电弧模型的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的时变电路模型,并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了故障电抗器等效电感的频谱特性,发现其等效电感不再恒定而是存在周期性振荡。然后利用时变电路状态方程求解方法,分析在工频激励下故障电抗器输出电流的转移解、零状态响应及频谱特性,证明在匝间电弧的周期性短路过程中,故障电抗器输出电流中将激发出特定次数的谐波分量,分析电流谐波特性可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进行诊断。通过对一起电抗器故障的电流互感器(CT)和电压互感器(PT)录波数据进行求解和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故障特征提取及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6.
邹静 《电源学报》2021,19(4):203-210
以提高变换器电源的效率和可靠性为目标,设计了基于电流馈电推挽式变换拓扑的变换器电源。为使变换器电源具备开关管以零电压开关方式通断、开关频率恒定等理想特性,采用电压型推挽全桥逆变器,设计属于电流馈电推挽式变换拓扑结构的变换器电源装置主回路。选择DSSK60-015A全波整流二极管作为变换器电源主回路硬件;通过反馈控制电路调控电压波动时控制端流变化;根据变压器电感、匝数、线径等特性设计变压器绕制结构,完成变换器电源变压过程;设计保护电路,保证电源可靠工作。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变换器电源的输出电压、电流误差范围均在2%内,开关管实现了零压开通,变换器电源功率因数均保持在0.96以上,且效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137.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是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中切换隔离开关时产生的特殊电磁暂态现象。VFTO会以传导和辐射方式影响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探究VFTO对二次设备的干扰特性,文中采用自制的二次侧干扰测量装置对某1 000 kV GIS的电压互感器(PT)二次侧共模干扰进行现场实测。接着,对比了5种时频分析方法的性能,采用其中性能较优的同步压缩小波变换(SWT)对实测波形进行了时频分析。实测结果表明:PT二次侧的共模干扰电压峰峰值最高可达9.65 kV。微脉冲的时频分析结果表明:7.8 MHz频率分量幅值高,且贯穿波形的始终,是PT二次侧干扰的主导频率分量。该分析结果可为GIS中二次设备的电磁抗扰度测试和电磁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由于火电机组的功率响应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性,常规线性模型难以精确反映机组实际的一次调频响应特性。通过分析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主汽压力等关键因素对机组一次调频功率响应特性影响,引入阀门流量特性和主汽压力耦合函数、主汽压力模型和调节级压力-负荷动态转换系数,在典型汽轮机模型基础上构建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功率响应特性精细化模型。结合某660 MW超临界机组的一次调频试验对所建立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常规模型相比,新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机组的一次调频功率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39.
邹英  刘华赛  韩赟  滕华湘  蒋光锐 《钢铁》2022,57(12):118-130
 日益复杂的服役环境,对汽车底盘及结构内件耐蚀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酸洗板已无法满足。以低合金高强钢(HSLA)、铁素体贝氏体钢(FB)和复相钢(CP)为代表的热基镀锌高强钢兼具热轧钢板的高成形性及镀层钢板的高耐蚀性,取代酸洗板用于汽车底盘和结构内件制造,不仅可以提高整车防腐性能,还可以降低零件修复、更换和再生产带来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为汽车企业选材用材升级、降本增效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汽车用热基镀锌高强钢对组织性能及表面质量的要求极其严格,国内外具备产品开发及稳定供货能力的企业很少。从化学成分、热轧、冷却、卷取和退火等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及析出相的影响方面阐述了热基镀锌高强钢组织性能调控机理,以色差、漏镀和锌流纹等缺陷为例概述了热基镀锌高强钢表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攻关方向。重点介绍了锌铝镁镀层在耐腐蚀方面的优势以及热基锌铝镁产品的主要应用途径。综述了国内外汽车用热基镀锌高强钢的生产及应用现状,指出进一步提升综合性能、改善表面质量和拓展极限规格是其发展方向。同时指出,需要持续关注热基镀锌高强钢生产和应用方面的问题,如色差、漏镀和锌流纹等表面问题,焊接飞溅、气孔和LME裂纹问题以及针对底盘特定腐蚀环境的耐蚀性数据积累及评价。  相似文献   
140.
赣西地区浒坑钨矿是我国华南钨、锡、铜多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典型矿床之一。对浒坑钨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白云母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磷灰石和锆石原位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白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代为(152.3±1.73)Ma;磷灰石具有特殊的“M”型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富F和Mn,贫Cl和Mg;锆石具有高Th/U比值,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亏损LREE、富集HREE。锆石微量元素(Ce、U和Ti)温度计和氧逸度计结果表明,锆石形成于岩浆早期高温(800 ℃)和低氧逸度条件下。研究认为,浒坑赋矿花岗岩在演化初期经历了强烈的矿物结晶分异,矿床的形成可能与还原性高分异岩浆演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