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4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85篇
化学工业   64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00篇
矿业工程   58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176篇
自动化技术   3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崔毅琦  王凯  童雄  孟奇  王科军 《矿冶》2014,23(6):14-17
难选微细粒钛铁矿的回收是矿物加工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综述了近年来在浮选药剂、选别工艺和分选设备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实践,并对难选微细粒钛铁矿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2.
陈军  周平  谭伟 《矿冶》2014,23(5):31-34
给矿粒度组成是影响摇床分选效果的因素之一。对锡矿石进行分级和不分级的摇床分选试验,考察不同的给矿粒度组成对摇床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入选矿石进行预先分级,窄级别的给矿粒度在摇床上析离分层效果较好,能获得更好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硅孔雀石天然可浮性差,表面多孔和高孔隙度,性质变化不均匀,并且亲水性强,难溶解的特性,通过XRD、SEM检测硅孔雀石原矿性质和表面形态,核心地提出了硅孔雀石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吸附-中间金属铜离子联接-捕收剂吸附的试验方案.高分子活化剂通过对硅孔雀石表面有机改性,使其能够吸中间金属铜离子,在硅孔雀石浮选改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硫酸铵、乙二胺磷酸盐、高分子药剂实际浮选试验情况分析对比,发现高分子药剂和硫酸铵共同使用时试验效果最好,最终硅孔雀石的回收率达到了86.9%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4.
锌窑渣一般富含铜、银、铁、铅、锌、金、铟等多种有价金属,是一种极具回收价值的二次资源。着重介绍了锌窑渣的资源现状以及处理工艺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制约锌窑渣综合回收利用的关键所在。同时,作者认为选冶联合工艺是今后锌窑渣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综合回收锌窑渣中有价金属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5.
依据2012年反映云南选矿进展的文献资料和云南选矿科技工作者发表的相关论文,对该年度的云南选矿工作——主要从选矿工艺、选矿自动化、选矿新型设备和药剂以及资源再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贵州水银洞金矿床中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 毒砂进行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u以 3种形式赋存于水银洞金矿床中:以超显微 Au赋存于 黄铁矿和毒砂晶格结构中;以 “不可见”显微 Au 吸附在黄铁矿表面;以 “可见”微米级自然金 Au 吸 附在黄铁矿表面,或赋存于碳酸盐岩岩脉附近及岩脉中,粒径在 0.5~200μm。  相似文献   
107.
边坡稳定性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彬  郭忠林 《云南冶金》2005,34(5):3-4,10
针对我国矿山边坡研究情况,分析边坡产生变形破坏的原因,对影响边坡失稳提出了治理措施,以确保整体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8.
汤丹高钙镁氧化铜矿氨浸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琼  张文彬 《云南冶金》2005,34(6):17-20
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就我国有关单位对汤丹氧化铜矿试验过的原矿加压氨浸法、浮选尾矿氨浸法、氨浸硫化沉淀—浮选法、氨浸—萃取—电积工艺、原矿常规浮选—精矿氨浸—萃取—电积—渣浮选工艺、精矿焙烧—氨浸—电积和常压活化氨浸法等进行了述评,回顾了各种方法的演进和发展,分析了它们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9.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以铝硅酸盐固体为主要原料,碱液为激发剂,硅酸钠为结构模板剂制作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地质聚合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学界对其合成机理及其在工业固体废料处理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介绍了地质聚合反应的机理及过程,简述了地质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地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特点。此外,对地质聚合物在尾矿治理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0.
为考察矿物晶体各向异性与可浮性差异的关系,以 0~37 μm、37~44 μm、44~74 μm 3 组粒级镜铁矿和霓石为研究对象,通过 X 射线衍射(XRD)分析、单矿物浮选试验、捕收剂吸附量、表面电性计算和 Zeta 电位检测,研究两种矿物的晶面组成在十二胺(DDA)和油酸钠(NaOL)捕收剂体系中的可浮性差异,以及两种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规律和对矿物表面电性的改变。XRD 结果表明,在两种矿物粉碎过程中,镜铁矿(110)与(116)解理面优先解离,而霓石(110)、(310)和(-310)解理面优先解离。浮选试验和吸附量结果显示,在DDA体系中,镜铁矿的可浮性明显大于霓石,可浮性顺序均为0~37 μm>37~44 μm>44~74 μm粒级;在NaOL体系中,两种矿物的可浮性相差不大,细粒级(0~37 μm)镜铁矿和中间粒级(37~44 μm)可浮性最好;吸附量试验结果与浮选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面电性计算和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霓石(110)面负电荷累积和 R值大于镜铁矿,霓石表面电负性比镜铁矿强,DDA吸附使两种矿物的零电点右移,NaOL吸附使两种矿物表面Zeta电位下降,且霓石表面电位下降幅度大于镜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