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0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362篇
电工技术   35篇
综合类   376篇
化学工业   410篇
金属工艺   58篇
机械仪表   79篇
建筑科学   434篇
矿业工程   217篇
能源动力   88篇
轻工业   41篇
水利工程   281篇
石油天然气   152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3篇
冶金工业   111篇
原子能技术   166篇
自动化技术   3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3.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spectral integral,a new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with the name Reversed Spectral Absorption Integral(RSAI),is proposed and used to retrieve the chromium content based on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 model.The contrastive study with other traditional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including 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inverse transformation,absorption area,etc.indicates that(1) the first derivation of square root transformed model can predict the chromium content quantitatively in terms of spectral transformations.(2) the stability of the absorption area model is slightly poor,and the chromium content of samples can only be estimated roughly.(3) However,as to the inversed spectral absorption integral model,the adjustment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Ad-R2) of the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is 0.73 and 0.77,while 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 is 2.63 mg/kg and 2.36 mg/kg respectively with Relative Percent Deviation(RPD) being 3.21,which shows that the RSAI model has excellent prediction ability.So,the inversed spectral absorption integral new mode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used to retrieve the chromium content,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monitoring the chromium contamination in soil.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层序划分方案较多。在V 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芯、钻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古水深分析和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认为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更为合理,指出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5低位体系域(储)+层序5水进体系域(盖)和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4低位体系域(储)+层序4水进体系域(盖)是相对较佳的2套生储盖组合,并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最主要的2套生储盖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5.
PDC钻头布齿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布齿是保证PDC钻头具有优良工作性能的关键。目前常用的PDC钻头布齿设计方法是图解调整法,该方法速度慢,设计工作烦琐,工作量大,效率低,欠灵活,而且有时会出现不必要的误差。讨论了PDC钻头布齿设计的特点,按切削原则设计了钻头冠部形状,并选择了合理的切削结构,为PDC钻头布齿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调谐频率与分频处理的高分辨率反演技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贵祥 《石油物探》2006,45(3):242-244
讨论了基于调谐频率与分频处理的高分辨率反演技术,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利用地震数据的调谐频率和分频处理分析,半定量地确定储层厚度,并将其作为地震反演的约束条件。方法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层状地质模型的地震正演模拟,建立不同主频子波时地层厚度与调谐频率的关系;利用地震资料时-频分析技术,实现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子波主频;利用分频处理结果,借助于调谐频率分析与调谐振幅分析,给出地震反演约束条件;利用反演算法消除地震子波影响,提高和拓展地震资料的频带范围,实现储层的高分辨率成像。普光地区的应用实例表明,调谐频率与分频处理的高分辨率反演方法无需对储层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假设,适用于强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的高分辨率成像。  相似文献   
8.
稠油油藏污染井产能模型及压裂增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稠油油藏压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工方法和技术上,产能预测仍然使用达西流模型。笔者基于稠油的非牛顿特性,考虑流体的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出了稠油储层污染前后的垂直井产能预测模型,以及污染井压裂前后的产能模型。分析了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参数对产能模型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牛顿性越强,影响就越明显。计算表明,无论是稠油油藏还是普通油藏,压裂增产是很明显的,但经验公式增产更明显,这说明了对稠油油藏非牛顿因素的影响是存在的。稠油油藏污染井压裂增产模型为稠油油藏的污染井压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场气田致密低渗透气藏重复压裂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由于储层致密、渗流条件差,单井自然产能低,所以多数气井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投产,但由于受储层致密和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压裂增产有效期较短,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气井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的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包括储层评估、重复压裂潜力井优选、重复压裂造缝机理研究、优化重复压裂施工及配套工艺和压后评估的气井重复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对具有潜力的压裂失效气井采取重复压裂措施,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气井重复压裂技术的形成和推广,将有效提高川西地区各气藏的开发水平,同时也为类似致密碎屑岩气藏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Logistic模型的改进及在油藏可采储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油气藏未来的经济可采储量,依据油气藏随开发必然要经历产量递减和生产收支平衡的实际。利用Logistic模型中技术可采储量、产量与时间的相互关系,经推导和改进后,再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的废弃产油量,预测油气藏的有效生产时间及其经济可呆储量。实践证实,改进后的Logistic模型预测结果更符合油气藏的生产实际,能为油气藏的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