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2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311篇
电工技术   265篇
综合类   334篇
化学工业   872篇
金属工艺   455篇
机械仪表   442篇
建筑科学   451篇
矿业工程   187篇
能源动力   168篇
轻工业   256篇
水利工程   126篇
石油天然气   304篇
武器工业   28篇
无线电   5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3篇
冶金工业   305篇
原子能技术   48篇
自动化技术   7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The phase behavior of a hybrid polymer network (HPN) composed of poly[(propylene glycol maleate)-co-(propylene glycol phthalate)] crosslinked with styrene and polyester–urethane crosslinked with methylene-bis-ortho-chloroaniline was examin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ase separation and impact strength of the HPNs is discussed. The composition of HPNs has an effect on their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利用锥函数方法,给出空间环型区域上关联函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本文通过实例,对DECnet路由选择参数COST和HOP的数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两个参数在选择网络接口中的作用。提出了保证网络畅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体可视化是一门交互地视觉呈现三维数据场的技术,允许用户直观方便地理解数据中所包含的几何结构和特征信息,在医学影像、石油勘探、大气气象和科学计算模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三维数据场内部特征的复杂性,实现高表达力的体可视化需要同时考虑数据的特性和用户的因素.基于感知的体可视化技术在可视化流程中考虑人类感知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特点,使得可视化的结果符合人类感知特性和习惯,达到有效地揭示数据特征的目的.文中从用户驱动的体数据分析、符合感知的可视化设计和表意性体可视化3个方面对基于感知的体可视化的相关技术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出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
人脸检测和跟踪问题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介绍。首先分析人脸检测和人脸跟踪问题解决的难点所在;其次介绍人脸检测和跟踪技术在视频监控、人机交互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后,分析人脸检测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逐步分析任意环境中长期跟踪人脸问题的研究状况,并详细介绍TLD(Tracking-Learn-ing-Detection)跟踪框架。  相似文献   
37.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质量估计模型中回归算法复杂度高、缺少统一分类标准和公开数据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WMA和线性回归的链路质量估计方法ELR-LQE。以物理层获取的RSSI、LQI和SNR,以及包接收率PRR作为度量参数,分别在多种实验环境中采用不同的发射功率、竞争条件和部署方式采集数据,建立了链路质量估计数据集。通过最小值填充和EWMA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明显提高了回归模型的输入特征与链路质量的相关性。与现有方法相比,提出方法易于和网络层协议适配,并且复杂度较低,适合在资源有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实现。实验结果显示,ELR-LQE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多种实验条件下平均的ME为4.6×10-2,R2为0.99。  相似文献   
38.
左传付 《焊接》2006,(8):47-49
通过对断裂的汽车车轮进行失效分析发现,焊缝处存在严重咬边和气孔等焊接缺陷,这是造成车轮断裂的主要原因,其它工序中残留的内应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所以,制造中各工序严格执行工艺规范和标准要求,是提高焊接件质量和安全可靠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39.
Preparation and hydrogen sorption properties of Mg-Cu-Y-H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g-xwt.%CuY (x=15, 20, 25) 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reactive mechanical alloying (RMA).X-ray diffraction (XRD) measurement shows that main phases of the as milled composites are MgH2 and Mg2Cu, and they converted into Mg and MgCu2 after dehydrogenation, respectively.Pressure-Composition-Isotherm (PCI) test shows that the composites exhibit double pressure plateau at each isothermal desorption process.The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kinetics of the composites become worse with increasing x content, indicating that Mg-Cu phas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hydrogen 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It is supposed that the good hydrogen 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ttribute to the catalyst effect of yttrium hydride distributed in Mg substrate and the particles size reduction and crystal defects formed by RMA.  相似文献   
40.
The highly porous Si3N4 ceramic foams were prepared by direct foaming with mixed surfactants. The surface tension and viscosity of slurries were tailored by different carbon chain length of surfactants and different mean Si3N4 particle size to achieve the pore size controlling. The nearly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re size and the ratio of surface tension to viscosity was observ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re size could be precisely tailored by the slurry properties. Si3N4 ceramic foams with porosity of nearly 94%, mean pore size of 110–230 µm,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1.24–3.51 MPa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