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0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结合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航空科创产业园的设计实践案例,重点对"创新驱动"的航空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提出这一类园区规划设计主要应在适应其区域禀赋及现状资源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因产而聚、因地而生、因特而别、因融而兴"四个方面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类型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思路探讨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长吸附带填料柱的有效吸附容量进行探讨。吸附带过长会导致填料柱有效吸附容量成负数,提出了吸附带在fδ>L的情况下有效吸附容量的计算方法。定义了安全吸附容量系数g,证明了g值可以通过填料吸附量沿高度分布曲线和吸附柱的泄漏和耗竭曲线的相似法则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3.
会展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发展和生活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通过以中型会展建筑作为切入点,分析中型会展建筑的设计演变趋势,厘清不同规模会展建筑的适应性问题,从地域文化、建筑技术方面总结时下中型会展建筑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在"深化墙材革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行业导向下,轻质条板正大规模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隔墙中。文章从结构设计、抗震连接设计、抗震连接件性能以及轻质条板性能多个维度分析了目前轻质条板隔墙推广应用中存在的抗震安全性问题,探讨了下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于建筑后退红线作为一种规划管理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对这一规划管理手段历史演变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于国内外多个城市的规划管理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国内外管理的差异,提出了优化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聚乙烯醇缩丁醛夹层玻璃(PVB夹层玻璃)在刚性冲击下的破坏模式和力学响应,采用基于近场动力学的键基PD模型模拟落锤冲击作用下的冲击力的变化情况及玻璃裂纹开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改变上、下玻璃层厚度、PVB胶层厚度及冲击初速度,系统研究PVB夹层玻璃的裂纹扩展规律和耗能特性。结果表明:键基PD模型可以很好地再现PVB夹层玻璃断裂失效和裂纹扩展行为,和试验吻合度很高;玻璃厚度越厚抗冲击性能和耗能能力越强,下玻璃层厚度影响大于上玻璃层厚度影响。随着PVB胶层厚度的增加,PVB夹层玻璃抗冲击性能以及耗能能力随之增加。同等条件下,增大PVB胶层厚度,能有效增加玻璃的耗能能力,取得较大的单位厚度耗能比,但PVB胶层厚度大于1.14mm后增幅变小。保持冲击能量不变,增大落锤的冲击初速度,明显改变了PVB夹层玻璃的破坏模式,其抗冲击性能和玻璃耗能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医疗建筑是建筑领域的用能大户,实现医疗建筑的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是建筑行业整体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成都地区某医院能耗组成和节能前景的分析,提出医院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以设计、运维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减碳路径,将“零碳”理念融入到医院的建设和全生命周期运维过程中,实现医院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某小学体育馆为工程背景,通过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不同跳跃频率、跳跃人数和跳跃次数的荷载作用,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次梁楼盖结构进行竖向振动模拟分析,并进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修正半正弦平方荷载模型模拟单人跳跃荷载所得分析结果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2.98%,比较接近;多人同步跳跃所导致的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随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近似呈正比关系;考虑多人跳跃难以严格同步,引入倍增因子对跳跃荷载模型进行修正,与实测值验证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尚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本论坛主持人)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关于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城镇化是一个城乡转型的社会过程,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城镇化绕不过去的一个命题,它将决定中国的城镇化道路能否走向成功.乡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组织形态和治理模式的差异,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自组织机制在经历了近代化和人民公社运动之后逐步瓦解.尽管在1 980年代之后村民自治逐步得到恢复,但乡村生产组织和社区组织能力尚未健全,而快速城镇化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社会的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