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7篇
建筑科学   57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本项目旨在解决建筑节能减排领域面临的多重难题,如建筑光伏大规模接入并网难、电梯发电利用难造成巨大浪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冲击、建筑用电电力系统扩容难等。通过自主研发绿色建筑微电网规划设计和节能控制关键技术,实现区域建筑的低碳规划设计,并研制出建筑微电网及智能化网络控制成套自主装备,将光伏发电、电梯发电、电动汽车充电等进行多目标柔性控制,实现绿色建筑节能低碳。该项目具有新颖性,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市场开发价值,可以为我国建筑节能领域提供系统性的“低碳方案”,推动我国建筑业向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2.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休闲时代”悄然来临,越来越多的城市正结合自身特色,努力建设成为高品质“休闲之都”。本文分析梳理高品质城市休闲要素体系包括文化要素、景观要素、空间要素、产业要素和公服要素。并以潍坊为例,探讨构建高品质城市休闲要素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3.
<正>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全球茶文化景观研究历程概述2023年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茶文化景观”作为茶文化载体,鲜明地反映了茶组植物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反映了种茶、制茶、售茶、饮茶环节不同人群对茶文化景观的影响。我国茶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历经十余年的漫长探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的弘扬、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胡剑  薛骏成  顾天凤 《住宅产业》2023,(4):47-49+53
在当前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规模小、功能单一的县级传统产业园面临的转型压力更加急迫。本文通过梳理产业园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县级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瓶颈,探索提出县级传统产业园区转型提升的发展路径,为相关园区转型提供发展思路。本文以南靖县产业园为例,研判南靖产业园发展现状和开发建设的特征问题,针对性地从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用地集约、产城融合四个方面提出园区转型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5.
以芜湖市城市集中建设区为例,探讨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的思路,建立资源综合质量评估模型,在充分分析该区自然、环境、人文、建设4个要素以及空间区位、用地功能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原理,结合专家调查问卷,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总序,运用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评价地下空间资源工程适宜性和潜在开发价值,得出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质量评估,划定地下空间分区管控,并估算地下空间资源容量,得出较为完善的芜湖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结果。该评估结果成功地指导了最新的芜湖市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 (以下简称芜湖市“两规合一”)的编制工作,并纳入了相关章节。  相似文献   
96.
<正>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赋予其建立整体性治理观念的重要认知框架,要求在特定范围内运用数据治理、资产治理等综合治理模式,开展对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国土空间要素配置的整体优化利用1。整体性治理理论源于西方公共治理碎片化难题的解决模式2,在空间治理领域的探索是将碎片化的空间、权属、行政职能和发展需求等有效整合3,以系统思维整合多元主体;  相似文献   
97.
基于景观破碎化理论和GIS空间技术,构建了包括宏观生态区位分析、中观生态格局与过程特征、微观生态要素组成及其评价的三层次生态安全格局评价研究框架,判断是否生态安全格局已呈现网络化状态。再结合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土壤侵蚀、石漠化、地质灾害、水环境和生境单一生态过程的敏感性评价,并整合叠加形成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进而形成可用于土地、城镇规划以及景观生态建设参考的生态红线划定研究框架。最后,通过项目实践,划定出核心生态红线、弹性生态红线和一般生态红线,并对每个红线的适建范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8.
文章从"生态设计"的概念与城市废弃地改造设计的关系入手。以两个典型ASLA获奖的雨水花园为例,阐述了基本概况,同时介绍了如何将艺术化的景观设计与科学化的雨洪管理相结合,总结了雨水花园在废弃地改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实际案例——上海共康绿地的雨水花园,阐述了通过生态设计手法将城市里的一块废弃地改造成功。  相似文献   
99.
跨行政区协调发展是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新疆“奎-独-乌”区域为例,针对区域发展中的矛盾,探索了在不调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区域协调规划的编制方法与内容.提出了“底线划定”、“协调策略”和“机制创新”三大重点:以“底线”为基础,科学划定包括大气、水和土地等区域共同的发展底线;以“协调”为策略,考虑多方诉求进行情景模拟,通过基于“产业-环境-空间”的综合评价,形成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协调方案;以“机制”为保障,提出实施管理体制、市场合作机制和规划维护机制相结合的规划保障措施.最后提出了明确跨行政区规划的法律地位,促进区域规划从增益规划走向止损规划,从技术蓝图走向制度路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0.
信息动态     
1.坦直概况 坦直古镇,位于浦东新区新场镇北5km的四灶港沿岸,距惠南镇(原南汇县城)15km. 坦直地区成陆于唐末至北宋年间,先民以煮盐业为生,属嘉兴府华亭县下沙盐场.元代以后盐场东移,遂垦殖为农业区,地名富丰庄,隶属松江府上海县长人乡十九保.相传此地为明初江西饶州知府陆文旺故里,陆为官贤达,广受称颂,明洪武年间(1368-1398)辞官回乡后,在北四灶港上建环龙大石桥(石拱桥)一座,取名“秀来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